北京市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频道(2011-05-1609:57:19)稿件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以更高标准建设小康社会,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新区坚持科学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全面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努力实现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成为北京未来增长极和发展新空间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北京市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新区在首都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背景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在北京《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首都新机场选址大兴等重大历史机遇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区委区政府的战略意图,表达新区人民的发展愿景,明确新区在未来五年以至更长一段时期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在“十一五”成就基础上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走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道路,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的奋斗纲领和行动指南。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关于制定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章战略选择新起点: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高水平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新机遇:城南行动计划实施、地铁大兴线和亦庄线通车、首都新机场规划建设等。一、发展回顾“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区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和过硬的作风,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两区行政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放大政策品牌效应,为新区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新区经济实现新跨越。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3.5:72.7:23.8调整到2009年的2.0:52.7:45.3。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取得跨越发展,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提升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汽车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向专业园区集聚发展壮大,基本确立了在全市工业中的主导地位。现代商业、金融、流通、旅游、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以及对外经济贸易领域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大兴区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0%,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21%,新区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农村“五+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观。“科技助农”顺利实施,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万亩,居全市前列,专业合作社接近500家,庞安路、刘礼路等观光休闲产业带和十大观光园成为京郊乡村游热点,农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和服务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大幅提高,公交、广播、信息网络“村村通”、有线电视“户户通”、全民健身设施和文化大院等实现村庄全覆盖,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镇建设管理跨上新台阶。贯彻落实大兴新城、亦庄新城和镇区规划,积极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地铁大兴线、亦庄线建成通车,兴华大街、芦求路、兴亦路等顺利完工,观音寺、康庄供热厂和李营等3座变电站投入使用,新城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坚持建管并重和部门协同,城市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秩序、市容环境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加大城乡结合部整治力度,实现和谐无振荡拆迁,探索出全市城乡结合部改造的“大兴经验”。加快镇区建设,明确重点镇功能定位,“上承新城、下接新村”的作用更加突出。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健全社会建设与管理机构,成立社会办和天宫院、观音寺街道办事处,完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和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发挥基层创造的主动性,村庄社区化管理模式作为先进经验推广。深入探索“四有”搬迁村农民利益长效保障机制,实施“以补促管”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4.7万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超过2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1.9%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坚持每年为群众办理一批重要实事。教育、卫生、文体设施明显改善,与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合作不断深入。“四级”文化工作网络格局进一步巩固,广播电视、档案、老龄、红十字会、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的基础工程,南海子公园一期、地铁文化公园、兴旺公园等一批高品质公园建成使用,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南海子公园和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新建水面近2000亩,改变了大兴没有水景观的历史。建成天堂河等6座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9%。清理腾退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万元GDP能耗、水耗持续下降,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提前达到市政府指标要求。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按照“机制新、活力大、效率高”的要求,积极推进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实现多方面对接融合,“1+12”的效果充分体现。组建经信委、人力社保局,成立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产促局等单位,进一步理顺机构功能,优化审批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深化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全国首个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起步最早、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区县。过去的五年,是复杂多变极不平凡的五年,更是取得前所未有辉煌成就的五年。“十一五”时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谱写了辉煌的新篇章,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发展环境新区正处于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内外环境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一)机遇方面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变革为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旋律;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未来五年,国家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继续推进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新蓝图。北京将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南北两个产业带,力争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局面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区作为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承担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首都实体经济的重任。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为新区快速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都新机场建设将极大带动新区的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使新区成为首都未来的洲际综合型交通枢纽,在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的连接作用更加突出。首都功能布局调整为新区实现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明确以整合后的空间资源为依托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打造“北京创造”品牌,对新区未来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给予更大支持,寄托更高期望。北京市全面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基础设施建设向城市南部地区倾斜,中心城区功能向新城疏解,为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总体判断,“十二五”时期是新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二)挑战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未消除。全球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后危机”特征,经济复苏缓慢而曲折,发达国家进口减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能源、技术、标准等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紧迫。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未来五年是新区发展的黄金期,必须始终保持旺盛的热情和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新区发展面临的难题:经济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还需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仍然艰巨,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还需加大,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三农”新问题亟待解决,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需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付出艰苦努力;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突破。综合分析,新区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新区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大有作为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实现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进的要求,突出跨越发展,突出创新驱动,突出民生为本,突出绿色保障,走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道路,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二)总体定位新区是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关注和发展的地区之一,是以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为特征的产业区域,是未来承载国家重大项目、承担首都重要功能、承接中心城人口和功能转移、辐射并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增长极。“十二五”时期,新区的总体定位是:战略产业新区、区域发展支点、创新驱动前沿、低碳绿色家园。战略产业新区是指从北京市赋予新区的产业功能出发,强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发展主体平台地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发展成为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区域发展支点是指从国家推进京津冀区域统筹发展出发,发挥新区“承上启下、连接两端”的区位优势,使新区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枢纽和支撑。创新驱动前沿是指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力、突破发展瓶颈、化解突出矛盾的需要出发,按照“机制新、活力大、效率高”的要求,先行先试,锐意创新,探索与促进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低碳绿色家园是指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引导建立和完善绿色生产体系、绿色消费体系和绿色环境体系,以点带面,覆盖全区,建设宜居宜业的绿色家园。(三)发展原则坚持跨越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幅度提升产业集群度,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建立起科技引领、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的跨越。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