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了人地身心发展具有(D)A.阶段性B.互补性C.顺序性D.差异性2.教育出现阶级性出现在(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与资本主义教育特征相不一致的是(B)。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发展D.确立了现代学校制度4.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分离开始走向结合是在(C?)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5.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在(D)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是在(D)。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义务教育制度出现在(D)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8.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9.学校最早出现在(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0.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这种观点是(D)A.神化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11.多岁的儿童就其身体发育看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了,但是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12.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D)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13.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C?)时期。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5.“十个手指有长短”,这表明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D)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6.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B?)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17.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A)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18.在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B)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19.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C)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社会功能2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人口21.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权利的因素是(C)A.人口B.生产力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22.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最古老的是(A)A.神化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23.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C)A.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B.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手段D.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24.在我国,“教育”这个范畴最早出现在(C)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说文解字》25.“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体现了学生明显的(A)A.可塑性B.依附性C.向师性D.自主性26.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27.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2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B)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二、判断题29.教育目的即培养目标错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30.学校教育决定人的发展错误学校教育不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只是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体现在:31.学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32.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体现在:加速人的发展,发觉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3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P34正确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结构,形态,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4.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P40正确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也就是说环境的给定性与人的选择性,相互作用,蕴含了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3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错误(类似1)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6.动物界也存在教育错误。(答案来自2012上真题)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耐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话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37.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正确38.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为学生所接受的新的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因此,必须深入具体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并为此而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1)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认识性质有矛盾.能力性质的矛盾.思想性质的矛盾。(2)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39.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正确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40.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正确答案:正确。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它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根本指针。教育方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教育的性质和方向;(2)教育的目的;(3)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由此可见,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因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手段和目的的关系。41.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不应该有教育目的错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指教育过程中不存在着任何目标,而是他用来反对教育的外部目的,藉以提倡教育的内在目的的代名词。他对“教育目的”有关理论的阐释,虽然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展现一个认识教育目的的新视角,但其理论论证的自相矛盾以及实践指导价值的缺乏,足以使我们对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产生怀疑。42.五育并举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必须平衡着力?43.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P53正确?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同时作用于教育的。)44.教育完全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P60,P69错误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1)其中,教育也有政治功能:1)教育能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教育能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化)4)教育能形成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P69-70作为一个子系统,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表现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则;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45.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由学校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决定:取决于学校教育目的性.系统性与选择性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程度46.德育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错误P302-30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47.隐性课程对学生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对隐性课程: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而存在的课程书上这块内容极少的48.写好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49.写好课题(单元)计划: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内容.课的类型与主要方法。3.写好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备好课应知道怎么做:①钻研教材: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②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以及方法和习惯等。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遇到困难.产生的问题有先见性采取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了解如何组织材料,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法50.班级教学的主要缺陷在于不易于因材施教正确班级上课制: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局限在于: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的潜力;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5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P181正确(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2)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52.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正确P29853.教育必然促进人的发展错误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起主导作用并非教育万能,它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而且,当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时,能促进人的发展;反之,会阻碍人的发展。54.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正确解析: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不许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55.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有哪些?P306-318一.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二.疏导原则三.长善救失原则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五.因材施教原则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七.教育影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