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学设计固市中学高一语文组王博【三维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2、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设想】:1、在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语言感知能力。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语境意识。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而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张衡的一生。2、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文化常识【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A①衡少.善属文(shào)②不好.交接俗人(hào)③累召不应.(yìng)④五载复还.(huá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A①a.游于.三辅(于,介词。表处所,在;)b.虽才高于.世(表比较;)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表范围,在……方面;)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因,介词。趁(机会))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通过、藉)c.伺者因.此觉知(因为;)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召,动词)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象,证据,名词。)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精心,形容词)b.以精.铜铸成(纯,形容词)3.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B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三、文学常识。B1、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2、张衡介绍张衡(78---139),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3、关于《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笔流畅,即具有史学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四、结合课文语句,识记下列文化常识:B1、文史专名遂通五经,贯六艺(1)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举孝廉不行(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2)举:推荐。(被)举荐任官连辟公府不就(3)辟:征召,招来授官。(被)召(4)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5)就:就职,任职。公车特征拜郎中(6)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征拜尚书(7)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出为河间相(8)出:离京去外地为官。衡下车(9)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视事三年(10)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11)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累召不应(12)召:召请来授官。(13)应:应职,接受官职。拜为上卿(14)拜:任命。授给官职。再迁为太史令(15)迁:调动官职。左迁,降职贬官。再转复为太史令(16)转: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7)徙:调动官职。上书乞骸骨(18)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学校及相关词语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1)太学:最高学府。(2)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五、文章结构分析。C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结构提纲。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结构提纲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第二段(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第三段(第5、6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六、布置作业:梳理文言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积累闻言基础知识。2、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过程】:一、文言基础知识展示A1、解释加点的古今异义词常从容..淡静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举孝廉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汉字的一种书体。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振声激扬..古: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奋起来。寻其方面..古:方向。今:事情或事情的一面。衡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上下肃然..古: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十分恭敬的样子。中有都.柱古:大。今: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2、指出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解释。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妙尽.璇玑之正.形容词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二、问题探究1、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A分析: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2、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B分析: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3、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C分析: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时间——阳嘉元年名称——候风地动仪材料——以精铜铸成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传记作品,更可把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来学习,让学生读了以后仿照着写一段说明文。4、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C分析: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5、本文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写得那么具体细致、清晰扼要,还由于作者是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深入理解这部分的文字,有助于学生记事状物能力的提高(这一内容,可作为基础好一点的班级进一步探讨之用。)D分析:大体上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即第一句,点明地动仪制作的时间和名称。第二层“以精铜铸成……周密无际”,写地动仪的构造。构造写得井然有序:先写材料,再从大小、形状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再以“中有都柱”一句从外过渡到内,分述内部构造,然后又回述整体构造,涉及外形的下部。使读者既看到地动仪完整的形象,又理解内中的机构。这是具体事物说明的关键部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按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说明的顺序。这可算是地动仪的“静态”。第三层“如有地动……未之有也”,写地动仪的功能,或者说是它的“动态”吧。这里用“振”、“吐”、“衔”几个动词准确、连贯,说明都柱、龙首、铜丸、蟾蜍的报震功能的灵敏,却只用了十三个字的一个假设复句,“振声激扬……”是说功能的自动。“虽一龙发机……”一句说明地动仪八道机关的报震功能的准确。唯其功能灵敏、自动、准确,而且从古未有,所以作者予以称赞。功能,是具体事物说明必不可少的内容。构造,要写得条理清楚、具体精确,功能,要写得恰如其分、切合实际。第四层“尝一龙机发……所从方起”,写地动仪的验证。这看似设下的波澜,以显示“合契若神”的效果,点出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实际更可使读者领会张衡发明地动仪的重要意义,即从此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架观察地震的科学仪器。总之,这段文字除开头的时间与名称之外,是从地动仪的外形、构造、功能和验证几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值得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