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社会学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一、社会学的假设与理论范式范式是存在于某一科学论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它可以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我们获得的答案时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范式是一科学领域内获得最广泛共识的单位,我们可以用其来区分不同的科学家共同体或亚共同体。它能够将存在于一科学中的不同范例、理论、方法和工具加以归纳、定义并相互联系起来。(瑞泽尔,1975:7)图1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范式自然主义I社会事实范式II社会行为范式宏观微观III社会批判范式IV社会释义范式人文主义表1:经典时代社会事实范式的沿革和代表人物年代结构功能论冲突论1740-1770孟德斯鸠1800-1840圣西门黑格尔的辩证法1830-1870孔德的实证主义托克维尔马克思和恩格斯1860-1890斯宾塞恩格斯1890-1920涂尔干的社会学主义韦伯、齐美尔、米歇尔斯、曼海姆莫斯的人类学传统卢卡奇1930-帕森斯及帕森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出所米尔斯及米尔斯之后共同点:都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及影响社会事实范式的基本特征:1、其主要目的,是理解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并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理解,对其加以预测或控制。2、其主要假设,是认定人的行为是社会结构的派生现象。3、其主要方法,特别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方法,是奠基于自然科学原则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方法。4、其主要理论是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论。5、其主要范例,是《社会学方法论》和《自杀论》是结构功能主义的打鼎之作;《共产党宣言》是冲突论的开山之作。表2:经典时代社会行为(心理)范式的沿革和代表人物年代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1760-1800亚当斯密、边沁1860斯图亚特.米尔马歇尔的功利主义经济学1890-1908西格尔、塔得、黎朋沃德、萨姆纳、吉丁斯罗斯1895-1940弗洛伊德1898-1923帕雷托1908麦独孤的本能主义1913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1930洛伦兹、廷伯根的习性学传统1938-斯金纳操作性行为主义1960-霍曼斯及霍曼斯之后共同点:它们都从个人层面出发,将社会事实还原到个体的心理或行为层面,寻求社会行为甚至社会结构的解释社会行为范式的基本特征:1、其主要目的是理解社会行为及决定或影响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外部因素(前者如本能或需求,后者如赏罚这样的刺激或环境因素)。2、其主要假设是认定社会行为或受制于奖励或惩罚等外部刺激因素(理性主义),或受制于人类的本能(如力比多、剩余物)或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因素(非理性主义)。3、其主要方法是主张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手段,了解人类行为或社会行为的基本特点。4、其主要理论,可以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个向度来考察:在经典时代,前者主要是马歇尔的功利主义和帕雷托的充分体现人的逻辑行为的帕雷托最优;后者则更为繁复。5、其主要范例有《普通社会学纲要》和《精英的兴衰》对人类逻辑行为与非逻辑行为的论述。理性主义者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和非理性主义者弗洛伊德《梦的释义》为代表。表3:经典时代社会批判范式的沿革和代表人物年代1760-1800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国的古典功利主义经济学1800-1840圣西门、蒲鲁东、傅立叶(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1840-1880马克思恩格斯1880-1895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1920-1940曼海姆、卢卡奇、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及法兰克福之后社会批判范式的基本特征:1、其主要目的,在马克思那里是唤起工人阶级的集体行动,通过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引发社会变迁。2、其主要假设,是认定事物的本质存在于对现实的否定之中。3、其主要方法,是历史-社会的分析方法,尤其是阶级分析方法。4、其主要理论,在经典时代就是马恩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现代则是法兰克福学的批判理论。5、其主要范例,在经典时代是马克思的著作,如《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表4:经典时代的社会释义范式的沿革和代表人物年代德国历史主义传统美国实用主义传统1875-1920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的新康德主义1870腾尼斯皮尔斯、詹姆斯1890-1920韦伯齐美尔杜威、斯莫尔、库利1900-1930胡塞尔帕克、托马斯维泽米德1930-舒茨及其后布鲁默及其后社会释义范式的基本特征:1、其主要目的,是理解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个人行动的主观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对行动者和社会现实的影响。2、其主要假设,是认定社会现实是由人的有意义的社会行为的建构的。3、其主要方法,主要是观察法。4、其主要理论,在经典时期是韦伯本人的社会行动理论,在现代时期则有符号互动理论、现象学社会学,以及日常生活方法论等。5、其主要范例,在经典时代是韦伯关于社会行动的学说,体现在《经济与社会》中。二、经典社会学家的贡献与局限在西方社会学的历史发展中,被称作经典的这段时期始自19世纪中叶,止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具体说是止于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且从空间上发生了转移,由欧洲转往美国,美国开始成为它的中心。(一)空间位置为什么要发生转移?1、知识背景方面的问题。具体说在欧洲不存在使社会学理论获得合法化和具体化的强劲的经验研究传统。欧洲社会根深蒂固的古典哲学和人文传统在相当的程度上成了社会学生长的知识藩篱。2、学科制度方面的障碍。经典大师在生前几乎没有任何人获得过社会学教授的头衔(涂尔干也只获得过了半个社会学教授的头衔,另一半是教育学教授)3、社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欧洲文明本身的危机)4、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冲击。涂尔干和韦伯这样的思想大师都直接或间接地死于一战战场。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却为社会学迁移做好了全面的准备。(二)判断经典社会学的标准问题1、以作为学科的社会学是否建立为标准。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身份准确地说是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建立(1892年)为标志的。2、以是否获得者职业社会学家的身份为标志。3、以社会学理论是否具有明显的国别性或地域性为尺度。(社会事实范式以法国人为代表;社会释义范式和社会批判范式以德国人为代表;社会行为范式则以英国人和意大利人为代表)(三)经典社会学的贡献1、经典社会学家们为社会学这样一门崭新的社会科学的出现作了最初的可能也是最为重要的铺垫。2、经典社会学家们为社会学这样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范式,他们对社会生活鞭辟入里的分析使得我们至今还生活在这些大师门的智力影响之中。3、经典社会学家提出的概念体系、理想类型,他们所由以出发的逻辑起点,以及他们对社会生活不同层面的切入,尤其是他们对社会生活所作的那些精彩论述,不仅直接孕育了美国社会学,而且至今都是所谓现代社会学取之不尽的学术资源。4、经典社会学们提出的各种理论和他们所作的不同努力,是对人类尤其是欧洲文明社会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所遭遇的危机做出的回应。(四)经典社会学的局限1、经典社会学的理论呈现出多元范式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其缺乏应有的交流、相互敌视甚至攻击。2、经典社会学家在论述社会变迁的动力时常常求助于某种单一的解释,而他们对社会形态的理解又往往是二元对立的。3、同与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十八和十九世纪科学革命的进步相关。正是这种进步,形成了后来既塑造了现代社会学的基本品质,又影响到其健康发展的实证主义精神。(科学统一观、决定论原则和价值中立观)科学统一观、决定论原则和价值中立观对社会学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统一观不仅混淆了个别化的社会现象和普遍化的自然现象,忽视了行动者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理解,而且因为实证主义社会学君临天下的态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造成了人们对社会学的其他诸种范式尤其是韦伯等人的理解社会学的忽视;决定论原则则忽视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将人视为由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操纵的工具。价值中立观原则使人极易忽视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背景及个人爱好对研究工作的影响,从而大大放松了对研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主观因素影响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