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一卷第22章2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一卷第22章3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十二章论述资本积累以及与资本积累相关的一些问题。第二十二章要说明的是资本是怎样来的。本章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说明资本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而扩大的。第一卷第22章4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虽然本章讲述的是资本积累问题,但是这一问题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与资本积累有关的若干问题。马克思在这一章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在资本积累问题上的若干错误理论。第一卷第22章5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十二章共有五节:第一节论述什么是资本积累以及资本积累是如何进行、资本积累的条件,本节最重要的思想是,说明资本积累过程中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如何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导致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只成为一种表面现象。由此,揭示了资本积累的本质。第一卷第22章6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节批判斯密认为积累的资本最终都会转化为工人的消费基金的错误思想(斯密教条)。第三节研究决定资本积累数量的第一方面因素:剩余价值在资本和收入之间的分割。同时,批判了西尼尔的“节欲论”。第一卷第22章7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四节研究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其它因素,包括题目中所列的各个因素。第五节批判所谓的“劳动基金”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部分是一个由自然决定的固定的量,工人工资在工人数量影响下,只能在这一限度内波动。第一卷第22章8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第一卷第22章9第一节如题目所示,本节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第二方面: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资本积累过程中商品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权的转变。第一卷第22章10第一节一、资本积累是通过扩大再生产实现的(668-671)1、什么是资本积累:(668-669)中心说明资本是如何通过扩大再生产不断积累的。“我们以前考察了剩余价值怎样从资本产生,现在我们考察资本怎样从剩余价值产生。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第一卷第22章11第一节2、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条件(669)第一,剩余价值必须从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才能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第一形态是商品,因此它必须首先实现为货币,才能与原有的预付资本一同,以同样的方式转化为资本,即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化为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第一卷第22章12第一节第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必须以社会上存在着可供积累资本所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物质产品的存在是由社会生产的结构决定的,而不是由流通决定的。换句话说,从社会角度看,这些产品是靠生产出来的,如果没有相应的生产,任何企业都“买”不来这些产品。第一卷第22章13第一节“市场上的过程只是实现年生产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交换,使它们从一个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人手里,但它既不能增大年生产的总额,也不能改变生产的物品的本性。可见,全部年产品能有什么用途,取决于它本身的构成,而决不取决于流通。”(669-670)第一卷第22章14第一节为了使社会剩余产品中包括用于积累的物质资料,“一部分年剩余劳动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们要超过补偿预付资本所需的数量。总之,剩余价值所以能转化为资本,只是因为剩余产品(它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已经包含了新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670)第一卷第22章15第一节第三、剩余价值要转化为资本还需要有追加劳动,因而,需要有可变资本的人身材料。一方面,资本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上追加劳动量,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要靠追加劳动力数量充当可变资本的人身材料。工资里包含了抚养家庭的费用,因而,因此社会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第一卷第22章16第一节有了以上三方面条件,特别是后两个条件,剩余价值就可以在事实上转化为资本。从以上说明中,可以了解到:“积累就是资本以不断扩大的规模进行的再生产。”(671)实际上这三个条件讲的就是资本顺利地完成流通过程。第一卷第22章17第一节二、资本积累的实质以及资本积累引起的所有权内容变化(671-678)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无偿占有的他人剩余劳动(671)“追加资本……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无酬的他人劳动产生的。”(672)用来吸收工人劳动的生产资料和用来维持工人劳动的生活资料都是来自于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第一卷第22章18第一节“如果资本家阶级用贡品的一部分从工人阶级那里购买追加劳动力,甚至是十足的价格来购买,就是说,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那还是征服者的老把戏,用从被征服者那里掠夺来的货币去购买被征服者的商品。”(672)这反映了资本主义交易中表面上“公平”所掩盖的不公平。第一卷第22章19第一节“不管怎样,工人阶级总是用他们这一年的剩余劳动创造了下一年雇用追加劳动的资本。这就是所谓‘资本生资本’。”(672)这就说明了资本的来源只是工人的剩余劳动。第一卷第22章20第一节资本积累活动反映出,“对过去无酬劳动的所有权,成为现今日益扩大的规模占有活的无酬劳动的惟一条件。资本家积累的越多,他就越能更多地积累。”(673)第一卷第22章21第一节2、资本积累引起的所有权内容的变化(673-677)资本的每一次积累都包含着货币与劳动力相交换。这同一般商品交换有着共同的形式,即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因而,每一次交易都是符合商品交换规律的。第一卷第22章22第一节尽管如此,马克思仍发现“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或私有权规律,通过它本身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转变为自己的直接对立物。”思考:什么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它的“直接对立物”是什么?第一卷第22章23第一节“表现为最初活动的等价物交换,已经变得仅仅在表面上是交换,因为,第一,用来交换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本身只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他人的劳动产品的一部分;第二,这部分资本不仅必须由它的生产者即工人来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要加上新剩余额。”(673)第一卷第22章24第一节“这样一来,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仅仅成为属于流通过程的一种表面现象,成为一种与内容本身无关的并只是使它神秘化的形式。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他人的已经对象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他人的活劳动。”(673)第一卷第22章25第一节在一般商品交换中,交换的原则是等价交换,而价值则是以生产商品时付出的活劳动为基础。交换总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所有权为前提的。在为资本积累而进行的交换中,资本家用来交换他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却不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而是以他人劳动为基础。见673-674页。第一卷第22章26第一节所有权的基础以及交换内容的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成了似乎是一个以它的同一性为出发点的规律的必然结果。”“因此,不论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好像同最初的商品生产规律如何矛盾,但这种占有方式的产生决不是由于这些规律遭到违反,相反地是由于这些规律得到应用。”(674)第一卷第22章27第一节出现这种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所有权向以他人劳动为基础的占有权的转化之所以发生,关键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这些带来了生产关系性质的变化,因而使占有规律也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第一卷第22章28第一节在这种变化中,从每一个具体交换来看,都是符合一般商品交换的原则的,但是,“如果我们对资本主义生产从它的更新的不间断进行中加以考察,而且我们考察的不是单个资本家和单个工人,而是他们的整体,即资本家阶级和与它对立的工人阶级,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676-677)第一卷第22章29第一节商品交易是在个别人之间发生的,所以人们往往难以从这些交易中发现现两大阶级之间的关系。“因为买卖只是在个别人之间进行,所以不可能在这里去寻找整个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677)马克思则是从再生产的联系和两大阶级整体考察,才发现了在资本积累过程的直接现象和个别交换环节上看不到的性质。第一卷第22章30第一节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结果(667-668)“尽管每一个单独考察的交换行为仍遵循交换规律,但占有方式却会发生根本的变革,而这丝毫不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667)第一卷第22章31第一节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因此所有权规律性质的转化也就成为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中的必然规律。“商品生产按自己本身内在的规律越是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的所有权也就越是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677-678)第一卷第22章32第一节三、总结论:(678)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这就说明了“资源禀赋”的实质并不是“禀赋”,……)“在生产的巨流中,全部原预付资本,与直接积累的资本即重新转化为资本(不论它是积累者手中,还是在他人手中执行职能)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比较起来,总是一个近于消失的量(数学意义上的无限小的量)。(678)第一卷第22章33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第一卷第22章34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第二节揭露“斯密教条”的错误。古典政治经济学正确地认为,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来使用,这就要使剩余产品由生产工人来消费。由此也产生了“斯密教条”的错误,即认为积累的资本全部由工人来消费。第一卷第22章35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斯密教条”的内容:“虽然每一单个资本分成不变组成部分,和可变组成部分,但社会资本只分解为可变资本,或者说只用来支付工资。”(681)第一卷第22章36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斯密教条的错误在于,在积累的资本中没有看到不变资本的部分。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在于商品的普遍交换迷惑了人们的视线。正确解释问题的方法应当是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考察再生产与资本积累。第一卷第22章37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第一卷第22章38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本节揭示资本积累的必然性、资本积累与资本家个人消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批判庸俗经济学把资本积累解释为“节欲”的辩护理论。第一卷第22章39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一、资本积累的必然性:(682-684)剩余价值的分割决定着积累量,同时也产生了资本积累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矛盾。因此,需要研究资本积累的动机和目的,以说明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分割中占主导地位的使用方向。第一卷第22章40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剩余价值一部分由资本家作为收入消费,另一部分用作资本或积累起来。在剩余价值量已定时,这两部分中一部分越大,另一部分就越小,在其他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分割的比例决定着积累量。”(682-683)第一卷第22章41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1、资本积累的内部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他执行资本的职能是由于他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他的动机,也就不是使用价值和享受,而是交换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增殖了。”(683)这就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客观性。第一卷第22章42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实现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是发展生产力:“作为价值增殖的狂热追求者,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建立现实基础。”(683)第一卷第22章43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不是资本家个人的主观目的,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社会生产目的。“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他同货币贮藏者一样,具有绝对的致富欲。但是,……在资本家那里却表现为社会机制的作用,而资本家不过是这个社会机制中的一个主动轮罢了。”(683)第一卷第22章44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2、资本积累的外部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