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高研班《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2.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以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合约3.信用证是指银行根据进口人(买方)的请求,开给出口人(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责任的书面凭证4.金融监管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作的某种限制或规定。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5.证券交易所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金融衍生工具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避险。(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3)金融机构的利润驱动是金融衍生工具产生和迅速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原因。(4)新技术革命为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2.简述利率的作用。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它具有以下经济功能:联系国家、企业和个人、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连接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中介功能;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分配功能;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功能;把重大经济活动控制在平衡、协调、发展所要求的范围之内的控制功能。3.选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条件。货币政策中介指标(intermediatetarget)又称远期指标,是处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的中介性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等.中介指标需要中央银行运用政策工具作用于操作指标,并经过一定的传导过程才能实现,可控性较弱.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三项标准:1.可测性:这些指标能够准确预测并能迅速获得统计数据。2.可控性:这些指标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变化。3.相关性:是指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有四个: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超额准备率。4.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1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的结构和内涵,使得传统的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的需要。2金融创新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力3金融创新削弱了再贴现率的效力4金融创新弱化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效力,降低了实际提缴的法定准备金5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不断下降6金融创新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7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商业银行充当重要作用,中央银行的调控目标和意图通过商业银行传达到经济社会中5.商业银行的性质。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分别阐述“社会利益论”、“金融风险论”及“投资者利益保护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理论。(1)社会利益论认为,金融机构追求盈利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同时增加,但通常风险成本并非由其自身全部承担,而是由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来承担,从而致使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为了保护社会公众利益,降低社会福利损失,需要由代表公众利益的国家授权机构来进行金融监管。(2)金融风险论认为,金融风险具有三大特性:①金融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在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各类风险,金融机构追求高收益的冲动扩张行为又加剧了其内在不稳定性,一旦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失去信任而计提存款时,其就可能发生支付危机甚至破产;②金融业的危机往往不会仅局限在体系内部,而是快速蔓延至整个国家甚至引发区域性、全球性的金融动荡;③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正是由于金融业和金融风险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必须对其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3)投资者利益保护论。在现实金融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将可能使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这一优势损害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为了给予投资者一个公平和公正的投资环境,需要进行金融监管。2.评述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既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也有一定效果,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产生“告示作用”。此外,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防止金融恐慌,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在运用此项工具时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而且再贴现率的调整有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并可能会引起公众误解;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在于: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自己控制;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当然,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商业银行强制性影响比较微弱。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