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角度写《活着》这部电影的影评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的俘虏。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之所以题目叫“活着”,为的是加以区别于华的小说。因为大风看过小说的人都江堰市会意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尽管二者提示的主题一致的。当然。这咱差异是由于故事情节所依托的载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文字传述与情景再现的不同。今天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小说与电影的熟优熟劣,熟深熟浅,而仅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进行一些论述,因为毕竟在中国当代的电影作品中它是那样的经典与诱人,在它们中间包含着太多值得去品味与解读的东西。电影“活着”在提示了人生主题的同时期更重要也是更突出的展示了一种深沉而凝重的大历史主题。之所以叫大历史,是以区别某朝某代自导自演的“钦定历史”。整部影片跨度很大,从解放前一直到七十年代后,可以说涵盖了新中国由成立至发展所走过的三十多年的历程。纵观电影我们就会看到并深深体会到元人张养浩早在七百年前就已经发出了那一声无可奈何的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多么的有震撼力呀!解放战争时的。活着》,确实在无遮无拦地大喜大悲,让你随之无所顾忌地大笑或流泪。但不是强迫型煽情的肥皂剧。影片给我的震撼,也许远比一万页声泪俱下的控诉演讲稿要强烈的多,深刻的多。在阳光柔媚的午后,三个人,守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再看《活着》的后半部分。以为几年后的自己会跳出剧情,清楚地看它,戏谑地看它,可还是没能忍住眼泪。听见邻座女孩轻声的啜息。大家没有互相看一眼,空气似乎凝固在沉重里--即使一分钟前你还在无奈大笑。余华的小说,亮色少得多。只余老人福贵和一条也叫福贵的老牛。人生若梦,偶然的东西太多,宿命的因由也不少。一家人各自似乎无意间就离开了人世。站在耕田的两个福贵面前,我们一定无话可说,只能呆立在树荫下,忽然间觉得天地间一切都毫无意义。我们更上层楼,我们勾心斗角……这些东西忽然显得可笑。张艺谋加了点亮色,起码还有希望--虽然是不太大气的、已开始切实的希望。春生与福贵情节剧模式的再度相逢却是因为他间接导致了福贵儿子有庆的死亡。记得此后他去见福贵和家珍三次。在有庆坟前,家珍的哭诉已足够让心地善良的我们的妈妈、外婆们泪下了。在对春生声嘶力竭喊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我只有这一个儿子时,我们会被感染。在亲人以非自然方式逝去时,活着的人常会说:如果不……,他就不会走了……可是人生,毕竟不是电脑游戏里的虚拟人生,绝望了,出现让你无法承受的事情了,可以重新再来。如果不怎么了呢?没有大炼钢铁的狂热?王春生的汽车取消?他的汽车没有撞到墙?有庆没有在墙下睡着?家珍执意阻拦福贵送有庆去学校?也许有无限的可能性。但也许偶然中潜藏着必然,就象我们今天在地铁里遇见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固然有神秘的巧合,只因为他今天与你一样,有原由乘地铁,去此地或彼地。第二次是福贵的女儿凤霞结婚时,人都散尽,春生探头探脑进来送贺礼。而家珍,明明暖瓶里的水是满的,还要去烧水避开他。这个细节,把母亲的情感表露无遗而细腻有致。后来家珍要福贵退还春生的贺礼--原来是镶了红绸的毛主席像。这时我们在感慨那个年代人们单纯的热情。可以为了一句话烧掉珍存许久的皮影,可以在炼出只能扔在垃圾堆的废钢后意气风发地说:第一发炮弹打在蒋介石的床上,第二发打在蒋介石他们家的饭桌上,第三发打在蒋介石他们家的茅坑里。可以义正词严地对着墙上画的金光万丈的毛主席像说:毛主席他老人家,我把徐凤霞同志接走了。有时,这种单纯甚至令人神往。怀旧的时候,人们往往无意识地过滤掉不愉快的残忍的东西,只剩下美好的幻象。春生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月黑风高的夜里。妻子被逼自杀,他被批斗欲丧失自由或者生命。新藤兼人的《电影剧作的结构》里说过,克制的情感会更感人。也如剧作课的老师说的,一个剧本,居然70多处痛哭流涕的戏,想想这种滥情的场面会怎样?春生极力压抑还是忍不住眼泪,一个曾经叱咤的男人,如今走投无路。此时忍不住与他一起落泪了。人在落难时容易被人同情和原谅。家珍终于出来要他进去聊。短短一句,却比长篇大论要有力的多。最后家珍对踯躅远去的春生喊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的时候,则纯然是为了鼓励他继续活着。人们的善良,在非常环境里表现的更显著。可怜的凤霞,生命就葬送在几个卫校护士革命小将的幼稚的手里。遭批斗的、三天没有吃到饭的反动学术权威王教授因7个馒头加水变成49个的典故晕在一边,说不清什么感觉,你可以后来拿这夸张细节作笑话,看时,却无论如何笑不出来。家珍报着了无声息的凤霞哭喊我只有这一个女儿的时候,还是无法忍住自己的眼泪。想想自己是否有些滥情,却觉得,这些眼泪是因为你还有新鲜的触觉,你还没有完全被生活折磨得麻木愚钝。去探有庆的坟时,是家珍在一遍遍埋怨自己不该让有庆去学校;而在凤霞的坟前,是福贵一遍遍唠叨自己不应该给王教授那么多馒头,给他喝水……造化弄人。惊人的相似。宿命的感伤。有庆吃饺子,凤霞看相片儿,出自凤霞和二喜的儿子馒头口中。又是一代,也许会过着同样的生活,也许更好。张艺谋没有象余华那么绝望,留给我们亮色,但牛长大了不是就是共产主义了,而是馒头长大了,日子越来越好了。更切实,更有韵味。在浩淼的无尽的时空的一个小小段落,我们活着,享受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偶尔欣喜若狂或失意无语。想起一个大家不怎么待见的作家的一篇小说的名字。这就是活着了,冷也好,热也好,我们都还活着。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活着》:假如生活没有判你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