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基工程试验路段试验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国省干线横五尤溪下村至玉池公路由下村至玉池公路主线、石路连接线、罗坑院连接线,位于尤溪县城关镇、西城镇辖区内,路线总长(含连接线)7.047公里。采取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17.0米(双向四车道)的技术标准;石路连接线,路线长2.811公里,按三级公路、设计时速30KM/h、路基宽度8.5米(双向二车道)标准设计;罗坑院连接线,路线长0.646公里,按三级公路、设计时速30KM/h、路基宽度12.0米(双向二车道)标准设计。本合同段罗坑院连接线K0+085~K0+230为填方路段,是本合同段最典型的路基填筑段,选择作为本合同段的路基试验段。二、编制依据1、国省干线横五尤溪下村至玉池公路项目投资人招标文件。2、国省干线横五尤溪下村至玉池公路项目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国省干线横五尤溪下村至玉池公路项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7、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8、《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手册》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10、我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保体系文件。11、我公司相似工程施工中成熟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及相关管理办法三、试验段的目的为加强工程质量,立足于“预防为主,认真贯彻执行”的原则,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总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现场管理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坚持“规范、落实、坚持、见效”的方针。此次试验段主要检验施工材料的质量、确定摊铺的松铺系数(松铺系数初步拟定1.2);检查试验、摊铺和压实机械设备的性能、效率和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的适用性;并以此确定填土在最佳含水量时达到最大干密度的压实遍数、压实程序和施工工艺等,2总结出路基填筑的施工参数、最佳机械配合等,坚持“一切经过试验,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优选施工参数,优化资源配置,并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工法,全面指导本工程的路基土方填筑施工。四、施工准备与部署1、施工机械的准备路基试验段施工计划采用的机械设备为:推土机1台,挖掘机2台、平地机1台,压路机1台,自卸汽车4台,装载机2台。施工机械配置表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单位数量推土机TY140台1压路机SR20山东台1挖掘机SH330日立台2装载机ZL50厦门台2自卸汽车后八轮辆4平地机PY180辆12、材料的准备:采用经取样试验合格,并报监理批准的路堑挖方段的土。取土场的位置为:本标段内K57+100~+K58+000处道路红线范围内挖方路段。3、人员安排。质检工程师1名、技术员1名与试验工程师1名、试验员1名共同负责试验段的技术质量工作主要人员一览表序号工种人数分工任务1指挥员2现场指挥协调2技术(质检)员2施工中技术指导3试验员2现场检测4机械操作手12机械操作5机械维修工2机械维修和操作6辅助工10配合测量、试验及现场技术工作7测量工2负责试验段测量及数据分析8安全员1安全检查及值班34、施工技术准备(1)试验仪器标定完毕满足现场检测需要。料源处土样击实试验、液塑限、含水量等试验数据已基本收集完成。(2)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已检定合格;导线、水准测量成果已批复,施工前横断面复测已完成。(3)技术交底已编制,并已书面和现场交底完毕。5、施工准备1)测量放样根据施工图的坐标点定出线路的轴线及施工边线,定出各部位的标高线。根据实测的地面标高,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的横断面图进行实地放样2)原地面清表原地面处理主要是地表草皮、部分树根或植物根茎、腐殖土的清除及耕地填前夯压密实。清表土方应集中堆放至罗坑院3#弃土场。3)原地面处理按照路基施工图,根据本段地形等实际情况,对该段路基采用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配合人工清除表层腐植土,做好临时排水措施,4)路基填前碾压及检测路基原地面清理完后,进行原地面碾压,压实度经现场检测,压实度达到90%。6、试验段施工计划起讫时间为:2013年7月31日~2013年8月2日。五、路基填筑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框图4合格2、试验段施工工艺及方法1)测量放样: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0m设一中桩,根据设计高程及路基标准横断面技术放出路基填筑边线桩(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路基填土每侧加宽50cm),根据松铺厚度,并在边桩上准确标出每层铺筑高度,钉桩采用长70cm,沿路线每10m设一处,要求钉桩坚直,挂线平顺。同时在每20米的横断面上布设4个高程控制点,进行水平测量,机械选用检测维修自检、监理检查开挖、运输材料试验选择填料不合格压实总结、报告压实度检测、高程测量压实结果分析布料、整平施工放样施工前的准备选点、标识恢复标识5并做好记录;2)运输布土:运输机械的基本组合为1m3/斗容量挖掘机配合4台15吨自卸车集中上料,其中每车装满土为20m3,松铺厚度按30cm控制,现场用白灰线打出8*8m方格控制卸土范围,并安排专人指挥卸料,卸料时按每一方格一车,重车严禁在试验段内小半径调头。3)摊铺:用160推土机把料进行初平,摊铺完成后由测量人员测量各点位顶高程,并根据测量计算结果进行高铲底补,以达到规定的松铺厚度。4)整平:测量人员根据每层铺筑高度及松铺系数,放出每层铺筑的松铺标高,用平地机进行反复平整,直至达到规范要求,对于局部不平整处用人工推小车运土找平。5)洒水或晾晒:依据气候情况控制最佳含水量,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测土的含水量,如发现含水量偏小时摊铺后用洒水车洒水,平整过程中增加+0.5-1%含水量,确保现场碾压时满足最佳含水量要求,并根据现场检测结果,确定洒水遍数;当发现含水量偏大时,进行晾晒,直至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并根据三组不同含水量,确定最佳碾压效果。6)碾压:用20T压路机对其碾压:、首先压路机静压第一遍,碾压速度1.5km-1.7km/h(25m-28.5m/min),碾压顺序为直线段由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压路机轮迹至少重叠0.3m,横向接头时振动压路机重叠0.4m—0.5m,达到稳压的目的。同时压路机注意慢速起动、慢速刹车;、然后先慢后快,把压路机开到弱振档碾压第二遍。、把压路机开到强振档碾压3~5遍,速度为1.8km-2.2km/h(30m-36.7m/min)。④、最后用压路机静碾压一遍,速度为2.5km/h(4.7m/min),达到光面和消除明显轮迹,整个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压实面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7)压实度检测:在强振碾压过程中,每碾压一遍采用灌砂法测一次压实度,压实度测点每2000m2检测点不少于8点,并计算压实度,本次试验段选择在92区,压实度要求≥92%,在压实度达到要求后分别记录压实度达到92%、94%、95%时的压实遍数,整个压实检测过程要求在监理工程师旁站下进行。8)高程测量:在强振碾压过程中,每碾压一遍都要布点测量高程,并做好测量记录。69)数据分析和计算和总结:将每次记录的测量数据、压实度、含水量、压实遍数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含水量、压实度及碾压遍数的关系,综合比较,得出最佳机械组合和最佳碾压遍数,同时计算出相应松铺系数等,形成试验段总结,指导后续路基填筑施工。六、质量保证措施为了确保试验段达到质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严密的、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结构及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切实的、可靠的质量保证措施。根据试验段的特点,拟采用以下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组织结构。1、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关键是三个方面:施工队伍的保证、机械设备的保证和施工管理的保证。分别叙述如下:1)、施工队伍由公司技术骨干组成,管理及技术力量雄厚、质量意识强、施工经验丰富。2)、采用机械、设备全面进性了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完好。3)、管理的保证:a、在施工的全过程,严格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由项目经理督促执行;严格按质保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制,从项目经理部至施工作业队都有明确的分工,保证层层有人把关、道道工序有人负责;严格执行三级检查制度,上一道工序未交接验收,绝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b、严格按本次试验段方案实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明确知道本试验段要求,杜绝盲目和随意施工。c、加强原材料的前期试验、检测,掌握各项试验指标。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及填料的含水量,并选择合适的压实时间d、测量仪器、试验仪器,实行定期校正、标定制度,保证数据的正确性。e、现场试验时,认真、及时地填写试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以保证填方试验段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f、严格报表制度,对隐蔽工程检查项目必须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g、虚心接受监理单位及业主提出的指导意见,积极请教完善质保措施。2、施工组织机构7七、安全保证措施安全管理机构图如下: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常务副经理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常务副经理安全工程师分项负责人施工班组长工程部试验室测量队施工班组8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以加强施工现场控制和职工生产安全教育为重点,为确保本试验段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⒈设立专职安全员并建立全程旁站制度,及时纠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现的不安全苗头。⒉对施工人员定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考核。⒊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宣传栏。⒋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得上机操作。⒌场内的布置要规范化,设置卸料区、整平区、碾压区、检测区并设置标牌。八、环境保护措施⒈在机械化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及尘埃等的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运转中尘埃过大时要及时洒水。⒉对清理场地的表层腐植土,砍伐的荆棘丛林等废料,要运至罗坑院3#弃土场进行废弃。⒊清理施工机械、设备及机械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与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