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全面”到“五大理念”----不断深化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省委党校康民三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系列讲话”的主要内容归纳•把握“四个全面”的基本精神;•新常态下的“五大发展理念”一、系列讲话的主要内容梳理•领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坚定四个自信;•领会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论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领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论述,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领会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论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领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论述,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领会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的论述,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领会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提高从严管党治党的水平。•同时还要认真领会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精神•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都曾反复出现在十八大之前的官方文件里,但把它们都贯以“全面”二字,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从“一个全面”到“四个全面”•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至此“一个全面”发展成了“两个全面”。•2014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两个全面”扩展为“三个全面”。•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制度上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终将“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一)全面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1、小康社会的历程•解决温饱;•小康之家;•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建成全面小康。•邓小平: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在20世纪8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第二步,上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2、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设计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共五个方面,分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用39个指标评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怎么理解今天的全面小康?“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三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与瓶颈,全面小康,核心在于“全面”。怎么建全面小康?•今年以来,还有一个新词开始流行——“获得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无论是真金白银的收入增长,还是养老医疗教育的具体体现,都代表了民众对“获得感”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提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应该重视百姓的评价和感受,努力给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从社会保障到住房保障,从收入公平分配到平等接受教育,从医疗改革到养老改革,从增加就业、鼓励创业到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环境治理,其目的使民众的“获得感”更加实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增长速度放缓。3、难点在哪?•“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说明农业是立国之本,“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条件下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我们是在不平衡加大的条件下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我们是在扶贫攻坚、全面小康双重任务的条件下推进全面小康建设。(二)深化改革要啃硬骨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30多年了,用有的学者的话说,改革出现了疲劳症,改革的动力在减弱,改革的共识在减少,对改革的批评和质疑在增加,改革的代价、成本、难度在增大,改革到了深水区,改革到了关键时期,改革到了十字路口。怎么办?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利益重新分配30多年里成功获取巨大利益的群体,如今已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了极大的话语权,在不同的领域对国家的改革发展、政策制定施加着各种影响。因此,当下改革重点就是要敢于触及现有既得利益群体的切身利益,啃这个“硬骨头”。2、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从增强国家和社会活力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当前利益格局复杂。国际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怎么治理国家、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就是在法律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环境体制方面都要不断去提升我们的治理水平。改革的“含金量”,体现在能否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上。习近平要求,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3、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党建等方面,(军队和国防)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改革文件中,涉及到的都是迫切需要改革的领域,每次一公布题目都会引起舆论热烈讨论。比如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等等。4、改革方法的变化先试点后推广,让改革落地生根中国改革既要顶层设计,也要“摸着石头过河”。追求“获得感”,提高干部认识强化改革思维,服从改革大局两个关键词:改革思维和改革大局。袁贵仁回应了义务教育年限、BBC纪录片、高校改革、留守儿童、校园暴力等等。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今年2月,《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出台不久前,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举行,人们期待已久的足球改革进入实质性的关键阶段。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中国足协既是“改革的实践者”,也是“被改革者”;足球改革既不能有“难改论”,也不能有“速胜论”。国企改革怎么改?“三个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在吉林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国企改革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第一次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具有鲜明的改革指向性和现实针对性。国企改革的目标: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二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三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四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五是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六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依法治国路线图一条道路;两个轮子;三个统一;四块基石;五位一体。•今天我们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围绕三大任务----•1、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意味着把国家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2、建设法治政府•体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价值理念。•3、建设法治社会•提出“全民守法”这个概念。现实中“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网”,信奉“大闹大解决”。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法国著名哲学家孟德斯鸠在《法治的精神》中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权力滥用的办法,就是用权力约束权力。••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根本大法•依法治国应抓住其核心,即宪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最重要的就两点,一是保证宪法实施,二是宪法的监督,即违宪审查。•2011年,醉驾被列为犯罪行为,写入刑法;执法与司法“无缝对接”“环环相扣”,让醉驾相关人员说情无门;加大执法、处罚和宣传普法力度……3年来,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运用法律手段有效治理酒驾、醉驾,证明陋习可以通过法治有效破解。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形成新时期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关键是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列举的突出问题,着力查找法治不彰的根本原因和存在问题。•民间舆论的概括:•三个基本“法”:领导的看法、领导的想法、领导的说法;•三种法治状况: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三种违法现象: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正是少数领导干部不尊法,才导致诸如“暴力强拆”“钓鱼执法”等屡禁不绝,才上演用“红头文件”否决司法判决等荒唐闹剧。(四)管党治党硬紧实•这6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对于管党治党来说,“全面”二字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无死角,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一把手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三是劲头不松懈,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十八大党的建设的战略目标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党的建设的讲话不是笼统地就党建谈党建,而是始终贯穿一个很明确的主题,这就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意味着党的建设在“严”字上铆足力气、下足功夫。依据------•一是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经验;•二是对“打铁还需自身硬”清醒认识;•三是对自身存在突出问题保持警惕思路-----•主体责任;•严守纪律;•严管干部;•改进作风;•铁腕反腐。•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道德高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