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姜夔瘦西湖瘦西湖瘦西湖钓鱼台五亭桥大名鼎鼎的廿十四桥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广陵——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江湖雅士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词风超逸空灵。姜夔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作者简介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之痛《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一章)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二章)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三章)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翻译: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走在昔日繁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自从金兵进犯长江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号角悲鸣,使人顿觉寒冷,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才能,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以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但桥下月色凄冷,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药,不知它为何人开花繁生!再读:1、昔日的扬州城是什么样?2、今日的扬州城呢?(用上阕的一个词语概括)3、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荡漾波心无声冷月桥边红药景视听、有声衬无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想象对比空惊词人是从什么角度来渲染“空城”的?为何而“惊”?情昔日今日难赋深情荒芜冷寂繁华极胜用典情景交融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胡马窥江”南宋初年,金兵屡次南下,扬州遭惨重破坏。本词写作时间时距完颜亮南侵已有十五年,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鉴赏吗?赏析名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化用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了强烈反差。“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④寂寞红药――借景抒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③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全诗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抒发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上阕纪行写景,以对比起笔,概写劫后扬州的荒凉。下阕运用联想,伤今怀古,不胜家国《黍离》之悲。小结全词1.对比、反衬手法,写景抒情2.用典艺术特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比较阅读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思考: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特点?辛弃疾姜夔比较阅读景情一个是雄浑壮阔之景一个是清冷萧条之景一个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一个对侵略战争的痛恨和繁华尽去的感伤拓展延伸缘景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