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人物及其代表作或思想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3、神话起源说:朱熹4、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5、心理起源说:孟禄6、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7、杜威:教育即生活、学习即社会、从做中学8、孔子:《论语》,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以致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9、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内发论的代表。10、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闻—见—知—行11、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12、道家:回归自然,复归13、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14、柏拉图:《理想国》1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17、培根:《论科学的价值》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1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泛智”19、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学论”20、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21、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22、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杜德》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2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教育性教学,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现代教育学之父。2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从做中学。2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了科学解释。26、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27、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28、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29、凯洛夫:《教育学》30、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31、赞科夫:《教学与发展》32、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掌握学习理论。33、布鲁纳:《教学过程》发现学习34、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论35、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3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37、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之父。38、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马斯洛、罗杰斯。39、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诺笃尔普、涂尔干40、文化本位论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41、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杜威42、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43、儿童中心课程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44、形式教育论: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之父45、实质教育论:斯宾塞46、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47、传统教学理论:赫尔巴特48、实用主义教学:杜威、儿童中心论49、新传统教学论:凯洛夫50、认知结构发展理论:皮亚杰51、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罗杰斯52、发展性教学理论:赞科夫53、活的教育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54、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55、范例教学论:瓦·根舍因、克拉夫基56、认知结构教学论:布鲁纳57、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58、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59、班级授课制系统化理论:夸美纽斯60、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61、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62、加涅:学习分类:言语信息的学习、心智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63、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6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65、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66、桑代克:联结学说、试误说。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67、斯金纳:强化学说,正强化、负强化。68、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69、顿悟—完形说:苛勒、考夫卡、韦特海默70、托尔曼:认知—目的理论71、布鲁纳:认知—结构论72、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73、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74、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内归因、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7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康布斯、罗杰斯76、学习迁移理论:沃尔夫、桑代克、贾德、苛勒、奥苏贝尔、安德森77、遗忘曲线:艾宾浩斯78、遗忘的产生原因:同化说:奥苏贝尔动机说:弗洛伊德79、学习策略的分类:丹瑟洛:基础策略和支持策略麦基奇: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温斯坦:认知信息加工策略、辅助性策略、积极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80、学习策略发展的年龄差异:米勒、左梦兰81、知识的分类:布鲁姆82、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菲茨和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认知—联系—自动化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高原现象——学习的中期83、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和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科尔伯格: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8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为基本需要或缺失需要,后三层为心理需要或成长性需要)85、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86、成败归因理论:维纳努力是个人能够通过自己作为而改变87、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88、学习动机的培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89、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戈登·帕斯克90、智力理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论、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坦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91、智力测验:比纳—西蒙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IQ=(MA/CA)*10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92、系统脱敏法:沃尔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