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学科素养的思考关于教师学科素养的思考写在前面:教师学科素养是教师在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中所养成的、学科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是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针对学科知识素养失衡、学科理念素养欠缺、学科技能素养局限以及学科经验素养不足的现状,从本解读、师本培训、教学实践三个维度出发,试图探讨教师学科素养及其养成,以此达到巩固、提升、深化学科素养的良好效果。21世纪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问题备受关注。新程改革提出了提升教师学科素养的发展目标,即形成立足本学科内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并以此为基础上的知识素养、理念素养、经验素养以及技能素养养成。教师学科素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不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素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深化教育实践,提升教学实效。尽管教师学科素养养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实践,但仍存在片面解读、理念缺失与经验不足等现象,因此,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任重道远。教师学科素养的内涵“涵”什么就“素养”概念本身而言,指的是通过平日的教育学习而形成的有关理论、艺术、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一定水准和正确态度。素养的养成取决于环境和教育,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过程,其发展呈现多层次、综合化特点,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一致。在学科领域,当发展主体立足于教师群体时,素养概念的内涵发生了一定转变。教师学科素养是教师在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中所养成的、学科特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水平。换言之,教师学科素养是教师了解学科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其目的在于提升服务于教学的品质,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以及培养出用科学态度与方法判断与解决学科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以语学科为例,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素养结构如下:一、基础知识。它指的是语学科专业知识,即教师要具备所任教学科知识、丰富的学素养,全面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等,其中学素养主要以汉语言学知识与阅读写作为主。二、基本技能。它意味着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研究能力。针对程教学,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教材,具有解读教材、开发教材、驾驭教材以及超越教材的能力;明确程教学目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板书设计体现重难点设计;教法选择立足学生主体,实施过程灵活多变。除此,掌握必备的教学反思能力,开展有关语教学相关研究,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专业水平。三、基本品质。指的是特有的专业情感,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必要因素。语教师要形成语情意,不仅要对语学科教学深怀喜爱,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语学科独有的感染力注入情感陶冶,能够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热情,塑造学生个性,充分展示该学科的情感号召,使之能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四、基本经验。则指的是教师在长期的语教学过程中所习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包括对其他任教师的学习与汲取,最终形成符合自身教学实践的风格与行为方式。由于职能相似,不同学科的教学素养有着相当的共同性,但由于各个学科内容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故而对教师学科素养的要求并不能完全等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科素养。教师的学科素养是教育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关注的不仅是教师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水平,同时也反映在学生基于教师学科素养而逐步确立起的学生素养养成。例如,“教师在保持亲和态度的同时还要注意与保持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且威信的建立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知识量,能够在知识上使学生信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师学科素养是在保证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础上才具备原有的价值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