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2018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整理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世界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分别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又什么作用: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第一章物质: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运动: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有哪些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第二章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实践主体: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实践主体的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实践主体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种基本形态。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飞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2.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价值的特点: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和社会历史性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做的评判或判断,因而也被称作价值判断。价值评价是对客观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价值评价的特点:1.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观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从客观存在着的“实事”中找到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把事物的客观之“理”转化为人的认识之“理”,即真理。第三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在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为什么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应用,即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实质,就在于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第四章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