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有没有完成“消灭私有制”这一任务呢?……•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什么特征?中国是何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呢?•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社会生产资料,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由全人民掌握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通过土地改革,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农民私有。•手工业仍处于自然经济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模式,发展缓慢而且毫无生气。•工商业则仍然处于资本主义模式,资本家掌握着工商业的所有的盈利。•为使我国尽快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53年—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要把当时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私有制性质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从而在我国最终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时期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基本任务:生产方式集体生产个体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私有制三大行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进行三大改造?各自是在什么时候完成改造的?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完成了什么巨大的历史转变?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让我们打开历史频道走进老王的故事……王国范,河北省尊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情境……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出台更是令他喜出望外:终于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欣喜若狂地在田间地头竖起属于自己的地界碑——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上天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呢???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当时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个体经营、分散经营的。由于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种个体农业经济分散、落后,很难发展大生产,因此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导致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1952年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之后……而这种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还很快就产生了另外一个弊端,那就是:很多个体农民由于无法解决生产中的困难而很快贫困破产。破产农民不得不向富农高利贷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其结果是使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少数人越来越发财致富,多数农民则破产贫困,农村社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农村资本主义逐渐泛滥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团结就是力量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困难,消除个体农业的弊端,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克服生产中的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农业生产合作社:1.社员的私有土地入股转为集体所有;社员的私有耕畜、大中型农机具由集体按一定价格收买入社,转为集体财产。2.由集体组织社员集中参加生产劳动。3.在扣除交给国家的一部分后,剩余收入由集体在社员之间统一分配。毛泽东起草推动农业合作化的文件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化的决议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王国范也积极响应号召,和23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建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王国范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他们不辞劳苦地奋斗着。终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奋斗下,一座水库建成了,从此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洪涝或是干旱灾害。眼看着汩汩清泉从水库奔涌流出,王国范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自己那干旱的庄稼终于能饱餐一顿了!不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王国范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由于生产成绩突出,他们还被评为模范生产小组!农业改造原因:个体农业经济分散、落后,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农业改造方式:组织、引导个体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改造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改造实质:将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原因:土地改革后,农村的个体农业经济分散、落后,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必要性)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方针、原则和方法: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原则:“自愿互利”;方法: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三个阶段:建国后到1953年:发展农业互助组为主1954年到1955年:以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1956年起:普遍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毛泽东“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达到广东省中山县农民踊跃结队报名入社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合作社农户占全国农民总数(%)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占全国农户总数(%)1.18亿户96.31.0742亿户87.8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建国之初,我国广大农村和城市里的手工业者也仍很贫困。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1月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决定实行手工业合作化。国家对手工业的合作化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把手工业的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农业合作化的猛烈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合作化速度。1955年底提出要求:在两年内基本完成手工业合作化。实际上,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就已占到了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完成: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建国初期,党为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没收了官僚资本,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它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但是,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在民主革命时期作出过很大贡献,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不但得以保留,而且还在政府的帮助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1954年开始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公”是指国家、政府;“私”是指私营工商业主,即民族资本家。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形式: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公私合营(即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采用和平赎买的办法,逐步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公私合营“三步曲”:第一步: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第二步:1954年起,在单个企业中实行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居于领导地位。企业利润分配实行“四马分肥”原则,即按国家所得税(34.5%)、企业公积金(30%)、职工福利基金(15%)、企业资方红利(20.5%)四部分进行分配。第三步:全行业公私合营,即按行业,不分企业大小,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资本家将企业生产资料支配权交给国家,生产经营直接纳入国家计划,国家通过清产核资定股,每年给资本家支付定息(5%)共十年,这就是和平赎买政策。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政策创举: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分十年每年发给其定息5%)评价:赎买政策即有代价地把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国家: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红利,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公私合营社会: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工人: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北京工商界的公私合营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位资本家这样说上海、重庆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的公私合营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闻名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