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接入网技术发展现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内接入网技术发展现状国内运营商接入网技术总体上将朝着高带宽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宽带接入将长期呈现多种接入技术的融合与协调发展的局面。不久前揭晓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相关市场分析显示:最经常选择的上网方式中,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通过ADSL上网比例近5成。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通过ADSL上网比例达46.5%,ADSL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网络介入方式。ADSL、专线上网、小区宽带、有线宽带四者合计85.9%。宽带用户已经占据用户的绝大多数比例。1.未来几年内ADSL2+/VDSL2技术仍是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就目前国内运营商在各地的发展来看,ADSL2+和VDSL2仍然是国内接入技术的主流。ADSL2+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发展成熟并逐步取代传统ADSL技术,成为目前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ADSL2+在2km范围内可提供10M以上的下行带宽,目前可以满足多数宽带业务的需要。伴随ADSL2+技术日趋成熟的同时,支持高速接入的DMTVDSL技术有了新的进展,VDSL2标准于2006年2月得到进一步完善,在芯片商、设备商和运营商的共同推动下,目前该技术已取得一定进展。VDSL2将调制方式定为DMT,支持高达100M的双向对称速率,并能与ADSL、ADSL2+和DMT调制的VDSL1兼容,将是DSL技术的发展方向。ADSL2+目前已在江苏电信、上海电信、浙江电信、陕西电信、广西电信、河南通信、黑龙江通信、山东通信、河北通信、北京通信等全国近30个省区市规模应用,累计建设量已超过12万线。需要指出的是,在长距情况下(大于1.5km),由于高频衰减十分严重,VDSL2传输性能与ADSL2+相当,但由于VDSL2芯片需要处理比ADSL2+芯片高得多的频谱,其成本高于ADSL2+,在长距应用环境下VDSL2技术没有优势。总之,ADSL2+将用于长距接入,VDSL2主要用于短距高速接入,两种技术将互为补充,在未来几年内仍是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2.EPON/GPON光纤接入技术将获得一定发展光纤接入是适应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大趋势,是宽带固定接入的发展方向,而EPON和GPON无源技术又将是光纤接入的主要方式。EPON技术相对较简单,技术和设备都较成熟;GPON技术的多业务承载和保护等能力都强于EPON,值得期待,但目前技术和设备都不成熟,设备成本也高。EPON和GPON的抉择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价格、业务需求等多方因素。目前各运营商正组织有关EPON、GPON的测试和业务试验。经过试验和试商用后EPON/GPON光纤接入技术将以FTTN和FTTB方式取得一定发展,FTTN+VDSL2/ADSL2+、FTTB+LAN甚至FTTH将是PON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中国电信已完成EPON设备全面测试,重点验证了不同厂商EPON设备的互连互通。各地多数由地方政府自行建设,采取规模试验。早在2004年,武汉建成内地首个光纤到户住宅小区。2005年,FTTH的每户接入成本高达5000~6000元,而目前已经降到了每户2000~3000元,在武汉地区更是降到了每户最低1800元,具备了推广的条件。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武汉电信采用了FTTH和FTTB/FTTN相结合的方式,FTTH主要以高档住宅和商业酒店为突破口,而FTTB模式可以让多个终端用户共享一个接入口,每户的成本可以降低到600~700元甚至更低,与现有的ADSL、LAN等宽带接入方式的建设成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其提供的带宽和业务承载能力是传统的宽带接入方式不可比的。武汉市政府已经下达文件,确定2007年实现5万户,2008年十万户,2010年要达到50万户。2007年北京网通也已经在回龙观等多个小区建立了光纤用户容量已经达到15000户。网络,网通采用的技术为EPON,由烽火通信提供设备方案,接入方式为FTTB+LAN光纤到楼模式。目前光纤的主流产品还是EPON,该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商用程度占优,上行下行速率均为1.25Gbps,且运营商可以为每个用户设定速度,提供0至1.25G范围内的任意带宽。宽带FTTX网通的光进铜退建设思路基本与中国电信类似,主要采用PON+DSL的模式。新建小区一般采用ADSL或EPON,也可以有效减少信号的衰竭,也便于维护。2+相关专家预测,明年中国电信各省分公司将会加大EPON设备的采购,中国电信南方各省未来将会有20万线以上的需求;未来三年,FTTH用户数将保持每年2-3倍的增长率。3.WLAN/WiMAX将作为重要补充手段满足网络和业务融合需要WiMAX和WLAN作为重要补充手段,将配合有限接入技术实现多元化宽带无缝接入网络。主要体现在:WLAN/WiMAX用于热点覆盖;WLAN作为家庭联网的主要方式,提供灵活接入;WiMAX提供游牧式移动接入服务;利用WiMAX的广覆盖性解决光纤难以覆盖的郊区、农村接入问题。WiMAX试验项目全球已经有250个,遍及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2006年在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新西兰共有24个网进入商用阶段。WLAN作为目前最为成熟和商用化程度最高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全球都有着较为成功的商业运营应用。如美国WayPort公司,目前已在美国数百家酒店和机场提供接入服务,其中绝大部分为WLAN无线接入。T-Mobile已经为成千上万的星巴克咖啡店提供无线接入。在欧洲热点地区接入发展极其迅速,其完善灵活的收费体系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据统计,2005年WLAN技术为世界各个运营商创造了5亿美元的收入。在国内,中国网通自2001年10月率先在上海APEC会议上提供无线宽带接入服务以来,已经在全国数百个热点地区敷设了WLAN网络。中国电信的WLAN“天翼通”将ADSL用户端设备和无线局域网的AP集成到一起,采用ADSL+WLAN的模式,解决了一个家庭多个终端接入的问题,有效地发展了家庭宽带用户。中国移动的“随e行”是面向商务人士、集团客户推出的无线上网服务,用户可通过笔记本电脑、PDA等终端以GPRS接入因特网和企业网。目前中国移动已在全国1000多个热点地区提供了WLAN网络覆盖,并且可以实现全国漫游。中国联通早在2003年就考虑执行CDMA1X+WLAN捆绑方案,实现WLAN和CDMA1X的无缝切换,满足用户对高带宽数据业务和低廉资费的要求,实现业务增值。/WLAN4、中国电信网络发展历程中国电信1994年开始建设IP网络,最初只有北京、上海两个节点,节点之间用2M带宽相连.1995年中国电信开始对外提供业务,有窄带拨号、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eb访问等.1996年中国电信IP骨干网更名为ChinaNet,节点逐步覆盖全国所有省会,由于窄带拨号接入的入网领示号为163,因此被称为163网络。1996年底一个只能在国内访问的互联网建成,采用私有地址10.0.0.0/8,入网领示号169,称为169网络。1997年各个中国电信省公司独立建设省内IP骨干网,构成独立的路由域,采用私有AS号码,在省会和省内第二出口节点同ChinaNet骨干网通过eBGP相接,ChinaNet全网分为骨干网、省网和城域网三级结构,其中骨干网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两层。1999年到2000年ChinaNet快速发展,逐步采用同时期最先进的设备组网,由于ADSL用户增长,致使流量上升很快,核心、汇聚层之间采用2.5G和10G链路,网络国际出口带宽增加。2001年中国电信利用原169网络设备(主要是思科75系列路由器),通过POS155互连组建了MPLS网络,向外提供MPLSVPN业务。2003年,ChinaNet进行优化整合,取消省网,网络结构调整为骨干网和城域网两级,骨干网覆盖节点300个节点左右,骨干网路由器约800台.5、目前电信网络结构CPN:用户驻地网MAN:城域网UNI:用户网络接口NNI:网络节点接口接入网:分为馈线段、配线段和引入线核心网:分为省际干线、省内干线、局间中继网(即城域网)从水准方向看,则电信网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用户驻地网(CPN)、接入网与核心网,两两之间有标准介面定界。用户驻地网指用户终端至用户网路介面(UNI)之间所包含的机线设备,小至机,大至局域网。核心网是电信网的骨干,对网而言,包含长途网和局间中继网。接入网即为沟通核心网与CPN之间的部分,由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备)组成,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的传送承载能力。城域网(MAN)是源自计算机通信领域的概念,应用于公用电信网时,大致相当传统电信网的局间中继网位置。从垂直方向看,电信网至少可以划分为三层,从下至上为传送网,业务网和应用层。传送网负责资讯的传送,为其上层的业务网提供传送平台。业务网负责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业务,为其上层的具体应用提供业务平台。业务网包括传统网,非IP数据网(又称基础数据网),IP网等等。传送网可以分为物理层和通道层,每一层可以进一步分解成更细的层面。为了支持各层网路的有效运行和管理,需要有支撑网。所谓支撑网具体指信令网、同步网与电信管理网。6、中国移动网络中国移动现有的网络结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网络是基于中国七号信令(MTP-SCCP、TACP)的传统电路型网络,高层协议采用GSM-MAP。对于目前中国移动的网络来说,主要是实现核心网、数据网和无线接入网的IP化。无线接入网的演进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无线传输技术与第二代GSM有很大差异,因此对中国移动来讲无线基站部分需重新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开始时很像引入了一个新的无线接入系统,在无线接口处使用新的频段、新的无线传输技术、新的话音编码形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在3G业务需求热点的地区首先引入。接入演变后的核心网络,通过多频多模终端实现第三代用户到第二代网络的漫游。就目前中国移动的GSM网络而言,无线接入网IP化主要指A/Gb/Abis接口的IP化,其中Gb口已经具备国际IP化标准,A口IP化标准的中国移动企标制定工作已经完成,Abis口属于厂家内部标准,目前大部分厂家也都开展了Abis口IP化工作。无线接入网IP化后,很多3G技术都可以应用于现有2G网络,随着IP向无线方面的延伸,核心网络不断演进,最终不同网络协议间的差异消失,第三代无线接入网关将取消,3G无线部分将直接接入IP核心网。核心网的演进在核心网层面,长远看来,IMS由于其可以实现与接入方式无关的统一控制,提供丰富的下一代多媒体业务,促进网络的融合,目前被公认为是未来统一核心网的关键技术。但是,由于目前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还是语音,因此当前阶段,移动核心网使用的是软交换。随着未来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主导地位的确立,宽带、分组交换模式的IP骨干网也将成为主流,并将随着第三代系统的引入逐步向以IP为主的骨干网演进。数据网的演进在数据网层面,承载网IP化是全网向ALLIP架构转型的基础,未来各业务子网的承载网络将逐步走向融合,朝着统一的IP承载网发展。未来的移动IP城域网将负责城域综合业务的接入和承载。目前广东移动已经完成了汇接局IP承载语音工作。从核心网信令协议看,目前中国移动GSM网是基于中国七号信令及GSM-MAP规程,而世界上还有其他如CCITT信令、ANSI信令等。目前正在制定一种全新的基于IP核心网的信令协议。中国七号信令网向全IP网的演进大致分为两步,传输层协议MTP首先变为IP,其他控制层和应用层协议不变;随着技术的发展,SCCP、TCAP、GSM/MAP等信令也将全部被IP信令所取代,目前MWIF(移动无线因特网论坛)正在进行有关的研究。这样网络演进较为平滑,兼容性更好,因为已经不再有中国七号信令与CCITT以及北美SS7信令的差别,也不再有GSM/MAP和IS-41的差别,真正从网络上实现全球化。5、总结每个运营商最终如何选择IP核心网并如何过渡,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采用何种技术并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发展和市场对网络的业务需求以及现有网络平滑演进的要求,从而满足“用未来管理现在、用现在确保未来”的策略。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