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认知与学习期末考试试题题解与参考答案要点一、根据“鱼就是鱼”的故事谈谈你对建构主义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的理解(20分)题解: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第三章知识的建构第二节知识建构的含义:建构主义的视角的理解。参考答案要点:(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5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绝对的真理,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解释和假设,知识是相对的真理。首先,知识是主观的,是人对事物的主观解释与假设。其次,知识是相对的,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二)建构主义的学生观(5分)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第一,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知识经验,新的学习与教学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无视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第二,对于要学习的新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未必是充分的、完整的,因而会出现对新知识理解与建构的困难,或导致错误的理解与建构。第三,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因而,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是独特的。(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5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性质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积极地建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去接受由其它来源(其他人或所读材料)传递给他们的知识。斯皮罗等人认为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的低级阶段,在该阶段,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能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这里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结构良好的领域。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时所涉及的是大量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5分)建构主义倡导组织小组合作和学习共同体,运用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斯皮罗等人根据对高级学习的基本认识,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便学习者从不同角度建构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者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指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辅助学习”为基础而提出来的,强调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二、在知识建构的历程中,工作记忆是一个最要环节。请你谈谈对工作记忆的含义、特点以及将信息从工作记忆转换到长时记忆的主要加工策略。(20分)题解: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三章知识的建构第三节知识建构的历程:信息加工的视角中有关知识的理解。参考答案要点:(一)工作记忆的含义(5分)知识建构的历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过程涉及到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级信息存储,其中,工作记忆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二)工作记忆的特点(5分)1.保持时间短。对新信息的保留大约是10至20秒。2.容量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记住大约5-9个独立的信息单位。3.信息处于激活状态。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正在被个体意识着、思考着、使用着。(三)将信息从工作记忆转换到长时记忆的主要加工策略(10分)1.复述策略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复述有两种类型: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维持性复述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精制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类比和记忆术是精加工的两种主要方式。类比是指在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创造出相似之处,以进行比较。记忆术是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内在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2.组织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组织策略的类型主要有:概念图、比较图表、示意图、层级图、群集策略和纲要法。3.做笔记做笔记就是将所学信进行适当的记录以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做笔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做笔记可以引导注意;第二,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建立材料间的内在联系;第三,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所呈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间建立起外在联系(精制)。三、如果一个学生不爱学习,可能的原因有哪些?作为教育者应该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该学生的学习动力?(20分)题解: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第六章学习动机的理论及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的活学活用能力。参考答案要点:(一)可能的原因(6分,每个原因1分)1.外部动机不足;2.内在动机不足;3.成就动机不足;4.不会正确归因;5.产生习得性无力感;6.学业自我效能感低。(二)提高学习动力的措施1.培养外来动机的措施(3分):(1)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3)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4)适当开展竞赛。2.培养内在动机的措施(3分):(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2)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3)培养学习兴趣;(4)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3.培养成就动机的措施(2分):(1)意识化;(2)体验化;(3)概念化;(4)练习;(5)迁移;(6)内化。4.归因训练的步骤(2分):(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5.消除无力感的方法(2分):(1)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2)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3)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力。6.增强效能感的方法(2分):(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请你尝试从学习方式的角度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20分)题解: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五章学习方式中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参考答案要点: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某种独特的方法与形式。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是学校里的课堂上非常经典的学习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老师站在讲台上,黑板前,给学生讲课,学生们一排排坐在教室里的座位上静静地听课。这是自有班级授课制以来,世界各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传统学习方式的显著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5分)从世界范围来看,教育始终处于改革的大潮之中,不断发生学习的革命,学习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委主要特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分)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分析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答两个或两个以上给10分)(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以杜郎口中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例,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已经颠覆了传统教学,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成为一种原创性的学习革命。杜郎口中学抛弃了以教师为中心,整堂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学习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2)高效课堂学习方式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着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等弊端,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纷纷探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在此背景下,以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为原型的高效课堂教学应运而生。所谓高效课堂,是追求高效率、高效果和高效益的课堂。高效率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每一个时间内都有事可做,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当堂完成学习任务;高效果,就是要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会学(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的过程与方法)和乐学(喜欢学习,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与情感);高效益就是不仅仅着眼于成绩和升学等眼前利益,而且还要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奠基,培养学生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善于合作、沟通与交流等现代人必备的品质。高效课堂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3)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都在以各种方式加入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之中。(4)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勃勃生机。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新近出现的慕课与翻转课堂,在教学媒体或手段方面的改进总是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身影。IPAD进课堂,成为了电子书包,可以实现学习知识,完成作业,阶段性测试,家校沟通等功能。塞尔曼·汉掀起了学习方式的革命,开辟了网络免费微视频教学的先河,成为“网络数学教父”,形成汉,通过网络成为全球课堂学习的资源。翻转课堂颠倒了以往的课堂学习方式,变为课外学习知识,课内交流互动。学生利用网络等方面充足的课外资源,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对难点、疑点进行交流讨论。“慕课”(MOCC)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简称。一些顶尖的把自己最好的课程在网上公开,参加学习的学生来自全球各地,人数众多,有的一门课程,同时在网络上参加学习的人数多达十几万人。慕课被认为是打开的围墙的一场革命。慕课已应用与中小学。五、本学期在中学生认知与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讲解了哪些内容?简要谈谈你学习这些内容的感受?(20分)题解:此题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整体学习与掌握情况。答案要点:(一)教师讲解了哪些内容(10分)一共学习了六章的内容:第一章导论,介绍了认知与认知过程,以及学习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历程;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介绍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以及中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第三章知识的建构,介绍了知识的分类与知识的表征,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分析了知识建构的含义,从信息加工的视角分析了知识建构的历程;第四章技能的获得,介绍了技能及其类型,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智力技能的学习;第五章学习方式,介绍了学习方式及其类型,接受学习及其有研究,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及其有关研究;第六章学习动机,介绍了学习动机及其类型,学习动机的理论以及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方法。(二)学习感受(10分)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