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学词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岩溶学词典GLOSSARYOFKARSTOLOGY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编主编袁道先EDITEDBYSPECIALCOMMITTEEONKARSTGEOLOGY,GEOLOGICALSOCIETYOFCHINACHIEFEDITORYUANDAOXIAN地质出版社GEOLOGICALPUBLISHINGHOUSE前言统一岩溶学名词定义是一项重要工作,学术名词混乱,不但影响岩溶学科的发展和国内外岩溶学术交流,也影响岩溶地区的各种勘察、生产、科研工作的进行及成果报告的编制。根据1978年10月在桂林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岩溶学术会议上通过的《岩溶名词术语座谈会纪要》中的决定,开始了统一岩溶学名词定义的筹备工作。在这期间,曾先后两2次向全国有关单位征求对“名词词目”方案的意见和征集典型岩溶照片。承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共收到了32个单位40封来信和大量照片,对“词目”方案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推动了这一工作的进展。在参考国内已有岩溶词汇及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和云南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等单位联合初拟了《岩溶(喀斯特)学名词定义草案》(讨论稿)。拟稿过程中还参考了国外70年代发表的五种岩溶名词汇编。《草案》讨论稿于1982年8月印发有关单位及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广泛征求意见。1983年8-9月间,英国岩溶地貌学家M.M.斯维婷在桂林讲学期间,对《草案》讨论稿的160个条目逐条提出了详细意见。1983年9月,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云南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贵阳师范学院地理系等单位的代表在桂林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认真讨论。在修改《草案》讨论稿的基础上产生了《岩溶(喀斯特)学名词定义(草案)》。这个草案于1983年10月提交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全国岩溶学术会议进行讨论。现将本词典的编制原则简要说明如下:1.所列164条词目,力求包涵岩溶学各个学科方面。凡属与其它学科交叉,并以其它学科为主的有关名词,如各种矿物名词等均未收集在内。洞穴化学沉积物的形态M名词,由于形态多样,且常可因人而异,因此仅按成因列举具代表性的名词。2.名词依下列原则选取:①特殊性:属于岩溶方面的专有名词,须具有岩溶的特定含义;②科学性:具有较严格的定义,其与近义词要有科学的区分;③实用性:方便于生产、科研的应用。此外,考虑到词书的稳定性,对有些争议较大的词目,则暂未列入。3.在名词的命名上,特别是在岩溶形态方面的名词,一般沿用习惯名称。但为了便于应用,对已使用过的名称或民间的俗称,在名词解释中做了说明。名词的命名还注意到与国际通用的命名取得一致。4.对名词的定义一般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这与目前已出版的名词文献资料有所不同。因此,根据第三届岩溶学术会议代表们的意见,确定本书的名称由“定义”改为“释义”。这是一种尝试,主要便于读者对名词有关情况有系统的了解和方便使用。有些名词还加上认识发展过程及不同的观点。正式出版时更名为《岩溶学词典》。5.名词的顺序按一般性名词、岩溶类型、岩溶形态、岩溶水文地质、岩溶堆积物和岩溶物理地质现象等六大类排列,而没有采用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方法。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成立了拟稿小组,参加人员有(以姓氏笔划为序)王飞燕、刘振中、吴应科、杨明德、莫仲达、袁道先、阎庆桐、戴兴乾等。在初稿的审定过程中,由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全国岩溶学术会议组成了名词定义小组,参加小组的人员有(以姓氏笔划为序)刘振中、杨明德、杨立铮、杨汉奎、宋林华、李金凯、陈振鹏、陈洪吟、袁道先、唐民一、韩行瑞、谢云鹤、廖资生、戴兴乾等。根据第三届全国岩溶学术会议期间及会后许多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由袁道先同志负责对名词草案进行修改,并经任美铐教授审查,产生了本词典。在此期间,对“词典”提出过书面意见的有(以姓氏笔划为序)王飞燕、任美锷、朱学稳、杨汉奎、杨明德、宋林华、李鄂荣、陈洪吟、张英骏、张寿越、邹成杰、俞锦标、唐民一、钱学溥、崔光中、曾昭旋、廖资生、戴兴乾等。为本书插图清绘的有王可大、顾雪荣,最后由袁道先负责定稿。岩溶名词定义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题目,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国内外学术界还有分歧,加上编者水平有限、本词典可能还有不足之处,请读者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使其能逐渐完善。3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1986年12月词目一、一般性名词喀斯特………………………………1混合溶蚀………………………………3岩溶…………………………………1热水溶蚀………………………………4假岩溶………………………………2矿物饱和指数…………………………4岩溶学………………………………2岩溶化…………………………………4岩溶地貌学…………………………2岩溶率…………………………………4洞穴学………………………………2岩溶充填率……………………………5岩溶水文学…………………………2岩溶不均匀性…………………………54岩溶水文地质学……………………2岩溶旋回………………………………5岩溶工程地质学……………………3岩溶景观………………………………6岩溶环境……………………………3岩溶地带性……………………………6岩溶矿床……………………………3岩溶基准面……………………………6岩溶作用……………………………3植物岩溶………………………………6岩溶现象……………………………3外源水…………………………………6溶蚀…………………………………3二、岩溶类型岩溶类型……………………………7热带岩溶………………………………9冰川岩溶……………………………8干旱区岩溶……………………………10寒带岩溶……………………………8高山岩溶………………………………10温带岩溶……………………………8裸露型岩溶……………………………10亚热带岩溶…………………………9覆盖型岩溶……………………………10埋藏型岩溶…………………………11礁坪岩溶……………………………12悬挂岩溶……………………………11深部岩溶……………………………12石膏岩溶……………………………11化石岩溶……………………………12岩盐岩溶……………………………12古岩溶………………………………12盐湖岩溶……………………………12流水岩溶……………………………13红层岩溶……………………………12三、岩溶类型(一)地表形态溶痕…………………………………13峰林…………………………………21溶沟…………………………………13峰丛…………………………………21溶蚀裂隙……………………………13孤峰…………………………………22石牙…………………………………14石丘…………………………………22岩溶石柱……………………………14岩溶平原……………………………23石林…………………………………14岩溶准平原…………………………23落水洞………………………………15岩溶夷平面…………………………23竖井…………………………………15岩溶高原……………………………23漏斗…………………………………15岩溶湖………………………………23岩溶洼地……………………………16断头河………………………………24岩溶盆地……………………………17天生桥………………………………24岩溶槽谷……………………………17穿洞…………………………………24干谷…………………………………18消溢水洞……………………………24岩溶悬谷……………………………18雷公洞………………………………25盲谷…………………………………19(二)地下形态岩溶嶂谷……………………………19溶孔…………………………………26溶帽山………………………………20晶孔…………………………………265岩溶丘陵……………………………20溶穴…………………………………26岩屋…………………………………26脚洞…………………………………26(三)组合形态边槽…………………………………26溶沟田………………………………29流痕…………………………………26岩溶丘陵—洼地……………………30悬吊岩………………………………28峰丛—洼地…………………………30溶洞…………………………………28峰林—平原…………………………30洞穴…………………………………29峰林—谷地…………………………30洞穴网………………………………29孤峰—平原…………………………30迷宫式溶洞…………………………29岩溶断陷盆地………………………30地下廊道……………………………29岩溶断块山地………………………31岩溶倒虹吸管………………………29四、岩溶水文地质岩溶水………………………………31深部缓流带…………………………33岩溶含水层…………………………31谷底循环带…………………………33岩溶地下水面………………………31岩溶泉………………………………34岩溶地下水浸流面…………………32溶潭…………………………………34岩溶水动力单元……………………32岩溶天窗……………………………34岩溶排水基准面……………………32地下河………………………………34扩散流………………………………32伏流…………………………………35管道流………………………………32地下湖………………………………35包气带………………………………33海磨坊………………………………36季节交替带…………………………33岩溶充水矿床………………………36饱水带………………………………33岩溶突水……………………………36五、岩溶堆积物岩溶堆积物…………………………36滴石………………………………36洞穴化学沉积物……………………36钟乳石……………………………37洞穴次生碳酸钙……………………36鹅管………………………………37石笋…………………………………37卷曲石……………………………40石柱…………………………………37螺旋状石笋………………………40流石…………………………………37石盾………………………………41边石…………………………………38晶针………………………………41边石坝………………………………38月奶石……………………………41石幔…………………………………38洞穴崩塌堆积……………………416石旗…………………………………38洞穴生物堆积……………………41钙板…………………………………38石灰华……………………………42石扇…………………………………38泉钙华……………………………43石花…………………………………38瀑水钙华…………………………43云盆…………………………………38盐华………………………………43穴珠…………………………………39白云石粉…………………………43石饼…………………………………39蚀余红土…………………………43石荷叶………………………………39膏溶角砾岩………………………43石珊瑚………………………………39岩溶角砾岩………………………44石葡萄………………………………39六、岩溶物理地质现象土洞…………………………………44岩溶陷落柱………………………44岩溶塌陷……………………………44岩溶气爆…………………………45汉语拼音索引英文名词索引一、一般性名词[喀斯特]karst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选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因此,喀斯特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可有“喀斯特现象”、“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区”等多重含义。世界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最多,其分布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喀斯特一词原来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里亚半岛(Istriapen.)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大利语叫carso,德语叫karst,为石头之意。18世纪初,欧洲人使用了德语karst一词。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依奇(J.Cvijic)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他借用了“喀斯特”这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