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简析.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简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期发展(20世纪30年代---60年代末)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人为代表,侧重批判理论构建与工业文明批判。第二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中期)前期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规范性研究弗里德堡为代表经验性研究第三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以后期哈贝马斯等为代表,实现了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一、法兰克福学派时代背景●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创建于1923年,希特勒上台后曾先后迁往日内瓦、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迁往纽约。●1950年,部分成员返回联邦德国重建研究所,部分成员仍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社会政治理论研究。●霍克海默1930~1958年任研究所所长,并于1932年创办《社会研究杂志》(1932~1941)。参加研究所工作的有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除上述几名代表人物外,较有影响的还有:弗罗姆、本杰明、波洛克、施密特、内格特等人。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发展与社会研究所的成长历程具有密切联系。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创立和形成“批判理论”阶段;★战后至60年代末过渡到“否定的辩证法”阶段;★1969年以后,研究所逐渐解体,批判理论的主旨仍以不同的形式保持在新一代理论家的著述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哈贝马斯。马克斯•霍克海默(M.MaxHorkheimer)是德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于1895年生于斯图加特。早年在慕尼黑、弗莱堡、法兰克福大学研究哲学。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起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后兼任哲学系主任。1930年出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第二任所长,一直到1953年退休。霍克海默在担任法兰克福研究所所长期间,吸收了一批经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进所,旨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并对研究工作进行了重大改革。从此,社会研究所开创了一个新时期,法兰克福学派诞生了。1931年1月,年方36岁的霍克海默正式就任研究所所长,他在就职仪式上作了题为“社会哲学的目前形势和社会研究所的任务”的演说,提出要将哲学与经验性的社会研究结合在一起,旨在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揭示社会经济生活、个人心理发展与文化领域里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对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命运作出解释,表达了与前任截然不同的研究立场和方向。霍克海默就任所长后,停止了创刊20年共出了15卷的“格吕堡文库”的出版,创办了日后蜚声思想界的《社会研究杂志》。1932年6月,霍克海默在《社会研究杂志》创刊号前言中,把“社会哲学”研究具体化,指出社会哲学要综合研究历史和社会现实。霍克海默以对“正统”马克思主义拥护者的不满和批判为起点,倡导建立社会批判理论,从而开创了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可见,不能简单地把法兰克福学派等同于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而法兰克福学派是由霍克海默开创的,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学术派别和理论思潮。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社会所由于其成员大多是犹太血统,被纳粹政权以“敌视国家的倾向”的罪名封闭了研究所,霍克海默不得不将研究所迁往日内瓦,后又迁往巴黎,取名为“国际社会研究学会”,开始了流亡生涯。霍克海默在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批判理论,提出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现代资本主义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批判。他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开创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为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标准的模式。一、社会批判理论的起点二、社会批判理论的早期阐述三、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观点四、社会批判理论的落脚点五、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特色一、社会批判理论的起点1.霍克海默首次正式提出“批判理论”的意识形态,是在《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一文中。研究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必须从这篇论文的剖析入手。2.批判理论和传统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据以再生产自身的专门化劳动过程中,旨在帮助社会再生产过程,而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现行劳动分工的限制之外,使人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旨在推翻这个社会再生产过程。3.“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体现着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这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认识论基础。所以说,批判理论首先是一种立场,其次才是一种特定的理论。二、社会批判理论的早期阐述1.霍克海默早期对“批判理论”的阐述集中体现在《独裁国家》中,他用“批判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分析、批判了“独裁国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分析,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有关原理。2.霍克海默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3.“独裁国家”4.初步论述了“批判理论”的历史观。三、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观点1.社会批判理论已经不再是简略的立场和纲领,而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批判”,它首创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这为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模式。2.这种批判是以对启蒙的批判的形式进行的。《启蒙辩证法》的主题就是论证“启蒙运动的目的总是在于使人们摆脱恐怖,确立其统治权,但是,被完全启蒙了的世界都处在福兮祸之所伏的境况”。3、启蒙精神就这样在使人摆脱愚昧的同时,又由于追求一种能够统治自然的知识形式,因而使自己走向了反面,并产生了两大恶果。4、“文化工业”概念的提出。“文化工业论”,实质上是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代名词。四、社会批判理论的落脚点1、现代哲学家研究人的特殊方式归结到一点就是:一方面承认存在抽象的人;另一方面抽象地研究人。2、要改变现代哲学家这种抽象地研究人的局面,唯一的途径就是把人放到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观察。他强调:“个人只有作为他所归属的整体的一分子才是实在的。他的基本判断,他的性格爱好,他的习惯和世界观,都根源于社会,都根源于他在社会中的命运。”3、他所谓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也承认这种现实的人有个体和社团之分,但这种作为社团的人,在霍克海默那里,决不构成阶级。由此,霍克海默得出的结论自然是:“因此,对资产阶级自我意识的简单描述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关于这个阶级的真理。五、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特色(一)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结合起来,对社会作综合性研究,开创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跨学科研究之先河。(二)从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性、批判性出发,逐步瓦解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只强调理论的批判功能,从而把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归结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三)提出“社会批判理论”时,全面而系统地批判了“传统理论”特别是其方法论的基础—“实证主义”。(四)继承了卢卡奇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并在《启蒙辩证法中将其朝纵深方向推进,甚至追溯到远古神话同启蒙的对立,使对理性主义的批判更具影响力。瓦尔特·本杰明(WalterBenjamin,1892—1940)德国文艺评论家,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出生于柏林一个画商家庭。早年在图宾根农村寄宿学校上学,受到了教育家维内肯反独裁思想的影响。1912年入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后来又在慕尼黑、波恩大学继续学习语言和文学。在学习期间,同哲学界、文学界、左翼政论界的名人广泛接触,得益非浅,并在文艺评论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在社会上很快获得颇高声望。瓦尔特·本杰明★30年代初,加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由于法西斯主义迫害,1935年流亡巴黎,从事文学翻译和评论工作。★德国纳粹占领法国后,1940年他试图避居西班牙,在边境受阻后自杀身亡。本雅明的孤独是喧哗和运动背景下的孤独,这种孤独既令人绝望,又催发希望,本雅明的写作就永远徘徊在绝望和希望之间,大众和神学之间,这种写作在此就获得了某种暖味的伦理态度。暖味正是本雅明的特牲之一,他的身份,他的职业,他的主题,他的著述,他的信仰,他的空间,他的只言片语,都不是确定的,都是难以分类的。真正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他的博学、才华和敏锐的辩证融会,正是这种融会,留给了20世纪一个巨大背景和一个思考空间。极端现代的技术论1、本雅明的思想的整体风格是一种极端现代的技术论2、人性已经达到这样一种自我异化的程度瓦尔特·本雅明把马克思的格言推向一种有趣的极端。他对历史所进行的弥赛亚式的阅读,是他对现世的救赎失掉了信心,卸掉了全部目的论的希望,以一种令人吃惊的勇敢的辨证力量来寻找在历史生活的黑暗之中,在堕落后的痛苦和悲惨中获得拯救的征兆。他的消极对于本杰明来说,天堂的神灵的踪迹就能够在它自己的彻底的对立面中被发现--在无尽的灾难中它是世俗性的,被称之为进步的风暴从天堂吹来。革命哲学1、从商品形式本身中召唤出一种革命的美学。2、本雅明从希伯来神秘哲学的解释中掌握了这种技术,而且在先锋派的实践、蒙太奇、超现实主义、梦境、史诗剧中又发现了它的合理性,也可以在普鲁斯特式的记忆对事物真义的顿悟,波德莱尔的象征式的密切关系、以及本雅明自己着迷于收藏的习惯中得到证明。历史哲学与文化批判本雅明的历史的想象的丰富内涵由于它的灾难论和启示论而有所损害;因为如果人类处于极端危险的历史之中,历史已经降低为异化形象的偶然的闪现,那么他们的解放就几乎不涉及审美化,而是认真而且系统的探讨历史发展的本质。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