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的古典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的文艺理论1、产生与英国革命之后和法国大革命发生之际,特别是法国革命的残酷性,德国人作为旁观者有着自己深刻的思考;2、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为德国古典哲学思潮提供了丰富的营养;3、大陆(法)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为德国古典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对欧洲革命进行反思,寻找他们认可的解决德国问题和欧洲问题的更好途径。德国的思想家站在德国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的角度,继承文艺复兴和启蒙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古希腊以来欧洲两千多年文学艺术理论和创作经验的总结的发展,它包括对文学艺术的本质、创作、构成、鉴赏、批评、社会地位与作用、文学史以及艺术家的论述等极其丰富的内容。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康德的哲学体系纯粹理性批判(知)判断力批判(情)实践理性批判(意)《纯粹理性批判》——实际上就是是一般所谓的哲学或形而上学,专研究人的认识能力问题。《实践理性批判》——实际上就是一般的伦理学,专门研究意志的功能,研究人凭什么最高原则指导道德行为。《判断力批判》——专研究情感的功能,寻求人心在什么条件下才感觉到事物美和完善。凡是不凭概念而被认为必然产生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不涉利害而愉快审美不涉概念而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来自共通感的必然性三种快感:感官快适引起的快感;善的事物引起的快感;欣赏美的事物引起的快感。纯粹美——不涉概念、利害和目的的美。如簇叶纹线、自由素描、花、蜂鸟、贝壳、无标题幻想曲、无歌词的音乐等。依存美——涉及概念、利害和目的的美。如人、马、建筑等。朗吉弩斯: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最早使用“崇高”这一范畴。不过他是从修辞学的角度提出这个范畴:所谓崇高,不论它在何处出现,总是体现于一种措词的高妙之中,而最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之得以高出侪辈并在荣誉之殿中获得永久的地位总是因为有这一点,而且也只是因为有这一点。——朗吉弩斯由此,他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凡是崇高风格的作品,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运用藻饰的词语、高雅的措辞、整个结构的富丽堂皇。博克:在《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中区分了崇高与美两种范畴。认为人的情感分为自我保全与社会交往两种情感。崇高感源于前者,即维持自己生命安全的本能。崇高具有如下特征:体积的巨大、表面的不平和奔放不羁,阴暗朦胧、坚实笨重等。从主体心理看,崇高而伟大的对象引起我们的惊异情绪,并带有某种程度的痛苦或恐怖之感;从对象形式来看,凡是能引起人的恐怖的东西,都是构成崇高对象的因素。“凡能以某种方式适宜引起苦痛或危险观念的事物,即凡是能以某种令人恐怖,涉及可恐怖的对象的,或类似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事物,就是崇高的一个来源。”崇高之所以值得欣赏,原因既不在于它能产生“确实的快乐”,也不在于它所引起的“确实的痛苦”,而在于“确实的痛苦”消解后所引起的如释重负般的“欣喜”或“轻快”。康德把崇高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论述。如果说优美涉及对象的形式的话,那么崇高就涉及对象的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康德的“崇高”理论1、“数学崇高”和“力学崇高”,数学的崇高,即体积和数量的无限大,如埃及的金字塔、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力学的崇高,即力量的无比强大,如爆发的火山和海啸等。2、“数学上的崇高”建立在“自我超越”的基础上;“力学上的崇高”建立在“自我保存”的基础上。数学上的崇高三种“大”的观念:“是大的”,“是一个大的东西”,“是绝对的大”。“是大的”只是在比较中见出,比如可以说5跟3相比“是大的”。“是一个大的东西”就不是一种比较后的结果,而是指一个具体的事物,比如可以说“一座高山”“是一个大的东西”。我们无须同他物作比较,就可以知道一座高山是“一个大的东西”,因为这座高山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崇高”(sublime)是绝对的“大”不管是多么大的事物,哪怕是无限大的事物,尽管我们的想像力根本无法从总体上把握它的“大”,但是只要我们能把它当作一个事物来思考或看待,我们就有能力将“它”统摄为一个整体。显然这种能力不能由想像力提供,只能由理性(reason)来提供。这就表明理性比任何大的东西都更“大”,是一种绝对的(absolutely)“大”。“绝对的大”是一种绝对的尺度或量。无论是从“是大的”还是从“是一个大的东西”的角度来看,这种“绝对的大”都更胜一筹。它既在我们运用数字的知性领会之外,也在我们想像力的直观统摄之外。如果以这种“绝对的大”为衡量单位,那么一切有大小的东西,无论它有多么大,哪怕它是数学上所谓的无限大,都可以被视为是小的。这种“绝对的大”的量或尺度,不能由作为现象的自然来提供,只能由我们内心深处的理性来提供。力学上的崇高在数学上的崇高中,无限大的自然现象使我们的想像力遭受挫折,但却激起一种能够将任何不管多大的东西都视为小的理性能力。在力学的崇高中,无限大的自然现象变成了无限强的自然现象,无限强的自然现象使我们的想象力遭受挫折,但却激起一种能够将任何不管多强的东西都视为弱的的理性能力。康德指出,无限的巨大,无穷的威力超过主体想象力所能把握的限度,即对象否定了主体,因而唤起主体的理性观念。最后理性观念战胜对象,即肯定主体。这样,主体就由对对象的恐惧而产生的痛感(否定的)转化为由肯定主体尊严而产生的快感,这就是崇高。崇高的特点:第一,美的对象有确定有限的形式,崇高的对象则无形式无限制;第二,美的快感是直接的单纯的快感,崇高的快感则是由痛感转化来的快感;第三,美离不开客体的形式,而崇高则只能在主体的心灵中找到。艺术活动的本质是人的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创造,艺术作品是人的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创造的结果。自然活动没有理性的意图,而艺术活动是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的自由创造艺术需要技巧训练艺术是自由的,而手工艺是雇佣的自由的;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只是为了愉快。艺术机械艺术审美艺术快适艺术(如筵席中愉快的交谈)美的艺术第一,美的艺术既有目的又无目的第二,美的艺术不是自然,象似自然形象大于思想审美观念是文学艺术家从审美要求出发,运用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但没有任何一特定思想能够完全和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切合。这一形象是“说不尽的”,又是“说不准的”,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因为如此,它能引动欣赏者理解力和想象力的自由和谐,这种和谐就产生审美愉快。符合审美观念的艺术形象想像力理解力鉴赏力理性力天才只涉及艺术,不涉及科学。“天才就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则。”“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性。”第一,独创性第二,典范性第三,鉴赏力A、第一次把美从认识、道德混在一起的状态中剥离出来,使人对美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B、提出文学艺术不能与认识、道德相分离,又不应成为单纯的认识和道德教育的工具。C、把崇高与美并列为美的两大范畴。D、审美观念论是第一次对艺术形象进行系统分析。A、直接肇源了浪漫主义B、现代派的理论源头C、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源头席勒(1759-1805),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审美教育书简》主要思想社会的改革要从人性的改造做起,如果象法国革命那样,不先改造人性而依赖暴力,并不能实现人类的自由理想。现代人性的问题在于感性要求与理性要求的分裂和对立,改造这种对立的唯一途径是对人进行审美教育,使其成为道德的人。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实现政治自由。而文学艺术正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因此是改造人性进而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感性冲动(感觉、现状)形式冲动(理性、人格)人成为社会机械的“小片断”(异化)文学艺术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人道德的人诗的意义:“诗的精神是不朽的,它决不会从人性中消失”;“诗的概念不过是意味着给予人性最完满的表现而已。”现代和古代的人性不同,因而诗的类型不同。古代人性和谐,对应的是素朴的诗;现代人性分裂,对应的是感伤的诗。诗人或则自然,或则寻求自然,在前一种情况下,他是一个素朴的诗人,在后一种情况下,他是一个感伤的诗人。——席勒人失去了内心思想追求和外在生活和谐的自然状态,因此,诗人在显现自己头脑中的理想自然时,就不能不充满一种感伤的情怀,这就形成了近代感伤的诗。二者的区别:1、素朴的诗再现现实,感伤的诗描绘理想;2、素朴的诗做冷静客观的描写,感伤的诗充满主观情感;3、素朴的诗是愉快的、纯洁和平静的,感伤的诗是严肃紧张的。感伤诗讽刺诗哀婉诗惩罚的讽刺(崇高的灵魂)——悲剧嬉戏的讽刺(优美的心灵)——喜剧狭义的哀婉诗牧歌把心中理想当作现实来描绘,怀着惋惜的感情歌唱逝去的自然在批判现实中寄托诗人的理想黑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品:《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美学》一、世界的本源是绝对精神,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绝对理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机械性阶段物理性阶段有机阶段地质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动物有机体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哲学宗教艺术第一,美或艺术是理念、概念与客观实在的统一第二,美或艺术美的本质是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感性的东西心灵化,心灵的东西感性化,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性显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表明: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个别与普遍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的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形象的鲜明性和感官性。艺术作品是借颜色、形状、声音等感性因素的个别定性显现为外在对象,正是在这一点上,使哲学同其它科学同艺术有了根本的区别。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从而使理念成为观照和感觉的对象。美的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灵自由的需要”而产生的,正是人的“自由理性”才是艺术以及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具体而言:艺术是绝对理念发展到人的心灵阶段,通过精神实践,复现自己、观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形式,艺术创造的动因就在这里。艺术美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艺术家天才大小的主要标志。想象是创造性的,它具有意象性,是认识力、感觉力和实践力的有机结合,又是意识与无意识、理智与直觉、理性与感性的辨证统一的心理过程。“符合理念本质而显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这种理念就是理想”(黑格尔),即“具体的理念显现于适合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真正的艺术作品”(朱光潜)。艺术理想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体。人的形象才是唯一符合心灵的感性形象,性格则是艺术理想表现的中心。(1)整体性、丰富性——自成整体的显出特征的个性(2)明确性——明确的性格特征(3)坚定性——代表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合在一起主要特征:外在物质表现形式压倒精神内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仅是一种象征的关系,是用某种符号、某种事物来象征一种朦胧的认认识或意蕴。象征型艺术是运用自然事物的形式来把绝对理念变成可以观照的最早艺术。如埃及、波斯、印度等东方民族的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不自觉象征——崇高象征——竭力追求象征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吉萨金字塔表现形式与精神内容和谐一致。理念与明确的自觉的个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其典范是古希腊艺术。基本特征:精神内容压倒物质表现形式,表现自我的主观性与冲突。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它虽然也借外在的感性形式来表现,但形式是无足轻重的、偶然的、随心所欲的。典型的是中世纪和近代欧洲的基督教艺术。因此,浪漫型艺术就到了它发展的终点,外在方面与内在方面一般都变成偶然的,而这两方面又是彼此割裂的。由于这种情况,艺术就否定了自己,就显示出艺术有必要找比艺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