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活动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活动单备课人宗卫巍一、学习目标1、归纳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2、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3、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二、课时安排:预习1课时活动2课时自主研习1、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载,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家。孟子继承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针对当时“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的社会现实,在政治上提出了完整的“仁政”思想,主张行王道,制民产,省刑薄赋,申孝悌之义,并提出“民贵君轻”和“与民同乐”的思想,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最大的儒学大师,后世将他与孔子并称,元代封他为“亚圣”。《孟子》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其文学特色突出表现在: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辩论,逻辑严谨。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名句集锦:①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②民为贵,,君为轻。2、时代背景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崩乐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和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人口问题在权力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量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到大梁。基于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心忡忡。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翻译全文。4、巩固字音王好()战弃甲曳()兵而走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养生丧()死无憾鸡豚()狗彘()之畜()然而不王()者涂有饿莩()5、熟读课文第一课时活动一:自学释疑1、通假字汇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无.失其时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古今异义(1)河内凶古义:。今义:指人和动物暴躁,心肠狠。(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3)或百步而后止古义:。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者。(4)是亦走也古义:。今义:行走。3、词类活用情况(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2)然而不王者王:(3)树之以桑树:(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5)填然鼓之鼓:(6)谨痒序之教教:(7)王无罪岁罪:4、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斧斤以时进山林(3)申之以孝悌之义(4)未之有也(5)非我也,岁也(6)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7)直不百步耳(直……耳)(8)是亦走也(是……也)(9)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活动二:小组互助,合作探究(重点语句的翻译)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8、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课堂检测:一词多义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数罟不入洿池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系向牛头充炭直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发百发百中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主人忘归客不发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兵非我也,兵也穷兵黩武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草木皆兵胜驴不胜怒,蹄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质疑反思:写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第2课时活动一:自学释疑(用原文的话回答)1、这篇课文记叙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2、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很尽心了,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3、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呢?活动二:小组合作,合作探究1、孟子是怎样具体的阐述自己的“仁政”思想的?它包括哪几个方面?2、孟子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表现出高超的论述技巧。他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请举例分析。3、理清文章脉络课堂检测: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树之以桑B.以五十步笑百步C.请以战喻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3、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⑤/③/④/②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⑤/③④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单一、一词多义时①不违农时、勿夺其时、斧斤以时入山林()②无失其时()王①王如知此、王无罪岁()②然而不王者()食①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数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②数罟不入洿池()则①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以①请以战喻()②树之以桑()③申之以孝悌之义()④以五十步笑百步()⑤斧斤以时入山林()二、通假字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词类活用①填然鼓之()②树之以桑()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④谨庠序之教()⑤然而不王者()四、文言句式①非我也,岁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树之以桑()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五、选择题1.没有词类活用或者通假现象的一句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和“王好战,请以战喻”中“请”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将战,曹刿请见B.臣请为王言乐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D.请君听我弹一曲3.下列译句错误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译:只是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B.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有的人跑一百步之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五十步之后停下来。C.是亦走也译:这同样是逃跑啊。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译:这怎么能对刺伤人之后又致人于死地感到奇怪呢?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C.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拓展阅读】关于孟子的故事和《孟子》中的成语1、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2、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孟子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3、一暴十寒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4、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6、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7、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