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国民革命的发展随着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直奉军阀结成(),为了(),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对象是()、()和()三个军阀,北伐军在()战场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在()战场歼灭孙传芳的主力,1927年国民政府从()迁到()。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上海工人举行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帝国主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中国革命,人民进行了反帝斗争,收回()和()的英租界。北伐战争不到一年从()发展到(),取得了基本的胜利。随着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在(江西)战场歼灭孙传芳的主力,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帝国主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公开干涉)中国革命,人民进行了反帝斗争,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北伐战争不到一年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典型例题•【例题1】综合理解北伐胜利的含义。•【解析】国民政府的北伐取得了胜利,其胜利的含义是:(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3)实现了革命重心的转移。•(4)扩大了革命区域。•(5)有力配合和支持了工农运动。•总之,北伐是国民大革命的主要形式,体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望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思想。【例题2】五四前后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斗争的不同特点分析。•【解析】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以五四运动为界,可分为两个不同时期,五四运动前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五四运动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这两个时期的斗争带有明显的不同特点。•(1)从斗争的阶级力量看,五四运动以前的革命斗争力量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五四运动后变为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前期的群众基础薄弱,很少得到群众的支持,后期的斗争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2)从斗争的目标上看,五四运动前的斗争,主要是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追求民主共和制度的形式,并没有把推翻军阀统治作为斗争目标,尤其没有把反军阀统治与反帝斗争结合起来。后期斗争则明显地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北洋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尤其是大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封建和反帝明显结合起来。•(3)从斗争的结果来看,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由于没有建立起革命武装,依靠军阀打军阀,失败是必然的;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创建了国民革命军,建立了革命武装,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例题3】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的领导作用?•【解析】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领导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1)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2)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3)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我党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4)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部制度。在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