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袖结构设计(一)——基本理论本章内容(Contents)衣袖结构种类衣袖结构设计要素袖山结构设计123第一节衣袖结构种类一、基本结构二、变化结构一、基本结构按照袖山与衣身的相互关系进行分类:1.装袖类2.连袖类1、装袖类按照袖山形状分为平袖和圆袖。1)平袖:组装后袖山部分比较平顺,缝缩量很小,如宽松的一片袖和衬衫袖;2)圆袖:组装后袖山部分比较圆润,缝缩量较大,如合体的一片袖和两片西服袖。2、连袖类连袖分为连身袖和分割袖两类。1)连身袖:将袖子与衣身组合连成一体形成的袖型;2)分割袖:在连身袖的基础上将袖身重新分割后形成的袖型,可分为插肩袖、半插肩袖、落肩袖及覆肩袖。二、变化结构在基本结构上运用抽褶、垂褶、波浪等造型,即形成变化结构。1、抽褶袖在袖山、袖口部位单独或同时抽缩,形成皱褶的袖类。2、垂褶袖在袖山部位折叠,袖中线处拉展,形成自然的垂褶袖类。3、波浪袖在袖口部位拉展,扩张形成飘逸的波浪状袖类。4、褶裥袖在袖山、袖身中作褶裥,形成有立体感的褶裥袖。5、收省袖在袖山上作省道,使部分袖山套入肩部形成的袖类。第二节衣袖结构设计要素一、日本文化式袖原型制图二、实用袖结构设计要素一、袖原型的制图二、实用袖结构设计要素(一)基本袖与实用袖袖山高的比较(二)装袖位置变化(三)装袖角度变化(四)袖山高的确定(五)袖口前偏量第三节袖山结构设计一、袖窿部位结构二、袖山部位结构一、袖窿部位结构袖窿是衣身上为装配袖山而设计的部位,其风格不同,结构亦不同。一般人体腋窝围是0.41B*,考虑到人体运动及舒适需要,袖窿周长一般为AH=0.5B±a。a为常量,随风格不同而变化,常取2cm左右。(一)宽松风格结构(二)较宽松风格结构(三)较贴体风格结构(四)贴体风格结构二、袖山部位结构袖山部位结构要与袖窿部位结构相匹配,故其结构风格亦为四种。将袖山折叠后上、下袖山之间形成的图形,称之为袖眼,有下列四种:宽松型、较宽松型、较贴体型和贴体型。(一)宽松型袖眼(二)较宽松型袖眼(三)较贴体型袖眼(四)贴体型袖眼第四节袖山与袖窿的配伍一、袖山弧线的画法二、缝缩量的计算三、缝缩量的分配四、袖山与袖窿对位点一、袖山弧线的画法二、缝缩量的计算通常把袖山围度大于袖窿围度的量称为袖子的“缝缩量”(吃势)。在缝合时,将袖山多余的部分作吃势(缝缩)处理,从而始袖山向上凸起使袖子的造型更加丰满美观,以此来体现人体肩部的造型。缝缩量的计算可按照两种方法进行近似计算。三、缝缩量的分配缝缩量的分配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数值的分配需要与衣袖的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衣袖,其缝缩量的分配方法是不同的,而且缝缩量的大小、部位也是不相同的。(一)宽松型衣袖(缝缩量0-1cm)(二)较宽松型衣袖(缝缩量1-2cm)(三)较贴体型衣袖(缝缩量2-2.5cm)(四)贴体型衣袖(缝缩量2.5-3cm)四、袖山与袖窿对位点位置及修正为保证袖山在缝缩一定量后能和袖窿很好地达到形状的吻合,有必要在袖山与袖窿对应的重要部位上设置相关的对应点,即对位点。(一)对位点的位置1)对位点总数为4-5对;2)位置为:袖山前袖缝与袖窿对应点;袖山前袖标点与袖窿前弧点;袖山对肩点与袖窿肩缝;袖山后袖缝与袖窿后弧点;袖山最低点与袖窿最低点。Tobe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