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体系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Page1of14河南省新郑一中《必修1》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运动、空间和时间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参考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称为参照系。2、时间和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通常用t表示,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通常用t表示。第2节质点和位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及运动都是相当复杂的,研究问题时要暂时撇开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这是一种抽象过程。通过抽象,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忽略它的形状和体积,但它占有位置,且具有质量。一个物体能否被视为质点,并不是由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大小决定的,而要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占主要因素来确定。(1)运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跟它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2)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3、路程:是质点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4、位移和路程的区别:(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而路程则是表示质点通过的实际轨迹长度的物理量。(2)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当选定一个正方向后,位移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但不过此时的负号仅仅表示位移跟选定的方向相反,并不表示数量的大小关系。而路程是标量,其运算法则是代数加减。(3)位移与质点的运动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路程不仅与质点的初、末位置有关,还与路径有关,从甲地到乙地,位移是唯一确定的,而路径却不是唯一的,路径不同路程可能不同。第3节速度和加速度1、标量:用大小就能描述的物理量。2、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3、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为:tsv,速度是矢量。(1)平均速度: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tsv。(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该时刻或该位置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大小叫速率。(3)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4、加速度意义: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tvvat0。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为2/tm。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改变量)(0vvt的方向。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在加速直线运动中,00vvt,a与0v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00vvt,a与0v方向相反。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比值tvvt0为恒量,即大小、方向不变,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归纳总结Page2of14运动,可直接用公式tvvt0求加速度。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中,tvvt0不是恒量,即加速度是变化的,利用公式tvvt0求得的加速度是时间t内的平均加速度。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加速度tgtvvat0,即加速度等于v—t图中直线的斜率,斜率的大小能反映加速度的大小。6、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三者的区别:(1)速度等于位移(位置的变化)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改变量)(0vvt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了多少,是描述速度变化的物理量;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跟所用时间的比值tvvt/)(0,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3)物体的速度大(某一时刻),其速度的改变量(一段时间内)不一定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等都是错误的。7、位移—时间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①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②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物体发生的位移s和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即:vts为定值,由此可得到位移公式:s=v·t.(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在如图;图象的物理意义在于反映了运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可以清楚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情况,便于从总体上认识过程的特点。说明:定义中的“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意味着“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实际中是不存在的,但只要我们所要求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就可认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位移图象的应用:(1)根据图象的特征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图线为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平行于t轴,表示质点静止;图线为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注意图线并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2)图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运动的速度:v=k=tgθ,k0,则v0,表示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k0,表示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3)从图象直接求出任意时刻物体相对坐标原点(参考点)的位移及某段位移所需的时间。(4)图线在纵轴上截距表示计时起点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从参考点出发的时间。(5)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的时刻及位置。9、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矢量,而平均速率是标量,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相同。其余的情况下二者的数值一般不等。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高中物理知识体系Page3of14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attvvt0(2)位移公式:2021attvs(3)平均速度公式:20tvvv(4)速度位移关系式:asvvt2202(5)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attvvt0和位移公式2021attvS,两式联立消去t即可得到速度位移关系式.在有些问题中,没有给出或者不涉及时间t,应用速度位移关系式解题比较方便。(6)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vt2/。证明:由attvvt0可知,经2t后的瞬时速度为:atvtavvt212002/而0vvattvvvvvvvttt2)(210002/既:202/1tvvvv(7)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的关系为:2220tvvv中点证明:根据asvvt2202则(1)22202savv中点(2)2222savvt中点两式相等有:22202中点中点vvvvt则有:2220tvvv中点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的两个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两个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21aTSSSSSSNN证明:设物体以初速度v0、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自计时起时间T内的位移20121aTTvs,前2T时间内位移2s为2020222)2(212aTTvTaTvs,故第二个T内的位移SⅡ为:2012IIaT23Tvsss连续相等的相同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220202123aTaTTvTTvsssIII。即2aTs(2)、对于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如下特殊规律: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nvvvvn::3:2:1:::321②1T内,2T内,3T内,……位移比为2321::9:4:1:::nSSSSn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12(::5:3:1::::nSSSSnIIIIII证明: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归纳总结Page4of1422222223322222212)12(21)1(21252122123212121aTnaTTaTnaTTvsaTaTaTaTTvsaTaTaTaTTvsaTsnn故)12(::5:3:1::::321nSSSSn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1:23:12:1::::321nnttttn证明:由221ats,有:asasastast212222,221asasast22322323asnnasnanstn21)1(22故:1:23:12:1::::321nnttttn第四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与重心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任一个力都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或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力的图示:用一有方向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的方法:在图中必须明确力的大小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少牛顿的力)、方向、大小、作用点。在画力的图示时,同学们常常由于粗心漏了选标度或标刻度而使力的图示不规范。在学习物理时,一开始就要养成考虑问题细心周到,处理问题谨慎等良好习惯。3、力的分类(力学中)阻力等压力、支持力、动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分有:、弹力、摩擦力按力的性质分有:重力说明:(1)不同性质的力,其效果可能相同。如重力和弹力,都可为动力,也可为阻力。(2)同一个力按性质命名只有一个名称,按效果命名则可有不同的名称。如马拉车的力按性质命名只能叫弹力,按效果命名则可叫拉力,也可叫动力。(3)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物体的重力在上升时为阻力,在物体下降时为动力。(4)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后在受力分析时,只分析根据性质来命名的力,而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4、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竖直方向就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不要将竖直方向说成指向地心的方向,也不能不加条件地说成是垂直方向;(2)重力的大小:G=mg(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通常为9.8N/kg);(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力作用在物体的各个部分,从效果上看,跟作用在某一点是等效的,这个点相当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第2节形变与弹力1、形变:物体发生的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称为形变。2、弹性限度:当弹性体形变达到某一值时,即使撤去,物体也不能恢复原高中物理知识体系Page5of14状,这个值叫弹性限度。3、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弹力。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弹力的大小与弹性体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kxF,比例系数k叫做弹性体的劲度系数,简称劲度。k的单位是mN/4、摩擦分成:静摩擦、滑动摩擦(1)滑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特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公式:Nf其中: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度有关。①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接触面间有弹力、两物体有相对运动。四者缺一不可。②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③大小:f=μFN.④动摩擦因素μ:与表面两个物体接触面的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2)静摩擦力:当两个彼此接触、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滑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