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践的特点2、怎样理解实践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背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真理的定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观认识客观事物正确反映(相符合)错误反映(不相符)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判断1、有用即真理2、多数人的意见是真理3、强权即真理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真理不止一个有人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理不只一个,你怎么看?站在同一个角度,同一个立场,真理只有一个。甲:下雨好极啦!乙:下雨糟透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讨论:世界上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这说明了什么?合作探究: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BacCAb三角形内角和180º条件:平面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相同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列宁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要使主观符合当地的客观——主客观具体的统一以下两个观点哪个是真理,哪个是谬误?1、牛顿第二定律F=ma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下雨有利于农业生产4、计划生育利国利民5、两条平行的直线没有交点有适用条件和范围有时间、历史限制有具体国情限制以下命题是普遍的永恒的真理吗?有时间、地点限制有适用条件和范围二、真理的属性1、客观性3、具体性2、条件性(相对性)(绝对性)3、真理和谬误的关系:(1)区别: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者相伴而行,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A.人们难以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12福建卷)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应得出的结论是①、真理与错误既对立又统一,错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②、对每一个认识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④、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课前回顾:1、真理的含义及特点2、真理和谬误的关系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航空飞机发生空难,机上7人全部丧生。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航空飞机发生空难,机上7人全部丧生。此次失事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它并未影响其他国家的航天飞行计划。在美国航天飞行出事一天后,俄罗斯成功发射了“进步M—47”货运飞船,并于2月4日同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哥伦比亚号失事后,应该怎么看待航天技术呢?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主体看:人们的认识受客观…和主观…的限制从客体看:客观事物复杂变化,展现本质需要过程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从地球上望去,火星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人类对这个红色星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思……我国三国时期、欧洲的17—19世纪……直至今日,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并且得到了一系列的成果。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了“火星快车”探测器。美国宇航局助理局长说,2003年是有史以来人类对另外一颗行星发起的最密集探测行动的一年。认识主体(人类)认识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无限发展认识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3、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4·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①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完善和发展真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易错易混点:1.真理与谬误相互包含2.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过程。3、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4、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5、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6、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2.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千虑一得3、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型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A.认识无限性、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B.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惟一的C.由于观念、能力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D.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A5、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答题范围题型答案: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原理联系材料16.“法”字当选2014年度汉字。“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制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答案】①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人类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借鉴作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的依法治国必须根据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依法治国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而不能囿于既有认识。“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哈罗德·罗森堡《荒漠之死》每个时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身上打上了标志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对于新一代,似乎许多人都乐于来褒贬一番,或是忧心忡忡,或是赞扬嘉许。不同时代人们给予的定语都不同,我们可以记起的词语有过去的“迷茫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但不论怎么说,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只是历史赋予每个时代的使命都不同。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对于新一代,不同时代人们给予的定语都不同”的合理性。【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不同时代人们对“新一代”的不同认识源自于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人们的具体实践水平不同,认识也就不同;③不同时代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存在差异,对同一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④“新一代”们的具体表现也各有不同,这也影响了人们对他们的认识和评价。4、(2015•全国I)《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4分)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分)记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3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的定义基本属性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有条件的具体的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人不怕犯错误要正确对待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实践是动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