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作者:谢兰璋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北,武汉,430050刊名:武汉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年,卷(期):2006,19(12)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5条)1.陈宪.韦金鸾.应诚敏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20022.孙丽云.王立群国际贸易20033.张洪恩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期刊论文]-经济问题2006(05)4.雷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2006(01)5.张盛伟浅论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2005(11)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宋岩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研究2006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质性地消除了各成员国之间用于所有贸易上的关税和其他限制措施,因此关税同盟的成立即使没有实现各个成员国福利效应的最大化,也提高了整个关税同盟区的福利水平。以往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理论的研究都是以规模收益不变为前提的,即假设不存在规模经济。而事实是:关税同盟的建立使得所有的成员国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市场,它将带来更高效、更具有竞争力的经济环境,这充分体现在规模经济的出现。本论文正是基于现代经济具有规模经济性的特点,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了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理论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本论文的选题角度和研究目标;接着从规模经济的视角,本论文按照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思路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章引入两国贸易模型,探讨了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研究的理论依据,着重从关税同盟的多重福利效应以及关税同盟福利效应本身所具有的互利性和冲突性、福利效应分布点的确认以及分布点确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通过引入线形贸易模型和三国贸易模型进行了理论依据的深化:第三章主要给出了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的研究方法,以纳什均衡分析和子博弈完美均衡分析为基础,探索性的应用微积分、立体几何和一般均衡分析的知识确立了关税同盟福利效应分析的研究方法;第四章归纳总结了利用上述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推导出规模经济视角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的几个重要推论,(1)关税同盟区的贸易均衡呈现多重结果,(2)两国模型下关税同盟福利效应呈现两个互利区和一个冲突区,(3)三国模型或多国模型下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呈现多种可能性的分布;第五章对欧盟内英国和法国的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并证明了两国模型理论依据的正确性及两国模型下关税同盟区的贸易均衡呈现多重结果和关税同盟福利效应呈现两个互利区和一个冲突区这两个推论的有效性,同时还利用研究结果对中国东盟关税同盟区的福利效应进行了预测性分析。本论文得出了两个创新性研究结论:其一,在具有规模经济的自由贸易环境中,关税同盟区内部成员国在福利效应区域方面同时存在着冲突区和互利区,参与关税同盟贸易的成员国之间既有内在的冲突,也能共同获利,内在冲突和共同获利的共存性遵循一个系统的模式,因此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并非总是能够提高参与贸易成员国的福利效应;其二,使用博弈论和微积分等量化研究方法对关税同盟福利效应的分析表明:目前,关税同盟区等区域性贸易组织的大量涌现是多边贸易合作加深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且随着多边贸易合作程度的加深,关税同盟区的数量和规模都将会上升。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还弥补了大多数关税同盟理论都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同盟分析仍停留在过去60年代进口替代时期的不足,相信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认识未来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以及制定和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体战略和政策等都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期刊论文朱华友.赵琪.丁四保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区域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地理研究2003,12(3)在世界贸易格局的形成中,贸易区域化现象引人注目.文章运用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对这种现象予以新的解释,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一些地理位置邻近、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为获取有利的贸易区位,通过产业分工、对内合作和对外竞争形成区域贸易集团,并由此产生区域外部规模经济.作者认为,为获得有利的贸易区位和区域外部规模经济,中国一方面要加强与国际贸易区域组织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次区域及国内地区间的合作.3.学位论文李大升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2003该论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规模经济理论的来源形成和发展,其中具有创新的部分是乔梁博士提出的实现规模经济的若干个支撑条件.第二章则历史地介绍了传统贸易理论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变到新贸易理论的.这里面,最为关键的突破就是在模型中引入了规模经济,为此,在该章的第三节系统地介绍了新贸易模型的萌芽——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正是受到这个模型的启发,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家才建立了各自的贸易模型,造成了新贸易理论的繁荣局面.在该章的后面几节,则扼要介绍了若干个贸易模型及其涵义.第三章是基于前两章的实证分析.在第一节,作者就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演变的脉络进行了一番梳理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第二节中,作者对中国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出口变化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实证分析,以试图印证规模经济也是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源泉,这个新贸易理论核心命题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是否发挥作用.结论是,至少部分地发挥了作用.既然发挥了作用,那么到底它发挥了多大作用呢?该章第三节就是借用专家模型,就规模经济对部门内贸易产生的贡献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第四章综合前面各章的内容,首先就中国企业规模经济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考察了规模经济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些关系.在最后一节则初步探讨了如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这个课题.4.期刊论文柯雷.赵曙东10+1自由贸易区在规模经济下的贸易模式研究-亚太经济2003,(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现雏形.本文着重论述了在10+1自由贸易区内,即使具有相似的产业结构的国家之间存在着竞争,由于在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内分工的存在,各国在相似的产业内依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进行贸易依然可以获益.5.学位论文辛竹贸易成本与贸易模式——基于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2006在考虑贸易成本(例如运输成本或者其他成本)、非完全竞争市场、规模报酬递增等条件时,贸易模式就可能无法从通常的比较优势中得到很好的解释。本文以对考虑贸易成本的贸易模型分析为主,以上其他因素作为分析的辅助。而贸易成本,以运输成本为主。因为理论分析工具等因素的限制,在以李嘉图模型为代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贸易成本等问题一直被忽略。而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经济理论以及相关分析工具的发展,贸易成本、规模经济等因素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本文旨在介绍和分析已有的主要关于贸易成本对贸易条件等因变量乃至贸易模式的影响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相关方面的比较分析,建立一定程度上的一般化模型,尽可能清晰地体现贸易成本在贸易模式的决定中中应有的地位。本文的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由第一章即为第一部分,叙述研究背景、文献等相关问题,为之后的模型的展开打好基础。第二章,主要通是对附加了贸易成本的李嘉图模型的分析研究,并从量的分析延伸到较为简单的福利分析。第三章,从两国模型延伸到一般的多国模型,并通过一个线性国家分布的模型来体现地理位置作为运输成本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贸易模式的影响。第四章将在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引入一个更具一般性的较简单的体现具体的、非完全竞争经济、规模经济和贸易成本关系的模型,来说明其余被传统贸易理论所忽略的因素贸易成本之间的关系。6.学位论文尹超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原因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2007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电影不仅仅是一国文化的象征,其产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全球电影贸易,美国影片占据了国际支配地位,产量居全球总产量的6.7%,而放映时间却占据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祖先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改革开放,整个社会展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社会面貌,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如何利用电影这一个带有商业和文化色彩的产品,不仅仅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撰写本篇论文的初衷。本文以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的原因分析作为主题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国内外关于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对本文研究所要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美国电影贸易量以及贸易构成进行了考察。通过对美国电影产业出口收入、美国电影录像带在国外租赁收入和国外电影录像带在美国的租赁收入以及美国电影在其它国家票房收入的比较,考察美国电影贸易量,指出美国电影贸易的国际主导地位。同时还对美国电影贸易构成进行了考察,分析了美国在国外市场上影片的种类。第三章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美国电影贸易国际主导地位的原因。除了地理条件以及英语国家等先天优势以外,本文从规模经济、市场规模、文化折扣、产业环境以及政府扶持等角度分析了美国电影产业后天的比较优势。同时对美法电影贸易进行了案例研究。第四章针对如何促进我国电影贸易以及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建议,认为应该借鉴美国电影的经验,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形成自身地规模经济,同时政府给予扶持等建议。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从如何增加票房收入以及后电影市场开放角度进行分析;形成自身的规模经济从加强电影生产基地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立大型影视集团的角度进行分析;加强政府扶持,则主要从提供信用担保和贸易保护的角度进行分析。7.期刊论文杨成月.YangXianyue贸易及经济地理中的规模经济、差异产品与运输成本——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的学术贡献-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30(2)通过将规模经济、差异产品与运输成本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克鲁格曼使我们开始并加深对贸易决定因素和区位经济活动的认识,其将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这两个曾经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学分支融合的开创性研究成为新贸易理论发展的先导.克氏理论认为,即使缺乏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会产生贸易;而将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的新要素与传统的要素禀赋结合到一起研究,导致了用实验来预测跨国间贸易方式约差异.8.学位论文李力公司内贸易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公司内贸易的启示2002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公司内贸易的定义及其类型.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公司内贸易的现状和结构特征.第三章指出传统理论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存在重大的缺陷如:完全竞争、技术因素、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假设.进而介绍了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从其核心渊源和决定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分析了跨国公司内部化行为的有效性.对于中国跨国经营企业成长来说,是通过内部化谋求内部经济还是通过外部化谋求外部经济,主要取决于生产方式效率的高低,而技术条件又决定着生产方式.因此,内部化的本质实际上是技术的规模经济问题.第五章通过分析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并根据公司内贸易和其的相似性,探求公司内贸易的现状.并根据以上的分析找出中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对策.对于大型企业可以采用抢先战略和进攻战略,对于中小企业可以选择进入外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体系.9.期刊论文温太璞关于规模经济、跨国兼并与贸易模式的理论考证-经济师2002,(4)大公司跨国兼并浪潮的此起彼伏导致了国际垄断程度的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而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各国政府的法律和政策似乎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文章分析了国际垄断程度提高的经济学基础以及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化生产经营的经济学基础.10.学位论文翁华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研究1996该文主要采用建立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三位数分类基础上的贸易重叠指数的研究方法,对1985-1993年中国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并对不同统计方法对产业内贸易结盯的影响,测试方法中各个测试指标对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