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部知识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8年6月初中一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部知识要点1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扬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随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1、大运河的开通(随场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抗州)。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果邗沟、江南河。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科举制(隋炀帝)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2018年6月初中一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部知识要点2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场帝的残暴统治。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土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殷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设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魏时期)(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用贤相姚崇和宋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②政治方面,整顿史治,裁剪冗员。(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2018年6月初中一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部知识要点3第3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商业区和居民区坊)。唐三彩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两族的友好关系。三、开放的社会风气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①李白的诗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和欧阻询(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铭》)。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2018年6月初中一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部知识要点4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与日本的交往(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传回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游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责文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因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勢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丛此由盛转弱。安史2018年6月初中一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部知识要点5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潘镇割据的局面。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潘镇割据,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个必然趋势。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末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抱加身”)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车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成胁。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影响:A、扭转了五代土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阵,人民负担加重。2018年6月初中一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部知识要点6第7课辽、西夏与北末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政权民族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北宋汉族赵匡胤东京(开封)960年1127年(被金灭)南宋汉族赵构临安(抗州)127年1276年(被元灭)辽契丹哪律阿保机上京临流府916年1125年(被金灭)西夏党项元吴兴庆(银川)1038年1227年(被蒙古灭)金女真完颜阿骨打会宁1115年1234年(被蒙古灭)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二、重要事件1、宋与辽——澶渊之盟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宏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测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2、宋与夏和战元吴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3、金和南宋的对峙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来。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渐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影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2018年6月初中一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部知识要点7地。宋高宗和秦检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4、经济中心南移的启示:①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②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③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④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二、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的发展(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富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来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2018年6月初中一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全部知识要点82、手工业的兴盛(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注意和唐朝的比较)(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第一组:市镇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2)表现: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第二组: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2)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三组:纸币出现(1)原因: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2)时期、地点、名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交子”(3)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南宋货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蒙古的统一: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2.元朝的建立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