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探析陈勇强1姚文2(1井冈山大学商学院,江西吉安343009;2西南大学商贸系,重庆荣昌402460)摘要:国外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互动发展模式,主要有以“威斯康星”为代表的教师与顾问式高校主导模式;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三结合模式和以“相互作用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大学与地方经济共生模式。我国高校在与地方经济的互动过程中借鉴国外经验的运行模式并结合其自身特点形成了自己的互动模式,主要表现为三位一体模式,协同式学习模式和职教合作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适合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高校,将对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互动发展模式;三位一体模式;协同式学习模式;职教合作模式目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职能进一步强化,地方高校把推动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作为自身发展和转型的第一价值尺度来确定,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两者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深化。然而,在互动的过程中由于地域的不平衡性、高等院校性质的差异性和互动主体的利益分配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内容和互动的形式方面依然停滞不前没有取得更大的突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各地方高校对于自身定位不清晰和对互动模式的选择存在很大的误区。因此在现阶段基础上非常有必要选取一个互动模式以适应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这应该成为一个函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借鉴国外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模式的主要内容、特点和适应条件进行概括和总结,以使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达到“互补”和“双赢”。一、国外高校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模式高校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各自的封闭、各自独立到双方的相互需要、相互依赖和互动关系的演进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16世纪开始,西方国家的地方高校逐步与社会进行融合。进入19世纪,以英国为典型代表的地方高校进一步拓展大学职能,改变办学、科研模式,让大学成为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身的综合体。1914年,美国各州普遍形成了著名的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威斯康星”思想,使孕育已久的高等学校第三职能——社会服务终于明朗化了。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各国政府对高校高校经济社会服务工作给予了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制度以及相互作用大学模式等逐渐形成、发展并进入成熟阶段,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内容和方式进一步得到增强。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课题名称《江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09YB075)。作者简介:陈勇强(1977—),男,汉族,江西永丰人,井冈山大学讲师,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与高等教育发展。(一)以“威斯康星”为代表的教师与顾问式高校主导模式1862年美国赠地学院的建立产生了高等学校的第三种职能——为社会服务,这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兴起。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以美国“威斯康星”为代表的教师与顾问式高校主导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大学要积极与地方经济互动,要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主要思想体现在州立大学的生命力要和其所在的州紧密相连,大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参与当地的各项事务,大学将整个州作为大学的校园,大学应该用学识与专长为地方作贡献并强调要从事各种类型的学术研究,同时应该与地方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州的边界就是大学的边界。高等教育史专家布鲁贝克与卢迪对这种模式进行了高度赞扬,认为威斯康星的大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种理念为其他高等学校提供了发展的导向并树立了榜样。其他各州的大学肯定会进行模仿,并将这种服务地方经济的观念作为各州大学烙守的核心准则。(二)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三结合模式美国的“威斯康星”思想在二战结束后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其办学理念、办学实践的形式与途径深刻的影响着很多高校的运转。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出现了像美国“硅谷”那样以大学为核心的“科技工业园区”现象,建立了以大学为中心的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形成高技术密集区,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此时,大学对地方经济不再是类似于老师与顾问的单向指导关系了,而是变成了休戚与共的伙伴与兄弟关系。美国和日本高校在产学研三结合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符合高校自身发展规律的一些方法。美国高校在产学研方面的做法:一是建立科技园与创新中心。一方面高校的科研人员在科技园通过直接参与生产实践,积极地研究科技、运用成果,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周期缩短,另一方面高校也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检验,以不断修正高校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更加适应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二是积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包括企业与大学合作创办研究中心、校企联合办学和向企业转让技术。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和高校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三是开展各类咨询服务。主要包括教授咨询、学生咨询、业务咨询和到政府或企业部门担任顾问等。日本在产学研模式方面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次,政府于1996年7月制定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把产学研合作当作一项基本国策,同时还建立了超越省厅界限、支持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同推进研究开发的补贴制度。其目的是让日本高校借助国家政策这个平台,与当地经济能够迅速的融合,从而使两者产生良性互动,以促进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三)以“相互作用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大学与地方经济共生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一些地方性高校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学改革的相互作用战略,这种战略要求大学改变传统“以自我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以社会为中心的“他方中心论”的新观念,同时要求大学与所在社区的企业界、公众及政界的领导建立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的伙伴关系,为实现社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公正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这种实行相互作用战略的大学被称为相互作用大学。其核心精神是“以他方为中心”,其生长机制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并谋求共同的利益。其主要思想包括五个方面:合理确立大学的基本结构、大学与社区相结合、大学获得社区的尊重、社区的尊重对大学的挑战和以他方为中心的积极态度。确立大学的基本结构就是大学结构要合理、专业要完全;大学与社区相结合,就是大学要致力于社区的重要发展并能够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大学获得社区的尊重,就是要看社区各界的领导人是否愿意把他们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大学来上学,或建议他们的朋友到这所大学去上学,尤其要注意的是看那些有条件去外地任何大学上学的社区上层人士的孩子,是否会以选择这所当地大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社区的尊重对大学的挑战,就是大学要发挥大学在繁荣社区经济方面的作用从而提高当地社区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以他方为中心的积极态度,就是大学不仅愿意、而且能够吸收社区公民成为学校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或“共同产权人”。相互作用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大学与地方经济共生模式的一般经验:一位倡导相互作用战略的校长;与当地社区密切合作,解决该社区面临的具体问题;将学校相互作用战略的重点放在解决全国性问题上;通过实践形成学校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新传统。二、我国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模式国外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提高以及两者相互融合提供了很多启示,其中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并进行有益的尝试。我国地方高校由于地域、办学历史、占有资源和国家支持等方面的原因存在较大的不同,因而在一定时期内会存在比较明显的界线和差别。借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分类,可以把我国的地方高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学研究型的、综合性的高校,包括省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和“省部共建”高校;第二大类是应用型的、专业型的高校,除了一部分是一本类院校外,其余大部分是二本类院校,普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特色性;第三大类是职业性的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和专业型高校,即高职高专和三本院校,在我国地方高等院校中占据不小的比例。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地方高校要根据互动模式的内容、特点以及适用的条件进行互动发展模式的选择以使高校与区域经济互相融合、共同发展。(一)三位一体模式三位一体办学模式是指高校将人才培养、社会科技服务和国际合作交流三项职能融为一体的创新办学模式。在此模式中,为区域经济培养人才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社会科技服务主要指高校以科技创新来服务社会,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通过科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二是通过科研成果的创新发展以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三是通过科研使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随着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资源的接轨,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取向也日益迫切,国际合作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国际合作交流顺利能够保证前两项职能与国际接轨,实现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一体化和国际化。三位一体模式实现大学传授创新性知识,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标,突出了大学崇尚创新、培养人才和以服务社会为本的三合一办学理念。1、三位一体模式的特点(1)强调教学、科研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并努力创造国际一流的科技成果。随着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这一趋势在人才培养环节上体现的愈发明显,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用更高的标准进行衡量。因此,在大学的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中必须加强与世界名校合作,不论是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还是课程体系尽量做到与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接轨,保障所培养的人才达到国际化的水准。(2)强调以科研促进教学创新并服务社会,科研将成为教育系统创新和服务社会的活力源泉。三位一体模式构建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动态和开放的系统,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强烈感受“象牙塔”外的最新发展,并直接接受社会大环境对所培养人才水平和科研成果的检验和最新的信息反馈。在此过程中,科研将成为联系教学和服务社会的纽带。2、适合的条件此种模式比较适合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等省市区域经济比较发达、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和国家大力支持的省属“211工程”高校和“省部共建”地方高校。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地方高校分类中的第一大类高校。这类高校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办学条件成熟、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能够相对接受和适应。虽然此模式用国际化的标准来要求地方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体化看起来起点过高,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大势所趋。(二)协同式学习模式协同式学习模式是指地方高校主动服务、企业积极依靠、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三方互动、充满活力和良性循环的区域经济社会服务体系。该模式的核心是“产、学、研”合作的协调学习,同时将信息咨询、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文化公共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融为一体。此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地方高校要主动参所在区域的地方发展。在服务地方管理上,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研究方面的优势,通过研究社会问题,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在服务企业上,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他们在生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服务社区建设上,主动地参与社区的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还应鼓励学生与社区紧密联系并实现良性互动;二是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高校与地方合作的协作组织和基地的建立,使高校与地方之间沟通和联系更加紧密,还可以通过切实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平台的建立让高校随时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需要,使社会及时、充分地了解学校的科研与学科的发展,更加热爱和关注学校。三是中小企业、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在与地方高校的互动中可以获得新知识(参与培训、讲座等)、解决技术问题、招聘员工、实现项目联合、创新性计划和合作项目。此模式能使地方高校、企业组织和政府机构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相互发展。1、协同学习模式的特点(1)强调地方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学习。对于互动主体政府、企业和地方高校而言,它们三者之间并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它们之间是平等的、互惠互利关系,因此系统各组成部门间必须保持协调发展和相互匹配,必须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在互动的过程中强调问题解决措施的改进而非得到解决措施,鼓励全面地思考而非片面地考虑问题,强凋沟通和协商式的互动作为学习和进步的方式。(2)强调经济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同步。大学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