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汇报人:胡斌2006-11-07科学发展观与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及规范2提纲研究工作的总体情况专业名称与设置的建议地质工程专业国内外现状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地质工程专业规范3一.研究工作的总体情况2002年教育部下达地质工程教指委“战略”和“规范”两个课题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等校牵头,20余所高校、40余人参加历时四年各类研讨会5次(成都、武汉2、哈尔滨、淮南)4成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发展战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地质工程专业规范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发展战略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规范5二.专业名称与设置的建议1952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地质类专业划分较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又建立了一些新的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设有地质类专业的学校共有61所,分别属于15个部委、8个行业公司和省市政府。其中,工科类地质专业15个左右。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工科类地质及相关专业有10多个,主要有:矿产地质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勘察工程、石油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引导性目录中,将所有工科地质类专业合并成一个大专业——地质工程。6我国地矿高校数量目前我国涉及地矿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有79所。其中设有“地质工程”专业的高校20所,设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高校27所,设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高校28所,设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校28所,设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高校19所,设有“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高校7所,设有“石油工程”专业的高校14所。在这79所高校中,地矿学科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总数约46200多人。7具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学校目前,国内办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有28所:中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学院、长安大学、淮南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焦作工学院、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石油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19所;办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石油大学等20所;办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为了保持原行业的需要和特色,在这些地质专业名称下,各学校根据需要各有不同侧重面,例如有的侧重煤炭,有的侧重石油,有的侧重有色金属,有的侧重工程等方面。因此,同一个专业,各学校设置的课程差异很大,培养规格也不一样。8工科地质类的专业采用了二个层次的专业目录:第一层次为引导性专业目录,规定进入“211”工程的国家大学必须使用这一目录,其它学校自愿。工科地质引导性专业目录只有一个,叫“地质工程”,它涵盖了原先工科本科专业目录中的所有专业。第二层次为一般性专业目录,设有两个: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前者涵盖了老专业目录中的地质矿产普查、煤田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非金属矿产勘查等。后者涵盖了老专业目录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钻探工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部分)。9按照教育部规定理解,这三个新专业不能并列,地质工程涵盖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工程这两个一般性专业。你要么使用“地质工程”这个引导性专业目录,要么使用“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这两个一般性专业目录。目前大多数院校都没有严格遵守这一规定,而是按本校特点,各取所需,产生了全方位的混乱,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地质类专业的认识混乱,给国际、国内间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了困难,从而影响了整个学科的正常发展。10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分会”经过充分的讨论,一致认为,教育部颁发的普通专业目录中将工科地质专业划分为“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工程”2个专业、在引导性目录中将工科地质专业统一在“地质工程”专业中,这种专业划分违背了教学和应用规律,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建议采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这一名称代替原“地质工程”专业。专业代号:0818y。决定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修改地质工科本科专业目录的建议一般性专业目录: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应用地球物理三个专业。11目前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等院校都设立了地质工程本科专业,设立有地质工程硕士点、博士点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此外,全国还有其他近10所大学开设了地质工程专业或其中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以工程地质为主),如河海大学、长安大学等,并且也都设立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从全国来看形成了一个比较强的学科发展群体,具有比较强的办学能力。各校基本上都招收1~3个标准班的本科生,每年共计招生近1000人,其中勘察工程专业方向有300人,工程地质方向有近700人。2001年后,各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状况,对招生规模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扩大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12其中“地质工程”涵盖工程地质和勘察工程(岩土钻凿工程)专业。较好地体现了专业特色可以体现不同高校的特点与研究生专业对应13三.地质工程专业国内外现状严格说来,国外的高等院校内没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地质工科教育一般分在工程领域。从设立的课程可以看出,他们培养的学生主要侧重于地质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且招生规模较小,一般一个专业每年只招收10余名学生。但是,要求学生对地质工作方法有全面的掌握,在高年级学习了一定的专业课程后,一般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地质工程实习,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能力。加之,国外学校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使用。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也都具有较强的独立实践工作能力。在走向社会后很快能适应自己的工作。14国外设置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国家有:⑴俄罗斯圣彼德堡矿业大学、莫斯科矿业大学、托姆斯克工业大学等;⑵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新墨西哥矿业与工业学院;⑶德国波鸿大学;⑷乌克兰顿涅斯克工业大学、第聂波尔工业大学。除此之外,捷克、保加利亚、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许多大学也设置了与此相近的专业。每年培养出了相当数量的从事岩土钻凿工程施工、油气钻井、海洋钻井工程、极地钻探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少大学设置了与工程地质和岩土钻凿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从事地下资源勘察、油气钻井、海洋钻井工程、极地钻探、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相应的管理工作。15我国地矿高等教育面临的行业形势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地矿业是工业产业链的初端,是基础产业。无论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期,还是知识经济时代,地矿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矿产资源为我国提供了90%以上的能源和80%左右的工业原料;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68%;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和原料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的1/6左右。地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没有地矿业的发展,就没有当今世界。16地矿行业今后20—30年的发展我国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将进入高峰期。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十分严峻,矿产资源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53位。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到2010年可满足需求的只有21种;不能满足需求,需要长期进口的有:石油、铁、锰、铜、铝、金、银、钾盐、硫铁矿等。到2020年形势更加严峻,除煤以外,需求量大的石油、铁矿石、铜、铝、钾盐等矿产品缺口进一步扩大,其保证度分别约为42%、38%、9%、37%、10%,长期短缺已成定局。我国已经探明的煤炭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1.1%,资源总量大,但优质环保型资源少,地质环境和煤炭评价工作薄弱;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只占世界总量的2.4%和1.2%,缺口越来越大,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何实现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已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17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存在四个突出问题①人才培养在面向工程实践方面普遍弱化;②工程人才培养的类型单一,缺乏层次;③工程教育尚未真正主要面向工业企业;④人才培养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培养。18地质工程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质工程专业发展的特点不一地质工程是多学科交叉、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型专业。长期以来,由于各校办学历史和办学指导思想的差异,目前仅在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具有专业内涵所要求的两个专业方向,在其他学校工程地质的发展比较快,岩土钻凿工程方向较少或根本没有。四.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19(2)地质工程专业的重新定位问题现在的地质工程专业是在原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经过重新组合后的一个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原专业名称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要求。从学科名称来看,“勘查技术与工程”是表达的是对地质体的探察、认识和评价;“岩土工程”表达了对岩体或土体的利用和改造;“地质工程”表达了对地质体的探察、认识、评价、利用、改造等,同时也包含了用工程的手段来保护地质环境。地质工程专业准确、简洁表达了地质工程专业的服务领域。20(3)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4)创新意识与素质教育问题(5)师资队伍建设问题(6)强化课程改革,改革教学方法21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教育(1)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规模目前全国地质工程专业年招生人数近千人。为稳定已有的优势,同时考虑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保证各勘探施工队伍和研究单位对人才的储备,有利于科技队伍的健康成长,拟计划在未来10年内的招生人数仍控制在每年1300~1500人左右,其中工程地质约为1000~1200人,岩土钻凿工程约为300~500人。22(1)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1)工程地质和岩土钻掘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融合以后(即目前的“地质工程”专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将来的勘察设计更加合理、更具科学性。2)在课程设置上,引入计算机及信息化等现代技术,这将大大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效率。3)课程设置还增加了设计、施工、监测及环境治理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了地质工程工作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体现了“少、新、精”课程设置新理念,与西方的培养模式逐渐靠近,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从长远的人才需求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教育必须把人的综合素质培养放在首位,要追求人才的全面发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能力、优良个性张扬、个人潜质的发挥方面加强教育力度。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大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为重点,既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23(2)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打破原来的统一模式的培养方案,制定出符合产业部门特点和需要的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立志祖国的地质工程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基础知识宽广而扎实,受到地质工程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系统训练,建立初步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方法,培养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人才。242)地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地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都充实到生产、科研的第一线,少部分人进入到比较高的层次就读研究生,部分人进入到科研院所。按照人才服务领域的不同就应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切实实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性的要求,可以考虑制订二到三个阶段的培养方案。25(5)学制地质工程专业不仅仅是工程技术型学科,还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而且该专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很广。学制可分4年制和6年制两种。4年制教育作为工科,以培养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主要传授专业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年制可考虑本硕连读,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训,主要培养研究型专门人才,为占领科学研究的制高点做好人才准备。研究型专门人才的规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