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绪论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等概念。稳态、正反馈、负反馈对机体的作用和意义。1.名词解释:内环境,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称为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PH,各自体液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加强,称为负反馈。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称为负反馈。2.内环境的作用和维持稳定的机制及意义。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维持稳定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维持稳定的意义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正、负反馈的调节过程及作用。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作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加强。作用:使体内某种功能活动及时完成。细胞生理掌握: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兴奋和兴奋性,阈刺激、阈值和阈电位的概念,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名词解释:excitation,兴奋(excitation):可兴奋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AP的过程。excitability,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AP的能力。thresholdpotential(TP),阈电位是指细胞膜去极化到刚刚能引起AP的临界跨膜电位值。阈电位通常比RP高10mV~20mV。restingpotential(RP),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又称跨膜静息电位。actionpotential(AP),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后,在RP的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的电位波动。excitationcontractioncoupling(ECC),是把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thresholdstimulus,阈刺激,使组织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它是衡量兴奋性大小的指标。等张收缩,收缩时只发生肌肉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增加。“全或无”现象,指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②不衰减性传播;③不发生融合。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就承受的负荷。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承受的负荷。2.问答题(1)叙述神经细胞的RP和AP的形成机制。RP:安静时膜主要对K+通透,K+顺浓度梯度从细胞内到细胞外扩散(K+外流)→随着K+的外流→膜两侧形成了内负外正电位→形成了逐渐增大的阻止K+外移的电场力。当K+外流的动力(K+浓度差所形成的)=阻力(电场力所致的)时,即电化学梯度为零膜两侧的电位差稳定在某一数值,此称为K+平衡电位,即RP。钠泵的生电作用也参与了静息电位的形成和维持。(2)叙述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AP到达运动神经末梢,轴突末梢膜(接头前膜)上的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进入轴突末梢,大量囊泡释放ACh进入入接头间隙并扩散,ACh达终板膜表面与膜上的N2型ACh受体阳离子道通结合,通道开放,使Na+、K+均可通过,Na+内流,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同时ACh被胆碱酯酶水解。终板电位以电紧张性扩布,使邻近肌膜去极化并总和达阈电位肌膜产生AP(3)简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1.肌膜上的AP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并激活横管膜和肌膜上的L型钙通道;2.激活的L型钙通道通过变构作用激活肌质网上的钙释放通道,Ca2+释放入胞质,胞质中Ca2+浓度升高,肌肉收缩;3.肌质网膜上的钙泵将胞质中的Ca2+回收入肌质网,肌肉舒张。血液掌握:血浆渗透压,血液凝固的过程与机制,抗凝的物质和作用。一、名词解释:bloodcoagulation、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生理性止血,正常人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的现象。二、问答题:1.叙述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组成和作用。血浆晶体渗透压:NaCl(80%)、葡萄糖、尿素等晶体物质。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作用: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2.简述生理止血的过程。1.创伤部位小血管收缩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3.血液凝固3.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2.凝血酶的激活3.纤维蛋白的生成血液循环掌握:心脏泵血过程及功能评价,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动脉血压形成和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回流机制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一、名词解释ERP,有效不应期,从0期开始到3期-60mV这段时期内,给予心肌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产生AP。RRP,相对不应期,从复极化-60mV至-80mV的这段时间内,给予阈上刺激才能使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cardiaccycle,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ejectionfraction,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值:55%~65%cardiacindex,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简称心输出量。正常值:4.5~6.0L/min。cardiacoutput,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正常值:3.0~3.5L/(min.m2)CVP,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正常值4-12cmH2Obloodpressure血压,是指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二、问答题1.以左心室为例,叙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发展过程及机制。在左心室舒张的晚期后,心室开始收缩,室壁张力增加使室内压迅速升高;当室内压高于房内压时,室内血液返流推动房室瓣关闭,心室腔处于密闭的状态下,心室继续收缩,当室内压高于主动脉压时,推动主动脉瓣开放,室内压亦继续上升达最大值(快速射血期)。射血末期,逆压力梯度缓慢进入主动脉(减慢射血期),直至射血结束。心室收缩结束即后转入舒张。心室舒张,室壁张力降低所致的室内压下降低于动脉压,主动脉内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而推动瓣膜关闭。心室腔处于密闭的状态下,心室继续舒张,当心室进一步舒张使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心室内容积和压力迅速增大和升高,肺静脉同心室内的压差减小,室内容积缓慢增大(减慢充盈期);随即心房收缩将其内的血液挤入心室(心房收缩期),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充盈而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2.叙述动脉血压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形成机制:前提条件:循环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关键环节:心脏射血形成的动力与外周阻力共同作用形成血液对血管侧壁的压力即血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搏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3.叙述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机制及作用。生成和回流的机制:毛细血管内外同组织液生成和回流有关的力,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作用:使血量与组织液量维持相对稳定,利于内环境的稳定。4.机体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时,通过何种机制恢复正常。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自我调节。5.比较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异同。肾上腺素:引起心率加快。小剂量:兴奋β2受体为主→血管舒张→外周阻力↓血管舒张,大剂量:兴奋α1受体为主→血管收缩→外周阻力↑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心率变慢,与α受体结合→外周阻力↑血压升高呼吸一、名词解释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和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氧解离曲线,表示PO2与Hb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的量。氧容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氧含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血氧饱和度:指Hb氧含量和氧容量的百分比。问答1.试述胸内负压的形成机制和生理意义。形成机制:①胸膜腔的密闭性②肺处于扩张的状态,扩张的肺组织具有回缩力。生理意义:使肺维持扩张状态,保证肺通气和肺换气;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2.试述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和生理意义。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降低表面张力。生理意义:1.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作功。2.有助于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维持肺扩张状态。3.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3.试述肺部换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过程:O2从肺泡扩散入血液;CO2从血液扩散入肺。影响肺换气的因素1.呼吸膜的厚度,2.呼吸膜的面积,3.通气/血流比值4.试述氧解离曲线概念、特点、分段及其各段的意义。1.概念:表示PO2与Hb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2.特点:“S”形,3.分上中下三段,上段: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能力;组织不易缺氧,掩盖早期缺氧,加重病情。中段:维持正常时组织氧供,下段:该段代表O2的贮备,维持活动时组织氧供5.试述PCO2、[H+]和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1)CO2: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当PCO2降到很低水平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吸入CO2增加时,PO2也随之升高,动脉血PCO2也升高,因而呼吸加快、加深;当PCO2超过一定限度后,引起呼吸困难,头痛,头昏,有抑制和麻醉效应。(2)缺氧:PO2降低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3)H+:动脉血液H+浓度升高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当H+浓度下降时,呼吸受抑制。6.依次切断家兔一侧迷走N和另一侧迷走N后,呼吸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切断一侧迷走神经,中断该侧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道。肺牵张反射消失,呼吸变得深且慢。由于对侧迷走神经没有被切断,此时效果不明显。切断双侧迷走神经,两侧侧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道被切断,呼吸变得深且慢,且效果明显。7.增加吸入气中CO2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为什么?呼吸加深加快,CO2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使呼吸作用加强。还可以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抓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8.增大无效腔(长管呼吸)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为什么?呼吸张力增加,频率加快,增加无效腔,使肺泡气体更新率下降,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消化系统掌握:消化(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肠激素的概念和主要胃肠激素的作用,胃、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作用),吸收的主要部位1.名词解释:digestion,消化,是指食物进入消化道后由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gastrointestinalhormone,胃肠激素是指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gastricemptying,胃排空,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absorption吸收,是指食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粘膜上皮表面覆盖的富含HCO3-的不可溶性粘液凝胶构成。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的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性损伤胃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问答题:(1)叙述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HCO3-,内因子。性质:pH:0.9~1.5,产生量:1.5~2.5L/day。作用:(1)盐酸:①杀菌;②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酸性环境;③使食物蛋白质变性,促进其消化;④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2)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肽链上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主要产物为脲和胨。(3)黏液和碳酸氢盐: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①阻挡H+的逆向弥散和侵蚀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