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秦论(一)语基检测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答案:C(A项中的“崤”应读“xiáo”。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í”。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解析: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因.利乘便(因为)奋六世之余烈..(余威)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D.将.数百之众(率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池)【解析】选D。A项,“因”意为“乘着”;B项“烈”意为“功业”;C项“揭”意为“举起”。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遗策(由于)膏腴..之地(肥沃)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D.履.至尊(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纳)解析A(“因”因该解释为沿袭。)5.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为..桂林、象郡B.才能不及中人..C.北收要害..之郡D.以致..天下之士【解析】选C。A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B项,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D项,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6.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外连衡而斗.诸侯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却.匈奴七百余里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解析】选B。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乃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2D.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解析】选B。代词,代指“兵器”,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8.下列句子中属省略句的一项是()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析】选A。A项省略了代词“之”,即“以(之)为桂林、象郡”。9.对下列名词状语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席卷天下②云集响应③船载以入④西举巴蜀⑤内立法度⑥斗折蛇行⑦日积月累⑧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⑨良庖岁更刀⑩舟行适临汝A.①②⑥⑩句表比喻,讲成“像……那样”B.④⑤句表处所,译为“在……”C.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D.③表工具,译为“用……”解析;A.⑩表工具,译为“乘船”。10.下面是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作者的称谓,分类的标准不一致的一项是A.司马谏议杜工部贾太傅韩退之B.欧阳文忠范文正左忠毅王忠肃C.王临川韩昌黎柳柳州贾长沙D.诸葛孔明苏子瞻方望溪李太白解析;A.“谏议”“工部”“太傅”为官职,“退之”为字。B项为谥号,C项为籍贯地名,D项为字。11.名句名篇默写(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2)然后践华为城,,据亿丈之城,,以为固。(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2.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履:鞋子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护城河3C.焚百家之言言:言论,这里指著作D.隳名城,杀豪杰隳:毁坏【解析】选A。“履”在句中意思为“登上”。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B.天下云.集响.应C.赢粮而景.从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解析】选D。“瓮”“绳”都为名词作动词,其余各项均为名词作状语。1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振长策而.御宇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以.为桂林、象郡作《师说》以.贻之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解析:C(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B项,介词,把/连词,来;D项,副词,已经/动词,停止。)15.下列关于课文第3段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段文字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势如破竹和巩固政权时的种种措施。B.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C.从这段文字记叙的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看,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D.这段文字所叙述的秦始皇所施行的政策,说明他不知道与昔日相比“攻守之势异也”,因而“仁义不施”。【解析】选C。“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不合文意,作者的意图是“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解析:B(“攻势”不对。)1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7、下面句中的“其”,全都用作副词的一组是()A.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B.①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C.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其可怪也欤!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答案:7.D(A项全用作代词,①他;②那些;③他们,复指“古之圣人”。B项,①代词,其中;②副词,表反问语气,同“岂”,难道;③代词,他们的。C项,①代词,他的;②副词,表惊叹的语气;③代词,他们。D项全用作副词,①表揣测语气,同“岂”,大概、也许;②副词,表反问的语气,同“岂”,难道;③表祈使的语气,应当,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