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思路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以贵阳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为例背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本认识规划实践城市与乡村是两种异质的人类聚落空间。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城乡两个地域的人口分布、职能、景观、土地利用特征及相对隔离程度等背景差异,引起了城乡之间的差异性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认为城乡关系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城乡依存时代城乡分离时代(分异发展)城乡融合时代城乡关系发展历程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普遍都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区分,但城乡居民可以自由流动和迁移,城与乡、居民与农民之间不存在制度上的限制,只不过是居住地点和职业分工的不同。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城乡关系已进入第三阶段。城乡关系现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世界上是非常特殊的,城乡差异远比其他国家突出。我国特有的城乡户口管理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城乡分割政策,逐步形成“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居民与农民等非常独特的两种身份制和两种待遇。改革开放后,户口管理和劳动就业制度有所松动,但进城农民与城乡居民在身份和待遇等方而的巨大差异和不平等性仍然存在。城乡关系现状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城乡差距日渐加大,城乡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多数地区还处在第二阶段(少数地区正在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迈进):城乡差别有重新扩大的趋势城乡经济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化城乡建设无序,生态环境恶化城乡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城乡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城乡结合部矛盾突出城乡关系现状■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摘自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摘自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自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摘自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则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重点。党的十六大就已经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更加明确提出,要“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将之作为下阶段改革开放和农村改革应该把握的“重点”。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统筹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城乡二元体制下日益尖锐的各种矛盾和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弊端的主要手段。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区域尽快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关系日趋紧密,传统规划界定的城市与非城市地区之间关系发生变化:城市建成与非建成地区边界趋于模糊,跨越城乡的生产、生活功能迅速增长。与城市生产、生活相关的功能和设施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以前的农村地区。市域内各城镇由原来相对自给自足的经济,逐步转向分工经济。中心城市对市域内各城镇的影响日趋明显。市域内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共享需求提高(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等)非城市地区建设强度的迅速增加。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现有郊区土地城市化的预期大大提前。这些都使得原来的规划分工被打破。现有的以保护为目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无法对建设提出控制要求。加上城乡土地权属和利用模式的差异,使非城市地区建设的控制出现真空。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空间过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也极为繁复庞杂,涉及到诸多领域与部门,是一个由战略研究到实践的系统工程,以城市建设部门为主进行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编制不可能达到如此广度与深度,而必须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在将城乡作为统一体进行综合的社会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发展的空间、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作出具体的布局安排。因此城乡一体化规划实质上是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城乡关系基础上的空间整体协调发展规划。将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研究,突破了以前以城镇为中心的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等)思维局限,体现了区域整体性的综合思想,进行的规划观念与手段上的探索。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现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城市发展区域环境城镇职能人口发展资源承载力基础设施发展目标、战略城乡空间协调规划区域支撑系统规划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城乡居民点规划交通网络市政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相关规划协调区域发展协调政策保障措施城乡用地协调规划市域现状发展特征特征一:市域发展不均衡,呈梯度发展特征二:产业结构总体水平不高、区域产业发展各异,缺乏分工协作特征三:人口密度与城镇化水平中心高边缘低GDP总量工业总产值人口密度区域发展在经济、人口、产业、城镇发展等方面均存在不均衡。市域城乡差异分析贵阳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异现状分析贵阳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异变动分析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入社会事业服务水平贵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异较大,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各区县市之间有很大不同;中心六区普遍大于三县一市;城乡之间的生活质量差异很大。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差异,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差异必须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才能形成城乡之间和谐的经济联系。发展条件分析良好的地理、经济、区位优势重要的枢纽功能优越的资源条件相对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贵阳市域发展、城乡发展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贵阳目前发展中不论是区域城镇与城镇、农村与农村之间,还是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之间,在经济与产业发展、收入与消费水平、建设与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实现这些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缓解城乡之间发展矛盾,首先应当从统筹区域发展着手,进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空间过程。城乡统筹发展概念的核心内容是将乡村地区从过去简单的“农业生产地区”,看作城市不可缺少的功能区,特别是在城市周边范围内,乡村地区承载着生态维护、都市农业、大型基础设施布局等特殊功能。因此,根据贵阳市经济、地理、生产条件、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的要求、基础设施共享、城镇布局的关联程度,首先将城乡作为统一体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出支持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目标空间战略。区域资源和生态环境分析水资源土地资源区域资源和生态环境分析针对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位,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落实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在对贵阳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全市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市域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与空间分异规律,就各生态环境要素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分区原则,将贵阳市划分为2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和6个二级生态功能区。一级功能生态规划图二级功能生态规划图区域资源和生态环境分析战略思路优化集聚促使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集中,调整行政建制,实行合理撤并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形成强大的中心城市和城镇体系,带动和组织全市发展。合理分工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城镇功能合理分工,区域产业各具特色,从而形成全市整体实力,“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区域共享实行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的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区域化,统一规划、建设、使用,发挥资源和资金的最大效益。生态优先贯穿生态文明理念,发挥贵阳的生态优势,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市。着力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使贵阳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旅游,为城乡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提出具有长远意义的城乡空间发展战略:强化增长“核”,打造发展“轴”,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强化中部,提升北部,优化西、南部,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构造区域生态文明体系框架,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组织、精心安排城乡统筹发展时序空间发展战略城乡统筹空间发展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伴随着区域经济水平提高、交通网络的形成、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服务水平的提升而逐步实现的。根据市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的要求,通过对贵阳市经济、地理、生产条件、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以及基础设施共享、城镇布局的关联程度等因素的分析,贵阳市城乡空间演化将分三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空间演化第一步(2012年前后)“一核四极多星”的发展格局。第二步(2015年前后)“一核四极”集效应的不断增强,三条发展带快速发展第三步(2020年)最终形成“一核两轴三带”的空间结构引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片区”的概念,将各分区作为城乡空间组织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推进城乡居民点整合和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标体系的空间单元。所谓片区是具有一定专业化意义和相对综合性特征的经济地域,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社会活动在空间的具体表现形式。片区划分是从地域空间的组织出发,对片区内各种用地配置、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方向提出统一指导,以组合形成片区整体发展的优势,并进而全面提升市域发展的水平。根据经济发展条件的相似性和发展方向的整合性、城镇分布人口分布及经济布局的协调性、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与使用的整体性、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界的完整性等原则,并着重考虑地域单元的社会经济联系、基础设施共享、生态环境保护及城镇布局的关联程度。将贵阳市域划分为三类城乡一体化发展片区:城乡紧密发展区、城乡网络联系区和城乡生态优化发展区。城乡紧密发展区是市域内城镇化水平最高,城市功能高度集聚,以非农产业为主体,城乡空间联系紧密的区域,是城乡统筹发展中优先发展的区域,也是对农村区域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区域。分区范围:发展政策引导:城乡紧密发展区分区范围: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金阳新区、白云区、乌当区西南部(乌当、东风、永乐、水田)、花溪区北部(花溪、小碧、孟关、石板、麦坪、久安)、清镇市西南部(青龙社区、站街)、修文县东部(龙场、扎佐、久长)、息烽县东部(永靖、小寨坝、西山)和开阳中西部(城关、金中、双流)。城乡紧密发展区发展政策引导:发展重点是增强非农产业极聚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区域影响力,尽快成为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极核与节点,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在大型非农产业项目选址、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等方面优先考虑,在土地利用强度控制强度、工业用地效益、单位GDP能耗等方面则应设置严格的准入门槛。城乡网络联系区是城乡合作分工融洽、产业互补,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较快,并通过城乡间高度共享的交通、公共服务、市政等设施网络联系,协调发展的区域。分区范围:发展政策引导:城乡生态优化发展区是在市域地理环境、生态系统及社会经济中处于特殊地位的区域,重点是构成市域整体生态结构的各项重点空间要素,如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等,这类片区应生态环境的保护为重点,并依据其区域分工进行优化发展。分区范围:发展政策引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城乡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城乡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规划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乡交通运输网络规划重点是交通服务网络构建。根据规划的交通网络服务目标,提出市域内建设“五横四纵三环”骨架公路网络的设想。并逐步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化、干线公路畅通化、城乡公交一体化等工程,提出中心城区到清镇、修文之间至少建成一条快速干道,各县(市)行政中心到中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