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快向循环经济转变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在于树立水资源保护和开发意识,提供制度保障,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也给中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防洪能力偏低;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还比较严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相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很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切实做好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工作,使水资源和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1000km2以上的约有1500多条。但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河流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河流分布在我国东部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河流很少。我国有1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个,总面积7187km2,约占国土面积的0.8%;湖水总储量约为7088亿m3,其中淡水量占32%。我国还有丰富的冰川资源,共有冰川43000余条,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总面积58700km2,占亚洲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总贮量约52000亿m3。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1889亿m3,平均降水深648.4mm,年均河川径流量27115亿m3,合径流深284.1mm。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由冰川补给的只有500亿m3左右。我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8287.6亿m3。根据分析计算,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7115和8288亿m3,扣除二者间的重复量7279亿m3后,则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3]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2、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海河流域在八十年代也出现了连续枯水年。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3、水资源地区分布与其它重要资源布局不相匹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对水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认识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发展措施的基本方针是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节水就是一个适应性的政策,多渠道开源包括了一些非传统的水源,比如城镇的水源、围田水、再生水,甚至于海水的利用也是非常好的。新的概念与内涵探讨,首先要考虑的是水循环,水圈中各水体,包括气、液相、固相等转化与交换。现在的水资源包括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和灾害水,要把水资源合理的调控和调度,不要洪水来了就防洪,要有机地联系起来。用水对水资源影响的控制,一类是强耗水,一类是弱耗水。强耗水,水经过使用以后大量的损失掉。发生用水以后,大量的水还存在,消耗的水量很少就是弱耗水。强耗水的情况下,比如农业灌溉,通过大气的蒸发作用,水灌溉到农田以后全部蒸发掉了,只有1%的水量进行光合作用形成了产品,水量大部分被消耗掉,不可能回收。我们要调整农业用水,而不应该让农业用水浪费,要抓好水源、输水渠道、以及田间的节水。弱耗水,比如生活与工业用水,我们每天大量的生活用水是洗澡、洗菜等,这90%以上的水都要排出去,排出去的都是污水,工业用水也是污水大量排放,我们要做到“供、用、耗、排、治”,对用水做深入的研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水资源。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制止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的做法,自觉约束人类活动,努力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努力保护生态和环境,既满足当代人对水的需求又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工程带来的生态影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规划河流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做到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让河流永远为人类造福。3我们还要认识节约用水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重大意义,节水有两大功能,一个是保护了水资源的量和质,一个是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降低环境成本,所以节水有一箭双雕的功能。4在防洪工作中,加强综合治理,开展风险管理,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以出路。在治理水土流失中,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牧还草,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我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和水文特征,决定了防洪问题在我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大约有1/2的人口、1/3的耕地、上百座大中城市、许多重要交通干线和工矿企业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几点,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的地区的工农业产值占全国2/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大江大河一旦出事,势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打乱整个国家经济的布置,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规范各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水资源的保护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就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保护水资源也就成了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1980年到1993年,我国年平均供水增加7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41%,同时期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增长速度为9.53%,供水对于GDP的弹性系数为0.133,明显低于国际上同发展阶段国家的0.2~0.3。低供水增长维持高速经济发展,为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经验。在此期间,我国工业节水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80年工业万元产值用水约600立方米,到1997年工业万元产值用水下降到103立方米,北京、天津、青岛等地低于100立方米。全国的用水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所占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11.9%提高到1993年的24.6%。近十几年来主要通过节约用水和调整用水结构,维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水的需求。尽管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仍十分突出,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展望21世纪,水资源配置问题,水资源节约问题,水资源保护问题,还将是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任务。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是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也是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1988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四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管理水事活动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依法治水的新时期。《水法》颁布实施14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与《水法》相配套的水法规体系;基本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使我国水资源管理逐步纳入法制轨道,水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水利建设和防治水旱灾害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首先,我国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洪涝灾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近10多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多次遭受洪水的袭击,都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打乱了国民经济的部署。其次,水资源短缺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在时空的分布上又极为不均。现在,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2000年和2001年,北方一些地区在遭受多次沙尘暴之后,又接着遭受大旱,我国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的暴露出来。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846万公顷,成灾2370万公顷,绝收642万公顷,因旱粮食损失548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538亿元。第三,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近50%的河段、90%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水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