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岸中心小学发展简史堤岸中心小学前身为堤岸庄初级小学,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是当时傅庄最早的学校之一,校址位于现堤岸西南村关公庙附近。当时学校占地不足2亩,设1——4年级4个班,学生100余人,教师5人,第一任校长韩辅民。1938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犯临沂,学校一度被日伪军控制,不久学校停课继而倒闭。1945年秋,抗战胜利后,临沂为国民党统治区,国民政府将学校迁至堤岸四村小炉子附近,并将学校更名为堤岸庄镇中心国民学校,当时学校仍是4个班,学生180余人,直至1948年,临沂解放,学校正式回到人民手中。由于解放后生员的不断增加,原来的学校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1948年末,当地政府将堤岸东南村河坝头附近一家厂房改建为学校,改建后学校有6个年级(当时小学为六年制)6个班,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完全小学。新校建成后的第一任校长主北洋,当时学生就有200余人,教师10名,1951年,主校长调离,教导主任刘振宇主持工作,当时学校生员进一步增加。班级8个,学生达300余人,教师17人。1953年6月,刘振宇上调,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崔玉坤主持工作,其后一年,崔又调离,李之俭升任教导主任并主持工作,此时学校12个教学班,班级人数已由过去二十多人增至四十多人,全校生员500余人,教师22人,1957年,李之俭调离,王德树任校长,王德树校长工作的前三年间,正值历史上的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许多老师和年龄较大的学生被下放至农村搞生产,因而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减少,师资困难,导致上课时断时续,直至61年部分学生教师才陆续归校,学生人数慢慢增加。当时有7个班近300名学生,教师12人。1966年3月,王德树校长调离堤岸,根据上级决定,时任堤岸区党支部书记王启德同志兼任堤岸完小校长,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一打三反”运动正式在各行各业中轰轰烈烈开展,受其影响学校领导职务一度被造反派把持。1968年6月堤岸联中成立,中小学合为一体,小学改为五年制,同年成立堤岸中心校,王启德继续负责中小学工作并兼任堤岸中心校校长,此时,由于各村级小学的增加,部分外村学生纷纷到本村就读,致使本校学生大幅减少,全校五个年级均为单级班,学生不足200人,教师6人,1970年8月“一打三反”运动结束,傅庄区改为傅庄公社,各公社废除中心校,成立教育组,原校长王启德调离,杨贞坤任教育组长,郑富贵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堤岸公社中小学教育工作,堤岸小学主要由杨洪奎负责,直至1975年5月杨洪奎病休,堤岸小学由邵士俭、许荣桂主持。1977年6月,邵士俭、许荣贵调教育组工作,邱景春任堤岸联中兼小学校长,中学班数增加,因而教室相对紧张,此时小学三个班迁至现党委大院上课。1980年3月,教育组长杨贞坤病休,教育组由孙振汉任组长,邵士俭任副组长,堤岸小学继续由邱景春负责,同年9月教育组取消,恢复中心校。孙振汉成为中心校成立后的第一任校长。1981年8月,孙振汉、邱景春相继退休,教育组由吕继俊负责,杨信民主抓小学工作。1985年,吕校长调堤岸小学工作,主冠章主持中心校工作,杨信民任副校长,此时的堤岸小学,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加之校舍陈旧,很多教室已成危房,因而教室严重不足,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1985年春,镇党委政府决定在206国道东侧,堤岸轻工路北划地45亩,建立新校,由党委政府及六个办学单位先后投资98万元建成了满足24个班教学的现规模小学。当年学校为1——5年级五个教学班,学生300余人,教师10人,次年班级便增加到12个,在校学生600余人,教师20余人。1987年,中小学分离,中心校负责全镇小学管理,主父冠章继续任中心校长,杨信民为副校长,中心小学本部仍由许荣贵负责。此时,由于生员的持续增加,中心小学教学班已增至近15个,生员近900人,教师40余人。上任后的杨信民校长,治学严谨、管理科学,再加上他一直为人谦和厚道,深得广大教干、教师的拥护支持,在他任职的几年里,堤岸小学教育秩序井然、管理规范,尤其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居当时临沂市前列,堤岸小学教育一度进入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学校连续几年被上级评为“临沂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临沂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临沂地区教育示范学校”,“市级管理规范化学校等”,多次承办全市小学管理交流现场会,并作学校管理经验介绍,同时杨校长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临沂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临沂市优秀校长”等,在抓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杨校长积极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广泛动员各界人士,千方百计寻求资金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他的辛勤努力下,1991年,党委政府投资近40万建起教师办公楼,并购置了办公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杨校长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上级领导的认可,人们称他在职几年的工作为堤岸小学教育史上的“贞观之治”,杨校长卓越的管理才能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1992年10月杨信民校长被调入临沂市教育局工作,由崔向玉同志继任堤岸中心小学校长之位,郑凯任副校长,次年9月,各乡镇成立教育委员会,崔校长并提拔为教委主任,郑凯接任中心校长之位,平维玺任副校长,当时学校生员进入第二次高峰,全校达20多个班级,在校生1000余人,教师60余人,学校再次面临教室紧张的难题,为此,郑凯校长上任后,便将其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完成,94年11月份,镇党委政府投资80多万元为学校建起了一座1700多平方米的教学实验楼,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室紧张问题,同年12月,堤岸区成立,并下设堤岸区教育委员会,1995年,建区第一年,区政府及区教委即把教育工作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并提出全区上下齐动员,全力以赴搞“双基”的工作目标,当年,堤岸镇党委政府和学校共投资近30万元,用于学校教育设备的购置和校舍改造,并撤并部分村小,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两基”工作任务,顺利通过了省市两级验收,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始终将教学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继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和体制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1995年至2001年先后完成了全镇近十几处村小的合班并校任务,实现了教育的有机整合。实行“四制”改革,工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到村小,突出学区小学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实现全镇小学教育工作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在全区保持较好名次,多次受到领导的表彰奖励。2000年5月,行政改制将堤岸划为街道办事处,2002年秋,全区小学统一实施六年制,部分毕业生升入中学,一部分继续留校读六年级,当年学校班级达27个,学生人数1700余人,2003年秋,区教育局决定,取消多年形成的学区一级管理层次,实行中心小学直接领导和管理村小新体制。2004年4月,郑凯校长调区教育局工作,原副校长汤强兴同志接任校长职位,韩连信任副校长主抓教学,此时学校有24个班级,学生人数1100余人,教师76人,其中一线教师48人。汤校长年富力强,颇具管理才能和开拓创新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处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的管理,实现全处村小教育均衡发展,汤校长以过人的胆略和气魄对全处村小50%以上教师进行了村小之间的对调,从而不仅打破了村小教师家门口工作的现状,而且使各村小师资力量趋向平衡。2005年初,堤岸区委区政府提出争创教育示范县区的工作目标,为此学校在区教育局、办事处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有关方针,根据目标要求理清工作思路,确立工作重点,上下协调,紧密配合,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完善教学设施,该年度学校共筹集资金近50万元,购置多媒体一套,微机50台,充实了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并对校园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美化,真正做到了教学设施齐全,育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05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省级教育示范县区初步验收。06年为全面迎接省示范县区复查,学校领导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建设工作力度,于2006年秋,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斥资130余万元完成了一座高标准综合楼的新建,并投入使用,同时学校也广开渠道自筹资金近40万元,新建了操场跑道,完善了教学设施,微机室、语音室等功能教室齐全,实现了“四机一幕”进课堂和信息化教学,初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强人文管理和制度创新,坚持科研兴校,充分调动广大教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汤校长任职的两年来,学校在教学管理、教科研成果、教育教学质量诸方面均取得累累硕果,连续被市、区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师德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教育示范学校”等,近年来,学校有近20个市区级科研课题已经立项,在省、市、区发表论文上百篇,在各级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中成绩均居全区前列,尤其是在2006年上半年,全市小学思品学科讲课比赛中,我校青年教师主国情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市级一等奖,并代表临沂市参加全省讲课比赛。总之,现在的堤岸中心小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教学设施齐全、管理科学规范、教学质量一流的市级规范化学校。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