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成为今年市政府明确的22项重点工作之一在近日公布的今年市政府22项重点工作中的其中第9项工作是:以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为目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今年市政府另外21项重点工作是:1、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推进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科技攻关,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举全市之力,确保世博会筹办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5、继续围绕“三个着力”,系统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6、着力优化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7、围绕金融资源集聚、品种创新和环境优化,聚焦陆家嘴金融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8、加快洋山深水港区后续工程建设,强化软件建设和功能开发,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10、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积极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切实做好“三个服务”。11、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和谐劳动关系。12、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多渠道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13、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加快发展。14、以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步伐。15、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16、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7、以“三港三网三体系”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18、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并向郊区城市化地区延伸,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19、以强化实有人口管理和服务为重点,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市民文化需求。21、认真组织奥运会足球比赛上海赛区比赛、奥运火炬上海传递等活动,全力做好服务北京奥运各项工作。22、以加强公开透明和提高行政效能为突破口,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民营企业占据上海“走出去”项目半壁江山2007年,上海新批对外投资项目72个,其中民营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民营企业正成为上海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据上海市外经贸委统计,2007年,上海企业走出去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72个新批对第8期(总第30期)信信息息简简报报要目新闻聚焦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成为今年市政府明确的22项重点工作之一区县动态松江民营经济发展呈现新特点:企业规模放大质量效益提升学习交流办好专版,构筑新社会组织宣传平台会员信息“新沪商”商业模式七种新动向中心工作中心秘书处出席新社会组织专版50期座谈会并作交流发言商情链接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简介新闻聚焦上海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2008年2月29日外投资项目,6.3亿美元的总投资,分别比2006年增长12%和18.9%。其中,中方投资6.1亿美元,同比猛增52.5%。统计显示,在6.3亿美元总投资中,来自民营企业的投资达1.05亿美元,约占当年度对外投资总额的16.7%。据了解,除了上海本地的民营企业,外省市、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通过在上海设立的总部开展对外投资的项目不断增多。2007年,在上海新批的36个民营企业走出去项目中,一半为此种类型。这表明上海作为经济龙头的国内外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据介绍,在上海2007年新批的72个对外投资项目中,37个为商贸服务业类项目,13个为研发类项目,6个为资源开发类项目。上海市外经贸委专家郑红认为,这三大类项目成为走出去重点,表明上海企业在推动服务业走出去、利用海外技术和智力资源、开发利用境外能源、资源方面势头良好,对外投资形式和方式有了新突破。2007年,上海企业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6100份,新签合同金额74.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0.2亿美元,两项金额比2006年分别增长54.13%和6.8%。据了解,在上海企业2007年实施的对外工程承包项目中,电站、港口机械设备等大型总承包项目占一半以上,改变了上海企业过去以土建工程为主的对外工程承包格局,对外工程承包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所提高。创业板制度设计已基本完成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25日说,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等在内的创业板主要规则和制度设计已经基本完成,证监会将适时公开征求意见,并在修改后发布实施。这位发言人说,创业板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服务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以成长型创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支持自主创新企业。发言人说,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完善创业资本退出机制,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和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据这位发言人介绍,为稳步推进包括创业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证监会在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以及充分借鉴国际市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遵循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框架,形成了我国创业板主要制度设计。上海小企业金融服务喜见成效由上海银监局、上海市经委和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共同指导,上海28家银行将在今年4月2日-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联合举办“2008年上海银行界小企业金融服务洽谈会”(简称“2008金洽会”)。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上海银行业在推动小企业金融中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07年12月末,按银监会新口径计算,上海的小企业授信户数为15917家。随着上海银行业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认知在理念上和行动上的突破,各中外资银行纷纷更新经营理念,创新信贷产品,加快推进经营管理机制和信贷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围绕小企业贷款业务,积极拓展全面化的、综合化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在小企业贷款经营模式、业务流程、授信产品和抵押担保等方面进行尝试和创新,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小企业贷款业务授信审批、考核激励和问责等机制。三大成效上海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集中表现在三大方面。第一,大多数银行相继实行体制再造和流程再造,建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制和体制,在总行和分支机构设立专门的部门和营销管理团队,培育了一批小企业特色支行和客户经理。第二,“六项机制”建设不断深化,并取得新的进展。一些银行纷纷优化小企业贷款审批机制,设计“工厂化”审批流程,对小企业授信实行差异化和专业化管理,以适应小企业融资“短、频、急”的特点;一些银行运用成熟的定价模型进行风险定价和独立核算,有效控制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一些银行加快开发小企业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专门的小企业授信流程和监测平台,建立了内部小企业客户违约信息共享机制;一些银行建立了与小企业授信收益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和风险基金,积极探索制定风险防范与正向激励并重的激励约束机制;一些银行开展了多层次的小企业业务培训和人员培训,建立了专业化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小企业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管理等等。第三,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成果显著。各家银行整合现有品牌和资源,通过产品组合和创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针对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和无抵押等特性,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融资、保理、贸易融资等服务,为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小企业的发展。两个问题但同时,小企业金融领域还面临诸多问题。一是不少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核心技术尚未建立,一些银行在信贷模式上仍然沿用以往对大企业的方法,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针对小企业的客户筛选和风险管控体系。在专门队伍和人才的培养方面,还缺乏一大批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职小企业客户经理和管理人员,以及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二是整个社会信用制度体系的建设亟待加强。小企业良莠不齐,信用状况不一,有的管理较为粗放,财务透明度不高,有的实际控制人与公司法定贷款人、高管分离,小企业及小企业业主的社会信用信息缺失现象较为普遍,银企信息不对称现象仍较为突出。这些无疑增大了银行资信调查、贷款决策以及贷款管理的难度,减弱了违约信息通报机制的有效性。推进服务据悉,举办此次金洽会的目的是:持续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此带动各方更关注小企业融资,并促进上海银行业相互学习,共同推进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这是上海银行界第三次联合举办针对小企业的洽谈会。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透露,金洽会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此次各参会银行将派出超过500名小企业金融服务专家和客户经理与参会小企业进行现场洽谈。同时相关监管机构、政府部门还将派出数十名政府工作人员为广大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同时,金洽会现场还将设置“1978-2008,上海银行业发展与创新”主题展区,集中展示、回顾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上海银行业的改革历程和发展成就。促进民营服务经济发展上海市工商联表示:促进上海民营服务经济的发展、提升,要转变观念,调整政策,更有效地实施优扶措施,进一步改善民营服务经济的发展环境。建议:积极引导并支持民间资本为主的银行、产业基金等金融服务企业的筹建,鼓励民营经济进入目前尚未进入的细分服务行业;对符合本市产业导向的某些服务业的政策优惠,既要选择部分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又要落实于其他行业中一定数量或比例的民营服务企业;对技术创新项目和品牌建设给予支持和优扶,新型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和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提升同样予以优惠;适当扩大服务业商务房地产的建设规模,对服务经济集聚区内的企业实行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促成郊区和轨道交通主要站点民营服务企业的大规模集聚;改善人才入沪的有关规制,对一定规模以上投资额的民营投资者和年个人所得税额较高的服务业技术、管理人才,应直接给予户籍资格。首届新楚商十大杰出人物出炉由湖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浦东新区陆家嘴功能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湖北商会和上海商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新楚商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日前正式揭晓,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黎明、上海回天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峰等10位杰出新楚商入选,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专程到场颁奖。本次评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1月21日至2月14日,共收到选票46783张,并由专业评选委员会讨论评选出这10位杰出新楚商。田承忠副省长表示,这次活动意义重大,不仅提升了在沪新楚商的整体形象,更体现了新楚商在促进湖北与上海两地经济联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在沪成功的新楚商能把上海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带回湖北,使两地经济得到共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上海注册资金超过50万元的湖北籍企业逾2000家,分布在高科技、房地产、建材等各个领域,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社会组织需要政府的进一步关怀从1999年的2636家到如今的7803家,上海的社会组织正以平均每年增加900家的速度迅速发展。这些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推进公益事业、服务市民生活、扩大对外交往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采访中了解到,要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理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内部管理制度有待健全,队伍建设上还有欠缺,这使得不少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的能力和水平远远达不到预想的标准,社会组织的美誉度、公信度也没达到预期水平。在采访中,不少政府部门负责人坦言,在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时免不了担忧:社团是否有能力按照要求完成相关事务,谁来对社团完成相关事务的质量进行考评等等。恰恰是这种担忧,导致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运作无法规范化。一方面,当社会组织主动向政府部门提出承担某些服务项目,要求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时,政府部门显得较为被动;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购买服务没有统一的计划安排,当社会组织临时获得某项购买服务项目时也会显得仓促和被动。内部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目前,不少政府部门在社区卫生服务、养老助老、文化健身、促进就业、助残扶残、家政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探索实践。但不少社会组织因为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