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222年----581年)时代特征:封建国家在分裂中民族融合,继续发展.•考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江南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三国鼎立的形成:•1.官渡之战:①经过:200年,河南的曹操(实行屯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官渡大败骄傲轻敌的河北袁绍(以少胜多).②意义: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2.赤壁之战:①经过:208年,统一北方的曹操意统一全国,率领20万军队南下,南方的刘备与孙权被迫联合(诸葛亮和周瑜)共同抗曹,最终以少胜多大败曹军.②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3.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定都洛阳(北方),东汉灭亡.②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建蜀(西南).③222年,孙权称王,建吴,定都建业(今南京)――(江南).④意义:结束长期混战割据,实现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基础.⑤三国时间段:(222年――魏灭蜀).•4.夷洲:今天的台湾。最早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二..西晋:(226年—316年)短暂的统一•1.建立:①过程: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国帝位建立西晋定都洛阳;②统一全国:280年灭吴国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全国。•2.灭亡:原因:统治的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争权的内乱)耗尽国立;压迫少数民族。过程:316年内迁匈奴起义灭亡西晋。•三.五胡内迁:①时间:东汉末年以来;②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迁往黄河流域。③意义: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南方的经济开发。•四.淝水之战: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2.时间:公元383年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关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战前投鞭断流,战中草木皆兵,战后风声鹤唳。•五.江南经济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a.自然条件优越;b.南迁的人民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c.统治者的重视;d.人民的辛勤劳动;e.南方社会比较安定.•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a.开始使用绿肥b.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六.北朝:指的是北方政权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指的是南方政权包括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中国朝代演进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1、鲜卑族建立北魏(1)鲜卑族的崛起(2)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间:公元439年表现3、北方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生产技术生活习俗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平城气候干旱,农业不发达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统治中原保守势力大,不利于改革北方柔然的进攻威胁(494年)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学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通婚实行汉制,学习汉礼法•2、北朝的演变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小结:各族人民长期接触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政府的改革迁都洛阳改革措施民族融合东汉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练习:•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影响的现象有哪些?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北魏骑兵俑陶风帽俑(北魏)陶笼冠俑(北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墓陵穆独孤刘步六狐陆贺楼楼•(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