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与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高考新动向】[来源:21世纪教育网]稳态的生理意义【考纲全景透析】一、细胞外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1、体液及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理化性质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主要决定因素: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酸碱度: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稳定因素: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热点难点全析】一、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内环境(1)各组分间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可以存在的物质: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不应存在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由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消化酶等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1)相同点: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除蛋白质外化学组成基本相同。(2)不同点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管中的是淋巴细胞等。③所含化学成分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例】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析】选D。①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由①②③构成。消化液不在血浆中,而是在消化腔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内液。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调节机制1.细胞外液渗透压(1)稳态:正常情况下,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分渗透是平衡的。(2)影响因素血浆中蛋白质浓度降低或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会导致血浆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①营养不良就会由于血浆蛋白浓度过低导致组织水肿。②过敏反应水肿则是由于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引起。2.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例】2011年12月4日,东丽杯国际马拉松赛在上海举行,如图为比赛的选手。运动员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析】选B。本题考查代谢产物对内环境性质的影响及调节。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高考零距离】1、(2012·新课标)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答案】B2、(20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这里的体液就是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项,血浆的成分中有CO2和尿素;神经递质通过细胞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这里的细胞间隙的成分就是组织液。C项,大部分组织液能够被毛细血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D项,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机体达到稳态。【答案】D3、(2010·安徽高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加,A错。内环境缓冲体系主要由H2CO3和Na2CO3构成,B错。细胞代谢在细胞内进行,内环境是细胞外液,C错。内环境的变化,机体进行调节通过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完成。D对。【答案】D【考点提升训练】1、(2012·锦州模拟)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存在问题的是()A.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消化液中【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人体内环境,消化液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答案】D2、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列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答案】D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解析】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食物消化后,才能被小肠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各处被机体利用。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之间,体温保持在37℃左右,渗透压约为770kPa。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之一。【答案】B4、下列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D.丙酮酸+H2O―→CO2+[H]+能量【解析】丙酮酸+H2O―→CO2+[H]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中。【答案】D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CO-3、HPO2-4等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解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答案】C6、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21世纪教育网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解析】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随着海水浓度的改变,血液的浓度变化越小的,说明调节内环境的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稳定了,故调节能力其次。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时,基本能够维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答案】A7、(2012·大连测试)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①③②C.③①②③D.②③①①【解析】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可以渗透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分别形成血浆和淋巴,然后汇集进入静脉,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然后进入组织液,从而到达全身组织细胞。所以a、b、c、d分别是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答案为B。【答案】B8、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如下①→②→③→④B.若③为肝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C.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解析】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是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交换。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①处的胰岛素浓度应高于⑤处。饭后一小时,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①处的血糖浓度应低于⑤处。脑细胞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答案】CD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那么CO2从体内排到体外的顺序依次是()A.①→②→③→④→⑦B.⑦→⑥→③→②→①C.⑦→⑥→③→⑦→①D.①→②→③→⑤→⑦【解析】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间接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A10、(2012·嘉兴调研)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1425.02.51.5103.36.016.0②1474.01.251.0114.07.51.0A.①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解析】首先根据①与②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可判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时,都会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