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国人2016年12月基于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韩晓东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分局摘要: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解决我国北方城市缺水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沿线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水质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影响;对策一、南水北调概况南水北调工程自上世纪50年代提出以后,经过大量的勘察、测量、论证,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输水到达鲁北;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2013年,东线一期工程具备通水条件。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中线自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河北,途经1267公里,为沿途20余个大、中、小城市供水,至北京、天津止,2014年底正式通水;西线工程将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即从长江上游将水调入黄河,目前尚处于论证阶段。二、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效益影响(一)南水北调对沿线地区的生态与环境效益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主要是缓解苏北、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城市缺水问题,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三年来,向山东境内调入水量约10.91亿立方米。大大缓解了苏、鲁水资源短缺矛盾,而且还打通了长江水的调水通道,构建起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的骨干水网,有效增加了特殊干旱年份水资源的供给保障能力,其战略作用凸显【1】。2015年旱情持续,又引江向南四湖、东平湖补水,极大地改善了“两湖”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紧缺局面。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使受水区水质明显改善,生态效益初显。北京利用南水向中心城区河湖补充清水,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改善了河湖水质,并让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减缓。两年来,天津市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共有80余户用水单位完成水源转换,吊销许可证73套,回填机井110余眼,减少地下水许可水量1010万立方米。在河北,南水北调工程先后向石家庄市滹沱河、邢台市七里河生态补水7000万立方米,提升了生态景观效果。在河南许昌市,向北海、石梁河、清潩河生态补水615万立方米。郑州市利用置换出来的黄河水,用于生态水系建设,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水系重现生机。鹤壁市淇河从南水北调补水1050万立方米,淇河湿地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二)南水北调的社会、经济效益东线工程在发挥供水和生态环境保护效益的同时,还发挥了综合带动效应,提升了沿线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山东省7个市的30个县(市、区)每年可直接消化中水2.06亿立方米,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两年来,受水区供水保证率明显提升,供水格局发生改变。北京市城区供水中,南水占比超70%,超过2亿立方米的南水储存到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和大宁调蓄水库【2】。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环城四区等城镇居民全部用上南水,发展核心区实现了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河南省南水北调供水范围涵盖南阳、平顶山、郑州等10个市,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115.4万亩。三、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一)加强宣传力度,争取民众参与由于南水北调纵贯南北,跨度很大,流经的区域之间经济、文化差异也大,因此,各地群众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也不一样。南水北调工程离不开群众的参与,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群众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宣传,加深群众对工程的认识,从而促进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一是加大节水宣传,让群众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减少用水浪费,如果受水区域城市能够全面实现节约用水,可以大大减少水的调用量;二是加大水污染防治宣传,让群众在生活中自觉保护自然水体,减少水污染。(二)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加强对南水北调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的对象包括:第一,对水资源运用效率和质量的监控,就是对科学合理的分配水资源,避免因为水资源的调用不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资源管理部门要主动运用水资源运用效率和质量的监控结果,并以此为基础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第二,对水质的监控,根据自动监测系统时时掌握渠道内水质情况,对重点敏感区域的水质断面采取固定监测方式,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第三,对水位水量的监控,在南方丰水期,还可通过科学调度,向北方的农业和生态应急补水;针对库区,每年在汛期、枯水期之前及时结合天气预报做好相应准备措施,特别是保护好连续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库区安全,并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三)加强水质保护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是有效解决我国北方及沿线城市的缺水问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保证受水地区能够使用到达到标准的水资源,是南水北调工程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从以下方面来加强水质保护:一是对沿线渠道的排污治理,不少地方的河流既是饮用水源,又是排污渠道,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必须对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进行治理,坚持不达标不排放;二是建立水质保护的长效机制,增强地方政府水质保护的内生动力,调动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治污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依据南水北调工程的整体布局,在沿线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利用自然环境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结束语要做好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自觉参与到节水用水和对水质的保护中来,在着力解决“人”的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加强水质保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使这一规模宏大的工程能够长久的造福于民众,实现发展与生态的双赢。参考文献:[1]陈孟.一江清水润苏鲁.几多成果几多难,人民网[Z].2016.11.16.[2]朱文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2015-2016年度调水结束,中国南水北调报[N].206.1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