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愈主讲人:-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3-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抗颜:端正容颜。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指点使眼色,拉扯示意,并且添油加醋地污蔑他。-4-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知识。2.加强诵读,学习体会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5-文学常识《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6-唐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7-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8-学案展示知识点归纳-9-掌握下列红色字读音句读()或不焉()经传()近谀()老聃()传道()李蟠()苌弘()无长()择师而教之()不耻相师()dòufǒuzhuànyúdānchuánpánchángzhǎngjiāoxiāng-10-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通假字受,通“授”,传授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11-古今异义字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学校教育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普通人今:很多人4.吾从而师之古:是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今:合成一个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12-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耻相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13-文言句式1.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被动句不拘于时4.介宾后置句而耻学于师。-14-1.古之学者必有师2.吾师道也3.吾从而师之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6.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1.名词,老师2.动词,学习3.意动用法,以……为师4.动词,从师5.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名词,军队一词多义现象师-15-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吾师道也3.道相似也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余嘉其能行古道道理道理道德学问风尚风尚道-16-1.吾从而师之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4.句读之不知5.填然鼓之6.蚓无爪牙之利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代词,他2.指示代词,这些,这类3.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4.宾语前置标志。5.音节衬字6.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7.动词,到、往之-17-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其皆出于此乎4.其可怪也欤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1.指示代词,那些2.代词,他们的3.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4.加重语气5.自己其-18-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师不必贤于弟子3.不拘于时,学于余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对于比被;向19第二课时“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古义为“陈述”“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20-走进文本,合作探究1.一代文豪为什么写下这篇文章?请从文中找出答案。(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不拘于时,学于余。(3)余嘉其能行古道。-21-走进文本,合作探究2.“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古道”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古之学者必有师(2)圣人无常师-22-走进文本,合作探究3.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学习应有什么态度?(1)作用: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为何从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态度: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3-走进文本,合作探究4.古人如此重视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是什么?(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24-走进文本,合作探究5.第二段作者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作者如何论证这个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纵比:古之圣人——从师圣益圣今之众人——耻师愚益愚自比:爱其子——择师而教小学大遗于其身——耻学于师未见其明横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其智乃士大夫之族——耻相师反不及通过三组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25-小结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道理论证)第二段:论证中心论点(对比论证)第三段:论证中心论点(举例论证)第四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和目的。-26-背诵线索提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何从师(“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的态度(“生乎吾前”)——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三组对比(古之圣人从师,今之众人耻学;其身耻师,替子择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新师道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缘由。-27-课堂延伸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认识。284.归纳小结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师。29作业•1.背诵全文。•2.这篇文章,作者批判的锋芒直指那些以“士大夫”为代表的耻学于师的人。但通篇文章并没有出现“批判”等这样的字眼,我们怎样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疾心痛首、批判之情呢?•3.欣赏视频资料:品读韩愈《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