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课标: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思想、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专题一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思考:以上著作的作者分别是谁?上述著作中提出了什么思想?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特点和影响,其观点有哪些异同之处。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主要是考辩长期以来为人们笃信不疑的“古文经”均系伪造,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具有很大的冲击,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作思想准备。孙中山: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提出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低价,平均地权。在该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举行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背景:对君主专制的反思(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表现萌芽:民权思想的启蒙(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对民主朦胧的渴望思考:2位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生活背景?黄宗羲—梨洲先生顾炎武—亭林先生(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2)限制君主的权利——“法治”提出“有法治而后有治人”思想;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2、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黄宗羲的思想1.主要思想黄宗羲—梨洲先生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君》概括黄宗羲观点“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批判君主专制一、黄宗羲的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2)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都具有民主因素在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中起到了重大影响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顾炎武—亭林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引起一些仁人志士对君主专制进行深刻反思的原因?影响如何?【深化探究】材料1: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历朝的完善、加强,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材料2:明朝中后期,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西方进步的科技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经学转向科学,高举起“求实”、“明理”的旗帜,掀起了振兴科学的启蒙运动。材料3:明清两朝,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发展。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了思想界里。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政治:①专制统治的强化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思想:①“西学东渐”②程朱理学、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促进了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学说的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1.民权思想启蒙的背景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二、民权思想的启蒙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认为专制君主是“收人人自主之权,而归诸一人,以一人而夺众人之权。”“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3.思想主张“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2.代表人物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陈旭麓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评价康有为谭嗣同严复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①梁启超把张扬民权与批判君主专制紧密结合起来②中国若再不开放民主,就要亡国灭种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吸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表达了资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为有限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维新运动后梁启超思想一度激进《新民说》:强调“新民为今日第一急务”,大力鼓吹人们都要摆脱封建奴性,树立独立、自由和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激励人们都要具有“自尊”、“进步”、“利群”以及“进取冒险”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他这时初编《新民众报》的指导思想。“新民”思想——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而不是中国传统时代的“臣民”或“良民”。材料:比较康有为和梁启超思想的异同同: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都主张君主立宪制异:康有为借用孔子来证明自己变法的合理性;而梁启超则显得更加激进,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结合起来,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背景: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民族危机的加深由戊戌变法的失败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①民权主义(民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形成完善——从兴中会建立到同盟会建立主要内容——暴力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主要目的——建立政体;反对帝制;争取人权三民主义之间关系——紧密结合、完整体系——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也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民主自由的愿望。但它缺乏彻底的反封建内容,他把推翻清朝统治当做实现民权主义的最终目标②、五权分立原则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对西方民主政治加以改造借鉴③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2、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特点:思想更民主,手段更革命;结合中国国情,参照西方政治不足,思想有创新。孙中山的民权思想③、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新”在反帝“新”在强调民权普遍性;“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局限: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康、梁、孙观点的异同同: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异: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主张渐进改革梁启超认为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主张先制定宪法和培养新民再实行立宪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五权分立。【深化探究】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中体西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19世纪末)民主共和——辛亥革命(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19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