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各帝国主义同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其要点:①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②新中国必须彻底与旧外交决裂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争取主动,要有独立精神,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6年(1949-1955)1.背景:国际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国家性质:国家利益:捍卫主权、打破封锁巩固政权、保卫和平国家独立,向社会主义过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2.基本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内容含义意义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另建新的平等新交关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独立自主先消除帝国主义一切特权,再考虑建交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平等互利外交关系基础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积极争取以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0①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而不走“中间路线”?②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苏联则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实行“一边倒”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三、开拓外交新局面——50年代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交(49—50)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和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1949.10—1950.10(第一次建交高潮)新中国与17国建交•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1.17个国家2.大多数国家为人民民主国家充分体现“一边倒”外交原则发挥的作用三、开拓外交新局面——50年代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交(49—50)2.和平共处五项提出(53—55)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两国,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意义内容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目的三.始有所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过程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三、开拓外交新局面——50年代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交(49—50)2.和平共处五项提出(53—55)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建议对印度支那的和平起了积极作用。目的中国作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背景朝鲜停战,美继续盘踞台湾海峡,企图在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特点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三、开拓外交新局面——50年代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交(49—50)2.和平共处五项提出(53—55)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4.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主席、各位代表: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背景:内容: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意义: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更多的亚非国家同中国建交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思考:求同: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掠夺和统治,同时希望解除殖民主义奴役和灾难。存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依据政策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依据国际环境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实力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成就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建构知识1、不属于我国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大片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3、新中国外加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事件划分的理论4、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6、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亚非会议B、第26界联大C、日内瓦会议D、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5、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主要针对A、外来势力对中国的敌视B、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制造紧张局势C、有的与会国反对共产主义,对中国怀疑D、帝国主义破坏会议和各国间的分歧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