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技术•授课教师:•吴小红•联系方式:•13640280668•wuxh@scau.edu.cn•信息学院509关于教材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程田绪红等编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上机实验指导与习题教材及实验指导书以班为单位到教材中心领取课时安排•总学时数:56(其中上课32,上机24)(1)上课:1-16周;(2)实验:从第4-15周.学习方式•授课•(课堂讲授式、小组讨论式)•读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练习、实验报告)课程的考核•评分标准:•平时成绩:(30%)–实验、作业、课堂提问、考勤•期末考试:(70%)实验课教学安排•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教学开始后的第4周进行。•实验教学以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为主。•实验1至实验10为必选实验内容,要求在实验指导书上填写实验报告;•实验11为选做内容;考核方式课堂出勤(15%)课堂实验(15%)期末考试(70%)加分:回答课堂提问,提出对教学有帮助的建议和意见课程要求•一定要阅读教材,•一定要有信心,•尽量不要逃课•上课时间请关闭你的手机等,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尤其注意保持安静•实验环节非常重要,务请不要无故旷课•欢迎随时提出你对课程的意见!•课程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疑问,请及时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学习目标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关系、关系规范化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与步骤掌握关系代数运算规则及应用掌握标准语言SQL语法及应用掌握ACCESS数据库软件操作方法掌握程序设计技术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过计算机二级(ACESS)学习目的程序设计、数据处理期末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access3月、9月课程综述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第三章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四章表的操作第五章数据库设计第六章数据查询第七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第八章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第九章VBA程序设计第十章网上书城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实例第十一章数据库保护第十二章数据库技术新进展数据库是什么?在学习Access数据库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数据库”。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很多亲戚和朋友,为了保持与他们的联系,我们常常用一个通讯录将他们的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都记录下来,这样要查谁的电话或地址就很方便了。这个“通讯录”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数据库”,每个人的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就是这个数据库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在“通讯录”这个“数据库”中添加新朋友的个人信息,也可以由于某个朋友的电话变动而修改他的电话号码这个“数据”。不过说到底,我们使用通讯录这个“数据库”还是为了能随时查到某位亲戚或朋友的地址、邮编或电话号码这些“数据”。实际上“数据库”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按某种规则组织起来的“数据”的“集合”,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数据库可是随处可见的啊。通讯录示例姓名性别联系电话电子邮箱QQ号码住址王东华女88373835hunanlxd@tom.com14430766华农华山公寓齐统焇男13512348765hunanlxd@163.com15347890华农五山公寓陈东东男15920909035hunanlxd@sohu.com24585432华农跃进北霍热平女13430507099hunanlxd@126.com65938900华农六一区………………数据库应用实例1.《图书管理系统》2.《成绩管理系统》3.《排课管理系统》4.《学籍管理系统》5.《教师管理系统》6.《招生管理系统》7.《学生评语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实例1.《销售管理系统》2.《工资管理系统》3.《教材征订信息系统》4.《旅游资源及线路管理系统》5.《人事管理信息系统》6.《同学录系统》7.《移动电话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地位•数据库技术产生于六十年代末,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向各行各业的渗透。•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数据库应用例1如航空售票系统,包括的数据项:1)座位预定信息:座位分配、座位确认等2)航班信息:航班号、飞机型号、机组号、起飞地、目的地、起飞时间、到达时间等。3)机票信息:票价、折扣、有无等。系统工作:1)查询:某一时间内从某个指定地到另一指定地的航班,是否有可以选择的座位、飞机型号、票价、折扣等。2)更新:登记航班、分配座位等3)统计:统计经常乘坐某一航班的乘客信息等。数据库应用例2图书管理系统,包括的主要数据项:1)图书信息:书号、书名、作者姓名、出版日期等2)作者信息:姓名、性别、住址、电话等3)出版社信息:名称、地址、社长、电话等4)读者信息:姓名、借书号、借书数量等管理工作:1)查询:查看图书、检索指定作者的图书、检索指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等。2)更新:新书登记、作者信息等教学目的与学习方法•教学目的-系统的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及设计方法-通过上机实习,掌握至少一种主流关系数据库的操作-培养在复杂应用环境中实施数据库设计的能力•学习方法-本课程内容由理论和应用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概念多,较难理解与掌握;应用部分命令多,难于记忆但易于掌握。-学习理论部分,注意掌握基本概念与方法。-学习应用部分,注意掌握SQL语言基本命令的功能、使用方法及其Access2003数据库的操作与使用方法。•约法三章–1.不听课可以,一定要保持安静–2.不会每次点名查考勤,如缺勤以一当十–3.迟到的同学请走后门入教室,迟到2次相当于旷课一次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本章提纲1.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数据库系统3.数据模型本章没有难点,重点是数据库系统和数据模型中的关系模型•数据库技术发展,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特点、组成,数据模型1.1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处理也称为信息处理。所谓数据处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它包括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操作过程。•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量的规模日益扩大,数据处理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变迁,经历了从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管理三个阶段。1.1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50年代中)–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数据库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现在)•工程数据库系统:与工程领域结合•图形数据库系统:与图形应用结合•图像数据库系统:与图像应用结合•统计数据库系统:与工程应用结合•知识数据库系统: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结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网络应用结合•并行数据库系统:与多机并行应用结合•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与面向对象方法结合•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动力–应用需求的推动–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什么推动了数据库的发展?•磁盘容量的发展时间(年)19561965197119781981198519952003容量(MB)53010060012005000100001800001.1.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50年代中产生的背景应用需求科学计算硬件水平无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水平没有操作系统处理方式批处理特点•数据的管理者:用户(程序员),数据不保存•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数据的共享程度:无共享、冗余度极大•数据的独立性:不独立,完全依赖于程序•数据的结构化:无结构•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硬件存储设备主要有磁带、卡片机、纸带机等,还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上也处于初级的阶段,没有操作系统(OS)和管理数据的工具。•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完全靠程序员手工完成。1.1.1人工管理阶段–没有支持数据管理的软件–在程序中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数据与程序不独立–数据组织面向应用,数据不能共享,数据重复–数据处理-批处理。人工管理阶段•人工管理阶段出现在计算机应用于数据管理的初期。由于没有必要的软件、硬件环境的支持,用户只能直接在裸机上操作。应用程序中不仅要设计数据的逻辑结构,还要阐明数据在存储器上的存储地址。在这一管理方式下,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相互结合不可分割,当数据有所变动时程序则随之改变,独立性差;另外,各程序之间的数据不能相互传递,缺少共享性,因而这种管理方式既不灵活,也不安全,编程效率较差。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没有磁盘,没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1数据集1应用程序2数据集2应用程序n数据集n•该阶段数据管理效率很低,特点:(1)数据管理由应用程序完成(2)数据不能共享(3)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缺少独立性(4)数据不能保存1.1.2.文件管理阶段•产生的背景应用需求科学计算、管理硬件水平磁盘、磁鼓软件水平有文件系统处理方式联机实时处理、批处理•特点数据的管理者:文件系统,数据可长期保存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的结构化: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数据的独立性:独立性差,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必须修改应用程序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1.1.2文件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文件管理阶段即把有关的数据组织成一种文件,这种数据文件可以脱离程序而独立存在,由一个专门的文件管理系统实施统一管理。在这一管理方式下,应用程序通过文件管理系统对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应用程序与数据文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比手工管理方式前进了一步。但是,数据文件仍高度依赖于其对应的程序,不能被多个程序所共享。由于数据文件之间不能建立任何联系,因而数据的通用性仍然较差,冗余量大。1.1.2文件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应用领域拓宽,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数据管理。•在文件系统阶段中,计算机外存储器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计算机软件的OS中己经有了专门的管理数据软件,即所谓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处理方式不仅有文件批处理,而且还能够联机实时处理。•这一时期的数据管理技术具有如下特点:•⑴数据可长期保留在外存上供反复使用•⑵数据管理由文件管理系统完成•⑶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⑷数据的存取基本以记录为单位•(5)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不一致•(6)程序和数据之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出现磁盘、磁鼓,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n数据文件1数据文件2数据文件n1.1.3数据库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产生的背景应用背景大规模管理硬件背景大容量磁盘、磁盘阵列软件背景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方式联机实时处理,分布处理,批处理1.1.3数据库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计算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管理领域,且规模越来越大,因此数据量也急剧增长。•人们对数据共享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数据库”的概念应运而生。1.1.3数据库管理阶段数据处理的特点是:(1)数据整体结构化。(2)数据共享性高。(3)具有很高的数据独立性。(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在数据库系统阶段应用系统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DBMS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数据库例如:要建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系统包含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系别、年龄)、课程(课程号、课程名)、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等数据,分别对应三个文件。采用文件处理方式,因为不同文件记录之间无联系,要想查找某个学生的学号、姓名、所选课程的名称和成绩,必须编写程序来实现。而数据库系统不仅描述数据本身,还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上述查询可以非常容易地联机查到。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DBMSDB⑴数据结构化•在文件系统阶段,只考虑了同一文件记录内部数据项之间的联系,而不同文件的记录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也就是说,从整体上看数据是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