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政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紧迫意义重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央在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作出的战略安排,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省委举办这次全省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就是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深入研究和完善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措施,推动吉林振兴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下面,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谈三个问题,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紧迫、意义重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都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研究部署。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再动员再部署,是对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是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理论创新、发展目标的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概括为“五个必2然要求”:一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二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三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四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五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胡总书记的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非常全面,非常深刻,非常切合实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吉林来讲,不仅完全适用,而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紧迫性。第一,在外部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吉林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势头,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带动下,我省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成绩很大,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但长期存在的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比如,2009年全省GDP占全国比重为2.15%,比2003年降低了0.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13.6:48.5:37.9,一产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三产比全国低4.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只有13.6%,比全国平均水平(20.4%)低6.8个百分点;全省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只有39%,比全国平均水平(43%)低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明显偏低;单位GDP能耗为1.21吨标准煤/万元,接近发达地区的2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只有48.4%。这几年我们抓住国家宏观政策机遇,依靠投资拉动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去年投资率已经超过90%。必须看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不会恢复,甚至还会相对萎缩;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长期形成的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3下,继续坚持过度依赖较高投资率实现经济增长的外延型扩张模式将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立足扩大内需,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努力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性。第二,从我省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出发,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者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镇化的过程,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三者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我省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一阶段大力推进工业化,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应以加快城镇化为依托,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强化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从消费需求看,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661元,城镇居民为8869元,地级市为10599元,36个大中城市为14326元,从乡进城消费明显增加;从投资需求看,据有关方面研究,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我省的城镇化率为53.2%(全国为46.6%),因为有林区、矿区职工等因素,实际上存在虚高现象。最近几年,我省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呈缓慢下降趋势,2008年全国城镇化率增速为0.76%,而我省仅为0.04%,在全国处于末位。城镇化水平低、增速慢,不仅制约农村发展,也制约城市发展;不仅制约投资需求,也制约消费需求;不仅制约经济发展,也制约民生改善。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三化”统筹,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用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用农业现代化有效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新路子。第三,着眼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赢得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竞争的主动权,提升区域竞争力,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历史经验看,4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是一次国家间、地区间、企业间实力和地位的重新调整。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决定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是看谁能跟上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不断形成新的战略支点。当前,全国各个省(市)都在为经济发展作战略筹划,纷纷把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技改力度、提升传统产业档次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力图抢占未来发展新的制高点。从吉林情况看,尽管我省产业体系比较完善,但总体上经济总量不足、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现代服务业仅占全部服务业的30%。如果我们不能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抢占一席之地,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发展中陷入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引进外部要素,着力激活资源、放大存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第四,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来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仅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发展经济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兼顾,努力实现增投资、扩消费、惠民生一举多得。比如,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就必须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推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良性循环,就必须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有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要为经济发展创造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妥善协调和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5解决的利益问题。如果社会事业、民生改善不能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那么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社会和谐稳定也无法保证。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总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是“十二五”发展的主题。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差距还很大,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本领,高质量、快速度地推进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坚定不移地打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硬仗,务求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思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从吉林实际出发,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切实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1、准确判断形势,清醒把握“三个关键节点”。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形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我省所处发展阶段作出了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吉林正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6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在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这个阶段既是经济加快发展的时期,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时期;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既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也面临许多“两难”问题。我们既要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势头、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夯实发展基础,更要“好”字当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我们既要着力扩大外需、尽快扭转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负拉动局面,更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既要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努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更要高度重视扩大消费、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们既要着力引进新要素新项目、构筑新的发展优势,更要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个阶段性特征必须很好地把握。在实际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提高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预见性。2、明确目标任务,切实突出“一个主题”。就是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切实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按照中央的部署,我们利用一年半时间,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现在,全党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结合当前形势任务,省委考虑启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全省的贯彻落实。各市州、各部门都要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全省工作安排,努力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迈出新步伐,在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以此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扎实推动解放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7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破除束缚科学发展、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陈旧观念、思维定势、体制机制和行为习惯,用新观念看待新问题,以新方法解决老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应少一点“自我感觉良好”,多一些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少一点自己跟自己纵向比,多一些与先进地区横向比的紧迫感和进取意识;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些创造性和开拓意识;少一点“部门利益”,多一些公开公正和大局意识;少一点“人情关系网”,多一些按规律办事和依法行政意识,推动解放思想的成果由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化,努力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要大力推动改革创新。创新是一条重要的党性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