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解、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宜宾市教育局张玲燕一、《纲要》与《指南》的关系以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一)相同点1、都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体系中的组成部分。2、目的都是通过五大领域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都有目标。3、《纲要》在幼儿园教育实施部分只提出了原则要求,教师的操作性不强。(二)不同点1、《纲要》是对教育界的课程文件,《指南》只有教育实施部分的要求,服务对象是幼儿园、家长。2、《指南》具有高度的操作性,只体现了《纲要》中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的内容。3、《纲要》是完整的课程文件,还包含了“总则”、“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内容,而《指南》没有。(三)两者的关系1、两者都是幼儿教育法规中实施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共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科学发展。2、《指南》是《纲要》的细化,但又不是简单的细化:一是对《纲要》中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更细化,还比《纲要》有发展。但没有《纲要》,就不会有《指南》。二是《指南》与《纲要》在对象、层次、内容、功能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3、《指南》的实施将推进《纲要》的深入贯彻落实。二、学习、理解《指南》(一)《指南》是什么?它的定位?(二)为什么叫《指南》而不是《标准》?(三)为什么叫“学习与发展指南”?(四)如何理解3-6岁儿童的学习?(五)《指南》的结构与内容(简略)(六)《指南》的目标与典型表现(一)《指南》是什么?《指南》是引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指南》定位。(“说明”第二条)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作用)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从《指南》“说明”和五大领域得出:导向--《指南》性质;导什么向--《指南》的目标;怎么导--《指南》的目标体系和教育建议。(二)为什么叫《指南》而不是《标准》?“指南”,字面意思是指向南方的意思。基于此,被引申为“指导”、“导向”、比喻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标准”,一般被定义为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是榜样、规范等。两者的内涵区别,给用“指南”或“标准”来命名的事物带来完全不同的本质属性。使用“指南”这一名称,以突出、强调其“指引”、“导向”的功能。(三)为什么叫“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都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儿童的学习是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儿童的发展也是呈阶段性的,不会随意跨越;学习受发展制约,发展是下一个学习的前提,二者密不可分。《指南》既引导幼儿的学习,也同时引导有幼儿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发展结果。这样《指南》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共同的目标导向。“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的是重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不是用结果验收孩子。世界各国用的都是“学习与发展”。(四)如何理解3-6岁儿童的学习?《指南》既然是指导学习的,怎么很多内容都不是“学习”的内容呢?“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确立广义的幼儿学习观。是由幼儿园的课程独有的内容所决定的。如:回归自然、科学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都是重要的儿童发展课题。(五)《指南》的结构与内容说明与主体部分1、“说明”《指南》制定的背景《指南》的目标、功能《指南》的内容结构《指南》的实施原则2、主体部分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子领域---若干目标----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教育建议子领域目标目标12……目标各年龄段典型表现1各年龄段典型表现2领域(幼儿个体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五个领域)………………教育建议(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的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方法和建议)(在该领域中,幼儿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对幼儿的合理期望)(各年龄段幼儿在该目标下普遍的、重要的、具有关键意义的若干表现的例举)健康身心状态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具有健康的体态。典型表现3-4岁2个4-5岁2个5-6岁2个情绪安定愉快。典型表现…...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典型表现…...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的保护能力。子领域目标教育建议语言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认真听并能听得懂常用语言。典型表现…...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典型表现……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典型表现……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典型表现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典型表现……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典型表现……子领域目标3-4岁3个4-5岁3个5-6岁3个教育建议社会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愿意与人交往。典型表现……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典型表现……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典型表现3-4岁4个4-5岁4个5-6岁5个关心尊重他人。典型表现……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典型表现……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典型表现……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典型表现……子领域目标教育建议科学科学探究数学认知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典型表现……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典型表现3-4岁2个4-5岁4个5-6岁5个在探索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游泳和有趣。典型表现……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典型表现……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典型表现……教育建议艺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典型表现……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典型表现……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典型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新能力。典型表现……教育建议(六)《指南》的目标与典型表现1、《指南》的目标目标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对幼儿的合理期望。因此它是《指南》导向最主要的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价值。2、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它选择了某年龄段幼儿在目标方面比较常见的、易被观察到的、一般性表现,是大多数幼儿可能表现出来的比较重要的、甚至是具有关键意义的若干表现。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年龄段幼儿群体大致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或行为特点。是对3-4岁、4-5岁、5-6岁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是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把握幼儿在目标方面的发展情况。•“典型表现”不能视为这个年龄段每一个幼儿在发展中必然表现出的特点。•是一般性、普遍性、不排除个别性、特殊性、典型性、代表性,不能包揽幼儿表现的丰富性、多样性。•考虑了我国的文化特点,选择了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行为特点。3、目标与“各年龄段典型表现”的关系•《指南》不是“量表”,不是用作筛选幼儿的工具。(图)因此,《指南》目标与“各年龄段典型表现”的关系不是目标与“量表”或“标准”或“指标”的关系。•是依据,只出现在“目标”层面上,不是典型表现上。•典型表现只是在年龄层面上是目标的参考。•目标不是“准则”,是方向指引。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不是标尺,不是目标的分解是期望是了解幼儿的参照小组讨论(20分钟)(一)《指南》的定位?为什么叫《指南》而不是《标准》?(二)现在实施《指南》,不需要再贯彻《纲要》了。为什么?(三)如何理解目标与典型表现?二者的关系如何?分组讲述(一)实施《指南》的原则《指南》“说明”明确指出: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图)幼儿发展是一个整体,各领域、目标之间相互渗透和整合。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非匀速、非线性过程。切忌在幼儿之间作盲目、简单的攀比。目的是帮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向更高水平发展。3、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做中学(直接经验)——直接感知;玩中学(游戏)——实际操作;生活中学(生活)——亲身体验;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不存在脱离具体学习、抽象、孤立的学习品质。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学习中表现出来,渗透在各个领域之中,不能孤立地训练。《指南》的各领域、所有的标准和指标以及支持性策略与活动都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指南》的各领域、所有的目标、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以及教育建议都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儿童现在、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指南》: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二)实施《指南》的途径和方法1、运用《指南》观察、了解儿童2、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3、活动区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4、集体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1、运用《指南》客观、全面、积极地观察、了解儿童(1)实施活动方案(计划、设计),就是在检验教师的假象。活动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有发展水平,是为了提供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而搭建的桥梁。(即教师读懂了儿童)(2)《指南》对观察、了解儿童的意义熟记、用好、用活《指南》,按照其提供的方向和指引,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了解幼儿。(3)运用《指南》客观、积极地观察、了解儿童一日生活和游戏是儿童真实发展状态的表现,是最佳观察机会;客观记录和描述儿童的行为表现是评价儿童和做课程计划的前提;积极正面地分析和看待幼儿(闪光点)。2、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讨论15分钟)一日生活各环节蕴含了涉及各领域、丰富的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如:幼儿入园环节中,幼儿获得的学习经验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做事情的顺序、做事情的态度;动作发展;语言、阅读;社会交往;科学、数学、艺术审美等。一日生活中的学习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身临其境的自然习得过程。一日生活环节中的学习目的性明确、易懂,与幼儿生活需要息息相关。幼儿可以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幼儿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学习可以提供自主、自治和互助的机会。一日生活环节中的学习有反复练习的机会。一日生活环节是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有利时机。3、活动区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学习的基本特点;游戏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教育;(1)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游戏活动区的幼儿)幼儿的游戏行为反映了幼儿的发展水平,但隐含了新的发展。幼儿总是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小步递进地自我发展。游戏反映发展——已有经验表现——与发展同步游戏巩固发展——重复性行为——自发练习游戏促进发展——尝试性行为——自我发展(2)支持和指导幼儿的活动区活动•教师对活动区材料的预设活动区活动是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投放的材料应该是游戏性材料,而非作业性材料;开放性的环境和材料体现了多层次和多功能性,能引发不同水平的幼儿的不同兴趣;活动区两类游戏:一类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二类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如:规则游戏、探究性游戏等。不同的游戏材料投放具有不同程度的预设,但幼儿作用于材料的行为总是自发自主的。•介入和推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很重要,但一定要把握介入时机,实时适宜介入。判断教师是否有效介入,就看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是否支持并推进了幼儿游戏的开展,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了发展水平。教师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智慧来源于不断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的过程中,源自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的熟悉程度。•小结:活动区活动是实施《指南》的重要形式,在活动区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的,教师通过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来支持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