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发展心理学——复习材料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共7页,第1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辅导2(第三、四章)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学习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心理学理论通常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来研究和阐述人的心理。简单说,心理过程就是指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在儿童风情展心理学中,学术界倾向于从认知、情感和社会化三方面阐述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这次辅导我们涵盖第三和第四章内容,也就是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以上两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具体的说,人的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人类的认识能力不仅为我们提供有关物理世界的知识,还能使我们对人的心理和心理状态本身形成认识。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是一个人日常生活认识的核心。一、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感觉和知觉时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一切信息加工的资料来源,是认识活动的开端。心理学中,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任何一种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当我们对事物的不同个别属性加以综合时,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这就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感觉和知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人们一般都认为新生儿和婴儿软弱无能,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生儿、婴儿在触觉、味觉、嗅觉和视觉等方面具有很多非凡的能力,一些能力甚至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发挥功能了。1.触觉、味觉和嗅觉:新生儿的触觉、嗅觉和味觉都已经非常敏感了。2.视觉:随着婴儿的成长,视觉集中的时间越来越长;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婴儿的视敏度也在不断提高;婴儿的颜色视觉也发展很快。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色盲。3.听觉。胎儿在20周时已经具备听力。婴儿的听觉敏度在不断提高,听觉定位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表现出了一定的听觉偏好,听觉辨别能力也在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婴儿对于语音的辨别得到经常的使用,因而这种能力得到保持,而音乐听觉如果不常使用,就会变得越来越弱。成人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听觉,其中复发性中耳炎也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共7页,第2页遍原因。4.多通道知觉:主要是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5.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等。形状知觉是人对物体各部分的排列组合的认识,是视觉、动觉和触觉协同活动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爱。深度知觉是人判定自身与物体或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对我们理解环境的布局很重要,对引导我们的运动型活动也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设计了视崖装置,通过实验表明,6个月的婴儿便具有了深度知觉。因此,视崖装置也成了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方位知觉即方向定位,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身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的知觉。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6.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变化后,人对知觉对象的感知保持不变,包括大小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记忆是在头脑中保存个体经验和加工、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记忆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观的事物的认知,相当于信息的输入,而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遗忘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1.婴儿的记忆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2.幼儿的记忆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但有意识记也在不断发展。相对于成人,幼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但也并非没有有意识记。至于表现在部分学龄儿童身上经常看到的机械识记,使长期学习和教育上的失败造成的结果。学习中运用机械识记为主的学生,思维比较消极,智慧不够发展,不习惯于钻研,自信心较差。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机械识记难以为继,学生会越学越被动。一般说来,提取记忆中的信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再认,一种是回忆(再现)。再认能力一般都优于回忆能力。自传体记忆是指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记忆恢复现象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医护,相隔一段时间以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过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3.儿童的记忆策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共7页,第3页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三、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产生、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知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了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其次,思维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知领域,还渗透到情感、社会性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总之,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一般认为,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一般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重要特征。也有学者认为,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总的说来,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直觉行动思维在前,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直觉行动思维: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直觉行动思维一直可以延续到幼儿期的早期(幼儿园的小班),这个时期的儿童的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直觉行动思维具有如下特点: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狭隘性。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是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另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现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具有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通过抽象逻辑思维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在学前儿童晚期,开始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2.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为我们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正是这个阶段论,向我们揭示了儿童智慧与成人的不同之处,是我们认识到从新生儿到成人,他们的认识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相加,而是一个有着质的差异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都表明儿童适应环境的一种新的水平。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共7页,第4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分为六个子阶段:反射练习时期;习惯动作时期;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感知运动智力时期;智力的综合时期。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和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后一阶段中,儿童思维的显著特征是仍然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但直觉思维开始由单维集中向两维集中过渡。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我中心,即儿童只注意主观的观点,只考虑自己的观点,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最重要的表现是获得了守恒和可逆性的概念。形式运算阶段(从11岁或12岁开始)。儿童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甚至还能以概念、假设等为前提,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智力高低的极其重要的尺度。四、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对变化的效应,也就是变化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的放大。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1.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有两种情绪起源的学说,一种认为儿童出生时有原始情绪,以后在原始情绪的基础上形成更为复杂的情绪情感;另一种认为新生儿只有一般性激动,以后逐步分化为更为复杂的情绪情感。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新的婴儿情绪分化理论。她认为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进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这些情绪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次序和诱因,儿童各种情绪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别差异。2.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首先是自发性微笑,或称内源性微笑。从第三周或第四周开始,婴儿表现出了很正的微笑,有外源性的刺激引起的,五六个月以后开始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婴儿最初的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这种微笑的出现,增加了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依恋。总的说来,婴儿的微笑反映的是快乐的情绪。痛苦与悲伤:痛苦是由于持续的、超水平的不良刺激引起的。痛苦的第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啼哭。儿童啼哭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和性别差异。对于儿童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儿童学习的失败也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焦虑和恐惧:焦虑就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心理上产生一种惶惶不安、心神不宁、手足无措的心态。焦虑情绪往往容易和恐惧情绪同时发生。儿童惧怕的对象随着年龄增长与经验的丰富而有所变化。愤怒:是指幼儿由于某种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是一种激活水平很高的爆发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共7页,第5页式负面情绪,表现出哭闹、滥发脾气、粗暴的对待他人、骂人、顿足打滚等表情动作。随着儿童对周围人物辨别能力的增强,他们的情感选择性也随之增强。婴儿的情绪和情感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都是比较明显的特点。3.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和情绪控制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移情既是对他人情绪的意识,又是对他人情绪的共鸣。儿童情绪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学习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及重要性2.掌握依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理解同伴关系对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3.学会应用有关知识帮助学前儿童改善社会化发展中的不良出境和不良行为特征。儿童的社会化,是每个儿童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包括儿童的语言能力、儿童的亲子关系、儿童的同伴关系以及儿童的社会行为等。一、儿童语言的发展1.前语言的交流:通过非言语的方式进行。2.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都能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积极词汇:儿童能听懂,也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极词汇:儿童能听懂,但是不会使用,或不能正确使用。在发展思维的过程中,帮助儿童把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加速其思维发展的重要措施。语法结构的发展主要表现出如下趋势: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句子长度由短到长。3.学前儿童语言的交际功能皮亚杰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在语言方面的自我中心则表现为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者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自我中心语言分为重复、独白和双人或集体的独白三个范畴。社会化语言有四种: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浙江广播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