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中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使得小组交流中常常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有的小组交流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没有听清楚其他同伴的发言;有的小组交流成了个别学生的“表演场”,而其他学生却成了陪衬和旁观者;有些小组交流中个别学生很少发言或从未发言……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小组合作交流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削弱了大部分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该深入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小组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力求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最大化。设计合作内容,搭建交流平台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让每个学生在轻松自由,毫无压力的环境下积极参与。其次,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组织作用,精心设计合作层次,让学生有话可说。例如,在《工程问题》的新授课教学时,笔者出示例题:一条路,甲队单独修需要12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18天完成,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大多数学生说没告诉工作总量无法计算。笔者问:你希望工作总量是多少?为什么?学生说出了36千米、72千米、360千米等等。笔者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①小组内的四个人各选一个不同的数据做工作总量计算出合作时间。②交流计算过程及结果,说出你的发现并思考原因。③你认为工作总量设为多少更好?这时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又是多少?④说出你完整的做题思路并在小组中交流。这样层层推进的合作设计,学生在尝试计算、小组交流、独立思考、再次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感悟了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数学素养。合作学习,规范数学语言笔者发现班集体中总是默默无闻、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有两种原因:一是来自自身的胆小、内向,有的担心自己说不好被别人笑话,有的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有话说不出;二是来自其他同学的打断或嘲笑,挫伤了自尊心。“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专项合作的品质教育。首先是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比如,当组员的动手操作进行不下去时,要学会帮助;当组员说不好或说不下去时,要给予鼓励;当组员有独到的见解时要表扬。其次,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能高声喧哗更不能随意打断,若有不同意见等别人说完再做改正或补充。只有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质和习惯,才能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效交流顺利进行。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而数学语言的混乱,也反映出学生数学思维的混乱,因此规范数学语言非常重要。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有条理,声音清晰,语速恰当,语调丰富,久而久之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也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数学阅读。比如阅读数学课本,学习专业的数学概念、术语和数学符号,要求勤思多想做到真正理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表达能力的差异,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先和同桌交流,尝试叙述、表达,取长补短,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体系,再进行小组交流,给学生思考、完善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这样逐步递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语言表达更为完整和自信。除了在小组交流形式上的改进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中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方法。计算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讲清算理,即讲清计算方法和理由,对于计算错误的题要讲清错误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概念教学重点要说出概念的关键词句即概念的本质;图形教学要结合操作过程,讲清图形的特征及有关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题教学重点讲出做题思路和数量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教师的评价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对于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交流的结果,更要评价小组交流的过程是否全员参与,是否和谐愉悦;不仅有老师的评价,也可以是组与组间的评价或组内的自我评价;不仅要表扬那些参与度高,发言积极的领头羊,也要鼓励那些不是很自信的同学。教师有效的激励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感受合作成功的快感。教师要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从而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