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及背景研究第二节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三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第四节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及背景研究一、概念战略: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特征: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层次性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主要内容包括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措施等。核心是要解决城市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既有经济发展战略,也有空间开发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及背景研究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问题1、战略目标:指战略期限内的发展方向和希望达到的最佳程度。分短期(5年)、中期(10年)和长期目标(20年)。也可以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举例——上海战略目标: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战略对策: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区域布局三位一体对一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而言,高度化的产业结构是其经济活力的内核,完善的城市功能是其城市活力的内核,而协调的区域布局是其成长和发展必要的空间载体。举例——济南《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提升省会形象,到2020年把济南建成具有独特自然风貌、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现代化气息、代表山东形象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繁荣、和谐、宜居、魅力的泉城。2003年“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十字”方针举例——广州2000年,《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中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政治、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等城市功能,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繁荣和文明的,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空间发展方针举例: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经济发展——繁荣、活力。建立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维系核心竞争力。力争未来25年,深圳GDP年均增长保持在7%以上,到2030年,经济达到目前最发达国家城市的平均水平。社会发展——平等、和谐。逐渐缩小社会群体差距,增加住房和就业机会,改善人居环境和就业环境,从而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发展——自然、宜居。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举例:南京城市发展目标:在对南京未来发展的宏观区域背景分析以及南京区域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长江下游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国际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滨城市(来源于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2001年建设部建规函[2001]259号认定同意了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战略重点: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达到的重大或薄弱的部门或项目。战略重点通常在如下几个方面考虑:竞争中的优势领域;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深圳——深港合作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都具有阶段性和相对稳定性。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问题3、战略方针: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的策略、总的原则,是规范地区发展行动的指南。战略方针必须简明、扼要、具体。4、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实现战略的手段。深圳——七大发展策略区域发展策略、产业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生态发展策略、社会发展策略、基础设施发展策略、节约型城市发展策略。上海举例——上海战略目标: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战略对策: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区域布局三位一体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城市功能方面: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空航运中心衡量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的关键指标:年资金融通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港口吞吐量、外汇市场日交易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城市空间布局方面,推进大上海都市圈建设大上海都市圈覆盖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总人口约10916万人,面积约18.4万km2,圈内城市极核是上海市,中心城市包括苏、宁、杭。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在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上海市产业调整和升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结合城市的工业基础(如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积极接受国际分工的转移,相应进行产业内部技术改造和提升,将自己优势产业领域做大、做强,并逐步将优势资本输入到发达国家。二是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技术与制药、新材料等战略产业领域,以及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支撑产业领域,包括信息技术、金融服务、法律、会计、公证、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商贸服务等,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投资力度,加强法律设计,由小做大。三是某些资源配置不合理、低效率甚至没效率的产业,将会被国外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蚕食或占领。总之,上海市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三、城市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SWOT分析法来源于企业战略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识别自身优势和劣势,判别机会与威胁的战略分析方法。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内部优势(S)内部劣势(W)外部机会(O)机会优势(SO)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劣势机会(WO)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外部威胁(T)优势威胁(ST)策略依靠内部优势迎接外部挑战劣势威胁(WT)策略减少内部劣势迎接外部挑战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中山市概念规划中的SWOT分析内部条件优势(S)(1)世界知名的名人城市;(2)快速发展的经济能力(3)融会包容的文化传统(4)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5)吸引外商的传统优势劣势(W)(1)强市弱中心,缺乏空间增长极(2)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水平低,产业升级换代缓慢(3)工业布局受行政分割制约大外部环境机会(O)(1)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外商投资热(2)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制度创新(3)珠三角地区的结构调整(4)南沙的开发、建设威胁(T)(1)长三角、京津唐城市群对珠三角地区的竞争和威胁(2)周边城市激烈竞争的威胁(3)区域地位相对下降四、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1、国土规划2、区域规划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1、国土规划“国土规划”一词有时是作为一个泛指有关国家土地的规划行为。因此各种有关土地的规划工作也常都被称为国土规划。但作为具体规划行为时,则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国土规划除了作为泛指的名词被应用外,具体的规划工作实际还只是断断续续地进行、摸索。泛指有关国家土地的规划行为2、区域规划1)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没的综合安排。2)城市与区域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即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影响范围,二者相互影响。3)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对特定区域内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区别是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1)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提供有关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如在尚未开展区域规划的情况下编制城市规划,首先要进行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2)区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4)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1.同属一个规划体系,但两者研究范围不同城规研究城市,区规研究区域;两者任务和内容各有特点但相互联系。2.区规为城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工业:可根据区域的工业规划来相应确定城市发展数量、位置和用地(2)根据区规的主导工业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3)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4)根据区域基础设施布局大致确定城市的工程规划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计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城市规划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及中期计划的依据。计划中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的是有关生产力布局、人口、城乡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发展计划,城市规划依据计划所确定的有关内容,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内容等。2)城市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落实作空间上的战略部署,但非简单落实。计划的重点是该地区及城市发展的方略和全局部署上,规划将生产力布局和居民生活落实到城市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中。规划不是对计划(5年或10年)的简单落实,而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特点,作更长远的考虑(20年或更长远)。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概念:政府按行政辖区范围对城乡全部土地所做的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2)体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3)主要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方针(3)土地供需分析预测各类用地需求量(4)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包括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5)编制规划供选方案(6)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案例: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联系:共同的规划目标——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相互协调和制约。区别:城规侧重于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使用规划是城规的核心,应进一步树立合理和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观念;除此之外,还包括城市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空间布局等内容,这些内容为后者提供宏观依据。土规以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为主要目标,在比较宏观层面上对土地资源及其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和控制。5、城镇体系规划1)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它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有机整体,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主要内容:1.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2.城镇发展方针3.城镇发展目标4.城镇空间布局5.城镇体系布局案例:《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近期(至2007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中期(至2010年)达到50%,远期(至2020年)达到65%。*城镇发展方针:着力建设特大城市,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有条件的建制镇,推进全市城镇空间协调发展。*城镇发展目标:依托交通干线,点轴式发展,逐步形成以都市区为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增长极,次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主体,其他小城镇拱卫的级次分明、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城镇空间布局根据全市生产力布局和城镇空间发展规律,全市划分三个城镇发展区:中西部城镇发展区、东北部城镇发展区和东南部城镇发展区。中西部城镇发展区包括都市区9区、渝西地区12区县(市)和渝东地区的涪陵、长寿、垫江、丰都、武隆共26个区县(市)。重点发展都市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以都市区为中心的高人口密度城镇群(重庆都市圈)。突出核心集聚和沿路发展战略,远期形成川渝都市连绵区中重要的也是最大的城镇群。东北部城镇发展区指以万州为中心,包括万州、开县、忠县、等9个区县。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有条件的建制镇。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注重地质灾害防治,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型城镇带。东南部城镇发展区指以黔江为中心,包括黔江、秀山、石柱、酉阳、彭水5个区县。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区县城区,控制一般城镇规模,加强巫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建设民族风情特色城镇。*城镇体系布局至2020年,全市形成1个市域中心城市即都市区,6个区域中心城市即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