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期宁波市北仑区统计局编二00六年九月二十日宁波市临港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任何地方要促进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应科学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要素资源禀赋的不同,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规划和发展战略,并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以贯彻落实。为此,宁波市委、市政府围绕把宁波建设成为重要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中心,积极发展临港型工业。现在宁波市临港工业已初具规模,在经济和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进一步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的不容忽视的困难,制约着宁波市临港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本文拟结合有关理论和国际先进发展经验,对宁波市临港型工业发展的现状予以分析,并对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一、发展临港工业的理论依据和国际经验在如何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历程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解释性理论,而现代工业实现快速发展则植根于区位理论和对区位理论有突破意义的“近水”趋势的提出。在区位论中,以韦伯为代表的“成本学2派”在工业区位的确定上提出过“三指向原则”:即交通指向、原料指向以及集聚指向,均是以降低生产成本为准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基于大宗货物远洋运输产生的海运革命,不仅极大地降低了长距离运输的相对成本,而且也推动了工业布局的根本性转变。同时加之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政府对“工业近水”趋势的推动,使沿江、沿海地区成为各国工业开发的热土,出现了大量的“临海型”与“沿河型”(临江型)工业布局。临港工业(Industrynearports)于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布置在条件优良的深水港湾地区。工业原料或燃料大多经过大型船舶从海上或经河流直接运入,生产的产品再从港口运出,并通过缩短生产运转时间,把生产流程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具有极高的效率。由于沿海的港口毗连海洋,接通陆地,具有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有利的协作和能源供应等条件,新建、扩建工业基地和生产设施一般选址在沿海港口一带布局,形成工业依托港口,港口依靠工业的相互依存的临港工业带。临港工业有两种类型:一是依托港口优势具有大运载量、大耗水量、大进大出、资本密集性高特征的产业,比如说石油化工、造船、发电、炼钢等;二是临港的腹地工业,它距离港口还有一定的距离,也属于广义的临港工业。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看,临港工业由于依托着港口资源,能够将港口码头纳入工业生产线的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因而,临港工业成为海岸地区发展重化工业的主要形式和成功之路,对国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海重化工业带,将炼油、石油化工、钢铁、造船等资源消耗型联合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小了中转运输费用,并据此调整工业布局,向临海集中。这一变化不仅使能源耗量多的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部门以及造船、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使以石油为源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化学肥料等工业飞速发展。韩国。充分利用其海岸线,政府有计划地在条件良好的临海地带3建立工业区,如以汽车、造船、石化为主的蔚山工业区,以钢铁工业为主的浦项工业区,以纤维、鞋类、造船、钢铁、化工为主的釜山工业区等。20世纪60~70年代以马山工业区为代表,包括东南沿海的大多数工业区基本上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大型专门化企业集聚区。新加坡。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发展成就是新加坡工业化进程的集中反映。新加坡政府在本岛南部的7个小群岛上,用填海的方式连接成人工岛屿,建设了集中新加坡石化产业的裕廊化工岛。截至2003年,已有72家石油、石化和特种化学品公司进驻,包括伊斯曼、杜邦、克洛达国际、塞拉尼斯、埃克森美孚、三井化学、旭化成等跨国分司。园区企业总投资达到220亿新元(约130亿美元),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7亿新元(约299亿美元),裕廊岛化工业产值占新加坡制造业总产值的比例2004年达到28%,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和全球十大乙烯生产中心。日本、韩国、新加坡临港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宁波临港型工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二、宁波发展临港工业的优势依据区位优势和近水趋势理论以及发达国家发展临港工业的经验,宁波发展临港工业,港口地理位置适中,海洋资源丰富,产业特色突出,对外开放优势明显,区域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自然条件1、得天独厚的港口区位优势。宁波港是中国大陆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处于中国大陆沿海与长江黄金水道“T”型航线的交汇点,扇面连接世界各大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包括江北、镇海、北仑(大榭岛、穿山半岛、梅山岛)。宁波港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集内河港、河口港与海港三位一体的能接卸化工、煤炭、铁矿石、原油、集装箱等17类近百个品种的综合港口,宁波港已拥有500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6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包括20万吨级兼靠30万吨级船舶的铁矿和25万吨的原油码头,5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可停靠并能接卸国际第五代集装箱船舶的专用码头。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的综4合性港口。宁波港目前共有国际国内航线122条,月航班428班。2004年宁波港全年货物吞吐量达2.26亿吨,居大陆口岸第二,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0.5万标箱,目前,宁波港已基本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集疏运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大通关服务水平和速度不断提高。2、丰美富饶的海洋资源优势。宁波港岸线资源丰富,有岸线170.3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21公里,可建各类生产性泊位285个。如将这些岸线资源全部开发利用,可形成3—5亿吨和300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发展的资源潜力巨大,北仑港区可全天候通航20万吨级船舶,具有水深浪小,不冻不淤,陆域宽阔等特点,宁波北仑港后方陆域宽阔,是发展国际远洋中转、临港工业和出口加工贸易的理想区域。宁波东海油气资源丰富,据初步勘探,油气储量达200多亿吨。东海油气在宁波上岸,建设油气中转、储运、加工基地,可形成石化工业产业链,带动临港工业发展。(二)产业优势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优势。宁波临港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沿海临港工业带,临港工业在全市工业中已经占有1/3的比重,临港工业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率先走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从行业分布来看,已初步形成以石化、钢铁、机械设备、造纸、汽配及修造船、能源六大行业为主的临港工业体系,涉及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等12大产业门类。从项目分布区域来看,我市临港工业目前主要布局在北仑、大榭、镇海、市区沿江四大区块。其中,北仑临港工业区以重化工为主,以化工、冶金、汽配为特色,已有产值超亿元的临港工业企业70多家。(三)软硬环境优势1、对外开放的体制优势。临港区域的北仑新区,拥有国家级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是全省外向型区域最为集中、开发开放较为成型的区域。国家级开发区的聚集,形成了政策资源的综合集成,四大功能区分别具有不同的优5惠政策,从而使北仑区域拥有我国对外开放最完整、最系统、最丰富的政策体系,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需要的各类投资者的需求。截止2004年底,北仑新区累计合同利用外资达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6亿美元。引进外资企业1388家,其中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69个。美国埃克森公司、韩国三星重工、日本岩井、印尼金光集团、泰国正大集团等36家跨国公司在此落户。2、便捷完善的交通优势。目前,宁波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港口为龙头、城市为中心,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使宁波对外交通更加便捷,经济联系更加广泛,彻底改变了宁波陆上交通末端的状况,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交通枢纽中心。三、宁波市临港工业的现状(一)临港工业区的范围宁波市临港工业区目前建成区域主要包括:北仑区域(大榭、保税)、镇海区域、市区沿甬江区域(老三区、科技园区)。重点是在镇海、北仑沿海岸线一带等区域。行业领域:石化、钢铁、冶金、能源、机械设备、汽配及修造船等。(临港工业产业分类与区域的界定与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临港工业发展战略构想与探索》界定标准基本一致)表一、三大临港工业区域概况单位:平方公里、万人、亿元区域面积人口GDP规模以上临港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面积人口GDP规模以上临港产值临港区域合计1083132.9846125324.82434.532.8北仑区域59134.423442913.46.29.511.2镇海区域21821.518459353.97.515.3市区沿甬江区域274774282316.313.99.56注:表中所列数据均为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6(二)主要产品产量概况在国内市场中有一定影响的宁波重化工业主要产品:表二、2004年宁波市重化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产品单位产量产品单位产量产品单位产量原油加工量万吨1594各种苯类万吨67.6汽车辆25999汽油万吨275初级形态塑料万吨73.8钢质船舶载重吨149564煤油万吨130聚丙烯树脂万吨21机制纸及纸板万吨102.1石油沥青万吨66聚苯烯树脂万吨15纸浆万吨2.1液化石油气万吨85ABC树脂万吨27.8钢材万吨168.3烧碱万吨10合成纤维万吨69.3发电量亿千瓦时641(三)六大行业结构概况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镇海炼化的前身浙江炼油厂打下第一根桩,宁波临港工业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到2004年底,在镇海、北仑和沿甬江区域,集中了近2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当年规模以上临港工业实现工业产值1253亿元,工业增加值252亿元,利润108亿元,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比,临港工业企业数只占14.9%,从业人员全市占10.1%,却创造了35.6%产值、32.6%的增加值,成为宁波工业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并初步形成了石化、机械设备、钢铁、电力、汽配及修造船、造纸等六大产业群。表三:2004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六大临港工业情况单位:亿元、人行业分类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上交税收从业人数全市合计826338157732412351289373临港工业合计1232125325210885189273临港工业所占比重%14.935.632.644.836.110.1(一)石化80552101484716848(二)冶金钢铁1231762110616584(三)机械设备875331692714.61277817(四)汽配及修造船13560146.8321522(五)纸业52740.511762(六)电力14994314.5144776资料来源:宁波市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石化产业。石化产业是宁波市支柱产业之一,已形成具有25个行业、50个品种的石化工业体系,以炼油和乙烯为重点,发展合成材料、基础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产品等,其中炼油工业、合成材料、精细化工、化肥农药、基本无机化工原料和橡塑加工等行业已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利用宁波化工园区、北仑化工园区、大榭化工区等空间载体,以镇海炼化、LG甬兴、台塑台化、PTA、中金PX、烟台万华MDI等大企业、大项目为主体,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石化产业群。电力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宁波市电力基础设施的投入,先后投资建设了镇海发电厂、北仑发电厂、溪口抽水蓄能电站、地方热电厂等电力项目。宁波市已成为重要的能源基地,宁波现有北仑电厂和镇海电厂、溪口抽水蓄能电站和一批地方热电厂,已形成500多万KW的发电装机容量。加快推进了国华宁海电厂、以及东海春晓天然气开发利用工程等项目建设。宁波基本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力和能源储运中转基地。钢铁产业。利用宁波港作为全国最大铁矿石中转港这一独特优势,积极改造现有的冶金企业,规范发展不锈钢冶炼业和深加工业,提高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设备技术档次和管理水平,通过项目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