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优势产业的选择、评价及发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徽省优势产业的选择、评价及发展研究作者:唐建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参考文献(44条)1.李金明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42.徐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期刊论文]-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6)3.贾若祥.刘毅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2003(2)4.孟庆红区域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基于区域优势的理论分析与政策路径[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2003(9)5.陈依慧比较优势与中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期刊论文]-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4)6.潘晗.董梅从比较优势论和竞争优势论的内在联系看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的选择[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4)7.余鲁西部大开发与重庆优势产业的选择[期刊论文]-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19989.李志辉.罗平SPSSfor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200510.罗其友.李建平.陶陶.唐曲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在农业布局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6)11.董承章投入产出分析200212.朱厚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00413.王开章.田雨.李新运.梁勇地区主导产业定量选择及优化调整研究--以济南市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研究2003(1)14.冯之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215.谢立新区域产业竞争力-泉州、温州、苏州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200416.侯云先.王锡岩战略产业博弈分析200417.韦伟.孙自铎安徽省若干重大经济问题研究200418.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200219.安徽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安徽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200420.李廉水.杜占元2004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421.陈家勤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200022.周文斌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研究200623.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国家竞争优势20022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200025.吴殿廷区域经济学200326.安徽省统计局2002年安徽投入产出表200527.赵登峰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与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期刊论文]-求是学刊2004(1)28.陈雯.周诚军.汪劲松.向俊波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中游地区产业发展研究[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2)29.冯江华.王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辨析2000(03)30.保罗·克鲁格鲁流行的国际主义200031.黄毅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期刊论文]-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32.李明中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架构分析[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33.焦军普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主导产业的优选[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34.赵彦云.张明倩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5)35.黄伟.张阿玲.张晓华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合理度比较分析[期刊论文]-统计研究2005(9)36.张雅枚.江三良安徽产业结构演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2005(9)37.蒋兰陵产业集群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分析[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2005(9)38.从综合优势评价看吉林省优势产业的选择39.福建中小企业网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政策导向40.人民网4大产业集群3千亿投资,安徽企业奋力崛起41.安徽着力培育优势产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42.安徽861行动计划43.InternationalInstituteManagementDevelopment(IMD)200044.MichaelEPorter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1990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艾伟强.AIWei-qiang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工业支柱产业的选择——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样本-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2)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贵阳市应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利用现有经济技术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同时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提高加工深度,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2.学位论文钟丽平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研究2006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地区经济功能和性质的内在因素。地区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核心内容,是地区的一个基本结构,它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地区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而就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促进就业不仅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取向。2004年底,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一次经济普查,普查反映了我国各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笔者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契机,试图对浙江省二三产业的发展及就业状况做较深入的剖析。首先,本文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做了粗劣的介绍,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已经先后转化成“二三一”结构,但产业发展速度不均。其次,利用经济普查的数据,分析了浙江省二三产业的基本状况,主要从产业比例,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等几个方面做描述。再挑选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做更详细的分析,特别对其中的制造业的行业做了优势分析,找出其中的具有发展优势的行业。对于第三产业也做了基本状况描述和优势产业分析。再次,对于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由于经济普查数据的局限,对个体经济的分析更为具体,而私营经济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年鉴。章末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简单的总结。文章以简单的总结作结,对文章的内容做了简单的回顾。3.期刊论文姚晓芳.赵恒志.YAOXiao-fang.ZHAOHeng-zhi区域优势产业选择的方法及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06,24(z2)提出优势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和准则,对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进行比较,建立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运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采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徽省现阶段优势产业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4.学位论文张芹安徽省家电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2006中国家电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广东,江苏沿长江流域和山东胶东半岛的三大产业圈,形成了巨大的产业积聚效应。随着产业转移趋势的加速、产业分工变化,目前三大产业圈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力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和产业的上下游资源的配套能力的减弱,其竞争力呈递减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安徽在成本和上下游配套能力的优势增强和凸显,逐渐演变成第四个产业圈的可能性增大。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制定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安徽省“861计划”的实施,实现中部崛起,这是安徽省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题来源于2005年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招标项目《安徽省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皖经普办[2005]23号)。本论文是在该项目的子课题《安徽省家电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文章首先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在充分运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的基础上,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经济效益、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对安徽省家电产业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了安徽省家电产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对安徽省家电产业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安徽省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安徽省家电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安徽省家电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5.期刊论文石亚碧.SHIYa-bi提升河北省优势产业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河北学刊2007,27(6)产业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及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本文借鉴国内外专家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经验,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06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等,从河北省优势工业产业在全国的地位、竞争力比较优势、品牌建设、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面临的发展机遇和突出问题等方面,对河北省优势工业产业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上提出了提升河北省优势产业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及路径.6.学位论文印成玲成渝经济区优势制造业发展研究2008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及成渝经济区成为“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区域,使得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区域开发重点,伴随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逐步推进,成渝经济区成为新时期中国西部经济增长乃至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成渝经济区功能定位为“一极五个基地一屏障”,即:国家新经济增长极: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区内,以成德绵经济带为主体的成都制造业集中区,以重庆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为核心的制造业集中区,在提高产业集聚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有着卓越的贡献。但是,在中国制造业面临结构转型背景下,面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制造业的绝对优势,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如何定位,如何在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中壮大自己的优势产业,实现经济区内制造业产业升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很现实的问题。论文力图通过对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深入剖析,结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制造业比较分析,借助发展潜力和发展规模两个维度,将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发展战略定位为“我国制造业第二梯队领头雁”;为了实现这一发展战略,论文结合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重庆、四川经济普查数据,建立区域优势产业指标体系,选择出成渝经济区优势制造业,并对其产业布局进行全面、详细的描述及诊断,为金融危机和灾后重建宏观大背景下的成渝经济区制造业未来发展战略提出建议。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制造业概念界定及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发展现状;第四部分:成渝经济区制造业战略定位;第五部分:成渝经济区优势制造业选择及布局特点;第六部分: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发展战略。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从国际制造业发展趋势及国内制造业区域布局角度,对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发展进行战略定位;第二,采用可进行地区集中度分析的产业布局衡量指标熵指数,对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各行业的地区集中度进行深入分析;第三,建立区域优势产业指标体系,选择出成渝经济区制造业优势产业,提出成渝经济区制造业优势产业呈“帆船型”布局,并进行分析;第四,研究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发展时,立足于产业关联理论试图将支撑制造业创新活动的生产性服务业纳入研究视野,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提出建设性意见。7.期刊论文程剑鸣.CHENGJianming论深圳宝安发展产业集群的问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深圳宝安发展产业集群的实践,呈现优势产业-企业积聚-产业积聚地-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其主要内容为提高企业间产业关联度和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以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将工业区改造与产业集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推动与发展新兴产业群.结合宝安优势产业,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业发展原则,做大做强电子通讯及设备制造业、稳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等是宝安发展产业集群的三大对策.8.学位论文邓红泉科技创新与四川优势产业整合研究2007在对科技创新理论、优势产业理论以及产业整合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四川优势产业整合是促进四川产业发展和提高四川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对于四川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科技创新与四川优势产业整合进行了研究,并对科技创新在四川优势产业整合中的路径进行重点和系统分析。本文首先对科技创新及优势产业整合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关于科技创新,本文主要从科技创新内涵、主体、路径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关于优势产业整合,主要从优势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