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的色彩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西方绘画中的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语言。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色彩特征,而这又与不同的时代精神、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表现对象、不同的主题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油画是重要的画种之一,也是西方文艺复兴之后最主要的画种。代表西方绘画色彩主流的油画色彩经过文艺复兴、17世纪至19世纪等时期的发展,建立起模仿与再现自然、科学与美学并重的色彩体系。到20世纪,西方绘画色彩又开始脱离模仿与再现的传统,以主观的、表现性色彩来表达画家的“内在情感”与“内在需要”.认识油画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教学目标:1.欣赏西方绘画中色彩运用典型的作品,概括了解西方绘画发展历史中色彩的变化。2.从色彩演变的角度入手,粗略了解西方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3.尝试探索西方绘画中色彩应用变化的原因及文化背景。起源于600年前的欧洲,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使绘画产生立体感。它起源于宗教服务,是宗教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原色:红黄蓝间色:红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蓝色=绿色对比色:红——绿黄——紫蓝——橙非色彩:黑、白、灰、金、银色彩基本知识能带给人温暖、热情、喜庆等气氛的色彩能带给人冰凉、清爽、安宁等感觉的色彩暖色冷色对比色常见的对比色有与与与色彩复杂的语言色彩间的关系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色彩透视。色彩的科学奥秘颜色的分类、特性(色相、纯度、明度)、三原色;补色律、中间色律等色彩给人的心理影响冷色\暖色,高调\低调,对比色\同类色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感情化的因素,具有在瞬间唤醒视觉注意和感情共鸣的效果。同时,色彩又是文化隐喻丰富的视觉因素,在人类生存的实践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内涵。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和情感传达方式都与色彩有密切的关系。一、旧石器时代---以自然物质的原色为主如果没有色彩,世界将变得灰暗而单调。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寻找制造色彩的各种方法。早在1.4万年以前,西班牙人的祖先从植物和矿物质中提炼提取颜料,用来在阿尔塔米拉的岩洞中作画。最初人们提炼出黑色,并在岩石上勾勒出大概轮廓。随后为了能描绘出细节,人们又从富含铁氧化物(赤铁矿和赭色矿土)的泥土中提炼出红和黄两色。阿尔塔米拉岩画--西班牙二、中世纪:(5-15世纪)宗教意识统治着人们的思想,美术服务于宗教,色彩运用具有象征性的特点。绘画在用色上十分概念化,既不写实,也不表达自我意识,而是着力体现宗教和精神。但是玻璃镶嵌画却色彩斑斓。《皇后西奥多拉及其侍从》(意大利)圣维塔列教堂,公元548年,尺寸不详(镶嵌画)画中人物均正视前方,姿态板正,神情严肃,下垂的衣纹更增加了画面的肃穆感。把色彩作为神迹的象征功能—崇高圣洁,大块的白色、灰紫色、黄褐色、绛红色、蔚蓝色、翠绿色与闪闪发光的金色交相辉映。强化画面超凡入圣的非自然气息。三、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模仿再现自然的色彩体系在文艺复兴时期,每一位艺术家都能找到解决颜料缺乏问题的办法。在油画出现以前,意大利画家安吉利科和彼得罗•德拉•弗朗西斯卡使用鸡蛋清、水和无花果树幼芽中的乳浆来制作各种颜料。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发生了很大地变化,从初期的用色简单;到早期通过色彩来仔细刻画绘画对象;到了盛期,画家灵活运用各种构色原理和透视原理,使画面的表现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威尼斯画派的诸家皆以色彩取胜,为威尼斯画派赢得了雄视全欧的声誉。岩间圣母(油画)—达芬奇全画是以棕褐色为基调的,明暗过渡自然,暗部色彩统一,表现出一种诗意般的祥和气氛。《树间村道》霍贝玛(荷兰)《晚钟》米勒(法)从文艺复兴开始,绘画艺术建立起一套关于写实的标准:画面显得亮了许多,通过运用线条与色彩的结合,刻画了许多细节部分,外表逼真,合乎正确的比例标准,准确的透视关系,并且开始描动人的光影效果等。画家灵活运用各种构色原理和透视原理,使画面的表现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充满着人性情感的内心活动,体现出人本身的价值。这幅画的色彩处理也很协调,建筑背景全是乳黄色的大理石结构,人物的衣饰有红、白、黄、紫、赭等色相交错。透视法的水平是很高的,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深远感,连地面的图案,拱顶的几何装饰结构,都精确到可以用数学来计算。拉斐尔—雅典学院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智慧和真理。威尼斯画派:15世纪中叶起,许多宗教题材的美术作品出现了浓郁的世俗化色彩,画面上追求欢快、激情和狂热的调子。追求享乐的思想在艺术上表现得相当突出,从而形成了威尼斯特有的绘画风格,称之为威尼斯画派。提香--意大利《花神》西斯廷圣母(油画)拉斐尔作品描绘了圣母从云端冉冉降临人间,将小耶稣送给人类的情景。虽然表现的仍旧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神明已经褪尽了宗教绘画的呆板,仿佛是一位人间善良的母亲。画面的色彩与光影结合,柔和细腻,已接近自然的色彩关系,增强了作品的世俗性。四、印象派:由于受19世纪光学研究成果的启发,画家的色彩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注重研究自然中丰富的光色变化,对瞬息多变光色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兴趣,户外写生是他们主要的创作方法。他们的绘画作品,色彩丰富艳丽,充满空气感和光感。这一时期是绘画色彩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是光与色的交响。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莫奈106CM*74CM波士顿美术馆这里展示的是壮观的哥特式教堂的景象,强烈的晨光冲淡了他巍峨的身影,高大的建筑结构似乎被浓浓的光色所包裹。笔触厚重.重叠.狂放不羁,光影与色彩成为造型的灵魂,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哥特教堂成了一种充满色彩旋律的光色结晶体《鲁昂大教堂》强烈的补色对比《干草堆》莫奈(法)《舞台上的舞女》(法国)作者:德加画家以她的舞姿为媒介,刻意追寻光与色的表现。通过对舞者的造型的描绘,表现出强烈的灯光反射的效果。舞台上的布景与绿色的地毯,使舞者显得虚无缥缈,绚丽变幻,成为一个美的世界。五、后印象派-主观色彩这些画派在色彩运用上的共同特点是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不过分拘泥于色彩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更主观、大胆地运用色彩,通过色彩表现自己的主观意图、内在情感和个性特征,使色彩的运用趋于多元,或写实,或表现,或象征,或装饰,从而使调色板上的色彩更加丰富。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油画)凡·高画家有意识地采用饱满而纯净的色彩,使画面具有明显主观表现的意味,强烈的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活力以及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心灵的感受被放大到极至类似色调和:是相邻的,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具有同一色性的色彩调和如红与橙、蓝与紫等。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起作用梵高向日葵梵高(荷兰)《高更的椅子》画中使用了很多高更画作中常见的冷绿色、深褐色和蓝灰色,表示他对高更绘画的喜爱;椅子上燃着的蜡烛代表了凡高心目中的高更;椅上放置的两本厚厚的书,代表着高更的深奥与广博;挂着的灯烛是后面墙上唯一的装饰,犹如凡高自己,闪烁着友爱的光圈,铺落了一地的光点那是家的平安与温馨。《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法国)修拉(油画)“点彩派”认为色彩是逐渐过渡的,所以用一个个色点堆砌,即使是一片蓝天,也要用各种蓝色色点堆积。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之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它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艺术原本的目的在于写实地再现某个主体,然而摄影的发明让艺术的写实功能相形见绌,于是就出现了新的艺术路线。纯粹的造型与色彩形式的研究现代派《三个乐师》(西班牙)毕加索色彩平涂的手法,把几种几何形的表面结合起来,构成想像的立体形,既具有描绘的随意性,又有精心结构的秩序感。克森·波拉克--波洛克的作品,反映了美国民族不墨守成规、勇于进取、不断开掘宏观世界和内在意识深处的精神,也表现了他们在高度工业化社会中的忧虑、焦灼和不安。《红、黄、蓝色的构图》(荷兰)蒙德里安1930年51厘米×51厘米(油画)。蒙德里安认为,最纯粹的色彩创造出表里平衡、物质与精神平衡康定斯基(俄罗斯)黄色的画布一些自由扭动着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块、色彩和形状在激烈的冲穿和紧张的对峙中达到一种平衡。各种颜色的色块与几何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同音乐诉诸心灵一样足以表达艺术家内在的情绪。多变的行动以墨为主,墨虽然也分五色中国画追求的是一种虚静之美课堂小结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色彩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什么时期的色彩?色彩的变化原因和文化有什么关系?这节课的学习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