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管理学复习提纲1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组织的慨念2.管理的定义3.区分效果和效率4.识别管理者扮演的角色5.描述管理者所需的技能6.系统观点、权变观点7.说明管理者的工作是否具有普遍性8.说明研究管理的意义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具有系统性结构的集合体。组织的特征:1、基本要素是人;2、目标;3、分工与协作;1、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2、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3、每一个组织都发展出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管理者与操作者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工作)的人操作者:是指直接从事某项具体工作或任务的组织成员,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管理:是指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罗宾斯认为: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组织: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领导:指导和激励参与者,协调和解决矛盾。控制:监控活动的进行,确保计划完成。效率与效果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关系。效率涉及是活动的方式效果: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实现预定的目标。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亨利·法约尔(1841-1925)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主要内容: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2、倡导管理教育。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提出一般管理14项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管理者角色明茨伯格的管理理论:1、人际关系方面2、信息传递方面3、决策制定方面亨利•明茨伯格(1939--)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管理学教授。提出管理者角色定位要准确,以及管理者该扮演的角色。人际关系方面(1)、挂名首脑:象征性的、社会性、法律性的例行义务。(2)、领导者:激励和动员下属、人员调配、培训。(3)、联络员:主动维护组织内外部的关系网络。信息传递方面(4)、监听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各种信息,作为组织内外部信息中心。(5)、传播者:通过获取的各种有用信息传达给组织其他成员。(6)、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等信息,举行董事会议。决策制定方面(7)、企业家:寻求组织内外环境的机会,制定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方案。(8)、混乱驾驭者: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行动。(9)、资源调配者:负责调配组织各种资源。(10)、谈判者: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这十种角色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产生于经理在组织中的正式权威和地位;这又产生出信息方面的三个角色,使他成为种特别的组织内部信息的重要神经中枢:而获得信息的独特地位又使经理在组织做出重大决策(战略性决策)中处于中心地位,使其得以担任决策方面的四个角色。这十项角色表明,经理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是一位全面负责的人,但事实上却要担任一系列的专业化工作,既是通才又是专家。罗宾斯管理学复习提纲2管理技能: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卡茨通过研究,发现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素质),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系统观点:该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在系统中,管理者协调各种工作活动,以便实现组织的目标。权变观点:因为组织不同,管理者所面对的情景不同,因此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的普遍性:只要是组织就必须有管理,只有管理方式的不同。结论:我们的结论是,尽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的共性远超过它们之间的差异。当这两类组织的管理者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时,都要研究如何扮演决策制定者的角色。第二章管理的历史1、讨论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关系2、说明学习管理史的价值。3、20世纪以前的管理的主要贡献者。4、阐述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5、概括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的贡献。6、概述管理的数量方法。7、描述早期组织行为倡导者的贡献。8、说明霍桑研究对管理的重要性。9、管理的趋势。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包括:人类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理解基本价值观、态度和人们行为之间的差异经济学:理解比较竞争优势、自由竞争和全球市场的贸易保护政策哲学:理解组织为什么存在以及什么构成了组织的适当行为政治学:帮助管理者理解冲突、权力和政府影响心理学:帮助管理者理解人类的行为社会学:帮助管理者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的历史背景科学管理理论萌芽于18世纪末年的英国,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亚当•斯密(1723-1790),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勒和吉尔布雷思夫妇。亚当•斯密:是对早期管理思想贡献最大的英国经济学家,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的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日用必需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这些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亚当·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他对比了一些工艺和一些手工制造业分工前后的变化,对比了易于分工的制造业和当时不易于分工的农业的情况,说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1856-1915)以提出科学管理而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1856年3月泰勒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1911年发表了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泰勒在历史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吉尔布雷斯夫妇。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与夫人—心理学博士莉莲·吉尔布雷斯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与泰勒不同的是,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工作中开始注意到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把效率和人的关系结合起来。吉尔布雷斯毕生致力于提高效率,即通过减少劳动中的动作浪费来提高效率,被人们称之为“动作专家”。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当科学管理者在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另外一些人则致力于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这一理论是研究如何建立一个能够产生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组织机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亨利·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1860年从圣艾帝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人康门塔里一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并在此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法约尔关于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其中特别是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及管理原则的描述,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位概括和阐述组织管理理论的先驱者。亨利·法约尔是第一个将管理定义为一组普遍适用的职能的人,他主张管理是人类所从事的一种共同活动,他识别出14种管理原则,这些管理原则能够在课堂上教授。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和宗教学都有广泛的兴趣。他在管理理论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其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中。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罗宾斯管理学复习提纲3管理的数量方法:主张统计模型、方程、公式和模拟技术应用于计划和控制中的管理决策制定。理解组织的行为:组织行为早期的倡导者1、罗伯•特欧文2、雨果•芒斯特伯格3、切斯特•巴纳德4、玛丽•福莱特“人际关系之父”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童工法、缩短工作时间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见的。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措施的提出,已经不再把人当作“经济人”,而是一种“社会人”来看待了。此时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对人本身有了关心和思考。雨果•闵斯特伯格研究重点:如何根据本人的素质以及心理特点把他们安置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可以让工人发挥最大的干劲和积极性,从而能够从每个工人处得到最大的、最令人满意的产量;怎样的情绪能使工人的工作产生最佳的效果。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组织与管理》等;提出了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组织内部平衡和外部适应;正式组织的要求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这在管理思想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玛丽•福莱特:管理冲突、客户定位;提出三种处理冲突的方法:压制、妥协、利益结合;能预见事物发展方向人的领导者,是最成功的领导者。霍桑试验及其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所进行的著名的霍桑试验。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梅奥指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差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当前的趋势和问题:1、全球化2、劳动力多元化3、创业精神4、在电子企业领域中进行管理5、对创新与弹性的需要6、全面质量管理(TQM)7、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8、工作场所精神境界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1、区分管理的万能论和象征论。2、组织文化。3、组织的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4、比较确定的与不确定的环境。5、管理者可能与之打交道的各个利益相关者。6、管理者如何管理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1.区分管理的万能论和象征论。在管理理论以及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此观点称为管理万能论。管理万能论将管理者视为组织的中流砥柱,认为他们能够克服任何障碍去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象征论观点则认为:组织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来决定成果。管理象征论认为:管理者影响结果的能力受外部因素的制约和约束,期望管理者对一个组织的绩效有重大影响是不合情理的。组织的成效受管理当局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每一个组织都存在着限制管理者决策的内部约束力量。这些内部力量源于组织的文化。此外,外部约束力量来自组织的环境。2、组织文化:它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的总称。组织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相适应,并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文化产生与发展有四个特点:一、实践性,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二、人本性,人在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文化。三、民族性,任何文化总是依附在一定的民族基础上而存在的。四、开放性,文化是全人类的文化,文化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3.组织的外部环境指能够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罗宾斯管理学复习提纲4A、具体环境B、一般环境具体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压力集团。一般环境: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人口、技术、全球化。4.比较确定的与不确定的环境。环境的不确定性取决于环境的变化程度与复杂程度,稳定的、简单